天天看點

晉懷公的諸浮會議與權臣家族的命運

晉懷公的諸浮會議與權臣家族的命運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晉國曆史上的一場重要會議,諸浮會議。

晉國推行的是三軍六卿制,每當遇有重大事件六卿們就會聚集起來開會。在晉國曆史上的會議非常多,其中有晉文公在城濮之戰前舉行的朝堂之會,晉襄公在崤函之戰前組織的六卿之會,這些會議很大程度上展現出六卿在軍事政治上的重要性,如《史記》有:“四年,楚成王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轸曰:報施定霸,於今在矣。狐偃曰:楚新得曹而初婚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宋免矣。於是晉作三軍”,如《史記》載:“晉、先轸曰:秦伯不用蹇叔,反其衆心,此可擊。栾枝曰:未報先君施於秦,擊之,不可。先轸曰:秦侮吾孤,伐吾同姓,何德之報?遂擊之”,晉國之重大抉擇皆為六卿們所定。那麼,諸浮會議是一場什麼會議呢?

六卿之間互相掣肘,有時候互相結對,有時候又互相對抗,這種關系導緻後來晉國六卿之亂。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晉國六卿主要由狐氏、範氏、先氏、栾氏、郤氏、胥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等世族把持,他們在權力争奪的戰場先後登場,其中在位時間較短的有狐氏、先氏和胥氏等,在位時間較長的是範氏、韓氏、趙氏、魏氏等,這種格局跟晉懷公時代的一場會議有關。這場會議的召開,又跟晉國當時所處的政治格局有關,也跟六卿之間那種盤根錯節的關系有關。晉國緻力于解決與秦國之間的關系,但因晉國範氏的士會在秦國輔佐秦康公,而狐氏的狐射姑又在狄國,尤其是狐射姑作為當年六卿重要人物,因受趙盾排擠才奔逃狄國,對趙氏所執掌的晉國朝政意見極多。

晉懷公的諸浮會議與權臣家族的命運

晉國剛剛與秦國交戰,戰局是晉國落敗,而秦軍毫發無損的撤回了秦國。這場戰争的秦國指揮官,正好就是晉國範氏的士會。那麼,作為晉國世族的士會,為什麼會跑到秦國輔佐秦康公呢?這就還要說到當年的儲君之争。晉襄公死後,晉國有三位公子有機會成為國君,一位是在秦國的公子雍,一位是在陳國的公子樂,還有一位是晉襄公的兒子公子夷臯。趙盾本來是支援公子雍的,晉襄公死後趙盾即派士會等臣到秦國迎接公子雍,而狐射姑則是支援公子樂的,雙方在這場較量上你來我往,最終還是權力更大的趙盾取得勝利,狐射姑遠離朝堂,避居到了狄國。趙盾與士會之間,從這裡看多半還是同盟。而狐射姑則因儲君之争,葬送了狐氏家族的錦繡前程。這場變故影響深遠,即便趙盾也不敢冒失的扶立公子雍,最終還是選擇了晉襄公的兒子夷臯,也即後來的晉靈公。

六卿當中最具武将屬性的是先氏和韓氏,先氏有先轸先蔑先且居先克先都等人,多數曾在六卿中占據重要位置,隻是先轸戰死而後,先氏的後人們似乎就很少再有更多的經典戰役,更多的卻是沉淪在朝政之亂裡無法自拔, 《左傳》載:“九年春,王正月己酉,使賊殺先克。乙醜,晉人殺先都,梁益耳。三月甲戌,晉人殺箕鄭父、士縠、蒯得”,這場有名的“五将亂晉”,大緻就發生在晉靈公即位不久,這就說明在趙盾與狐射姑的儲君之争後,朝堂六卿的權力更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士縠和梁益耳當年曾經是有可能被晉襄公認定為中軍将佐的,而箕鄭父、先都也是有可能成為上軍将佐的,正是因為趙氏與狐氏之間的亂戰,才導緻了先氏等族權力削弱,在晉靈公即位前,先氏發動叛亂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晉懷公的諸浮會議與權臣家族的命運

狐氏出逃和先氏沒落,為六卿們騰出了至少兩個位置。扶持夷臯登位的趙盾,逐漸成為了朝堂上絕對權威,趙盾需要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也才會想到把秦國的士會請回晉國,而秦康公與士會攻打晉國的羁馬之戰,就正好成為趙盾的借口。朝堂之上對此依然是有異議的,也才會把士會請回晉國和狐射姑請回晉國的議題送出諸浮的六卿會議研讨。“晉患秦用士會,乃于諸浮集六卿而議之”,這場會議的目的本身就是要請回士會,趙盾不過是客氣的提了句“士會在秦,賈季在狄,難日至矣,若之何”,六卿之間似乎達成了極度默契,郤缺說:“士會能賤而有恥,柔而不犯,其智足使……宜召回士會為是”。 諸浮會議,對範氏家族是個轉折點,其後百年間範氏幾度成為六卿,而狐氏則是沒落成庶民子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