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說曆史的女人——第1750期)

在“說曆史的女人”第1745期,筆者曾講述了烈士夏明翰的愛情故事,文中提到,夏家是滿門忠烈,除了夏明翰外,他的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以及一個侄子都在革命中壯烈犧牲了。

夏明翰的七弟夏明霹犧牲得最早,他于1928年2月28日英勇就義,年僅19歲。他被捕後受到了殘酷折磨,敵人割掉他的腳後跟,用鐵絲穿他的手心等,他都沒有屈服。之後不足一個月,3月20日,28歲的夏明翰被捕并被殺害;他犧牲後兩天,3月22日,五弟夏明震英勇犧牲,年僅21歲。他死得最慘,被敵人捅了數十刀!三個月後,夏明翰四妹夏明衡壯烈犧牲,年僅26歲;1930年,夏明衡的外甥邬依莊(大姐夏明玮的兒子)也英勇犧牲,年僅18歲。

本文要講述的是夏明衡五弟夏明震妻子曾志的故事。夏明震犧牲時,她才17歲,為了革命,她付出了很多很多。之後又結婚兩次,她第二任丈夫也為革命壯烈犧牲,第三任丈夫後來當了國務院副總理。令人感動的是,為了革命,曾志曾忍痛把她的三個兒子全部送人:長子生下26天送人;次子生下40天送人,三子生下13天送人,那麼她的可憐的孩子們後來都怎樣了?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一)美女自小有奇志

後來人們往往把曾志稱為“最美女紅軍”。不錯,在中國革命史中,曾志确實是罕見的美女革命家,從她年輕時的照片(那時可沒有美顔效果)可以斷定,即便她“穿越”到現在,也絕對是明星般的存在。

曾志于1911年5月2日出生在湖南省宜章縣汪家沖(今宜章縣城關鎮),跟當時大多數革命者的窮苦出身不同的是,曾家是一個傳統的地主官僚家庭。她的父親曾祯就很有學問,長沙政法學院畢業。是以曾志從小就上學讀書,她本不叫這個名字,父親起初給她取的名字叫曾昭學,一個很有學問而且很男性化的名字。

曾志不僅十分聰慧,而且自幼胸有大志,15歲考入衡陽農民運動講習所,在報名時,她直接把“曾昭學”改成了“曾志”。父親給她取的名字已經夠大氣了,但她并不滿意,她是如此解釋“曾志”這個名字的:

“我改名曾志,就是要為我們女性争志氣!”

也許從她改名這一刻起,就注定了她這一生的不平凡。

不過後來曾志的成長還多是靠母親的教誨(其父書呆子味道太濃,不會經營家業)。母親叫吳富田,從名字看就不是個普通女子,她也是大家閨秀出身,其父是一位富有的鹽商。母親不僅知書達理,勤儉持家,而且很有遠見,堅持把自己的四個子女都送到大城市讀書,增加見識。

是以,曾志在13歲時便孤身一人到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讀書了。在學校她是個積極分子,不僅學業優秀,而且對學運十分熱情。受革命思想影響的她15歲便入黨了。難能可貴的是,對于女兒參加革命,吳富田非常支援。

在那個時代,曾志跟一般女孩一樣,都是被父母早早就訂了親的。但當參加革命的曾志提出解除這種包辦婚姻時,母親毫不反對,而是堅決站在女兒一邊。她還主動出面為女兒擺平這件事,她辦了幾桌酒席,請了幾位德高望重的鄉紳作見證,同男方取消了婚約。

也正是如此,曾志才遇到了夏明震。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二)曾志的第一次愛情

同夏明震的結識,還是曾志在衡陽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時。當時曾志是其中唯一的女生,加上品學兼優,長相出衆,打扮入時(那時她居然敢留披肩發),自是非常惹眼,追求者自然不少。其中,夏明震對她也十分關注。不過因曾志年齡小,還沒有正經往愛情上考慮。

然而因一次偶然的事件,曾志這朵美麗的花吸引到了夏明震。

曾志16歲就成了衡陽農民協會的幹事了,那時她住在協會的婦女部機關裡。作為組長,夏明震經常組織人在這裡開會。有天晚上,會開得時間太長,曾志熬不住,就提前到裡間的床上躺下睡覺了。結果她半夜醒來後,發現夏明震躺在自己身邊,她也是大吃一驚,就拿對方是問。

夏明震連忙解釋。原來,開完會時間已經很晚了,夏明震因太困,就沒有回去,便直接在曾志的床邊和衣而卧了。都是同志關系,聽夏明震解釋後,曾志就沒有再介意,瞌睡得不行,于是就翻了個身接着睡去。

如果換做别的女孩,估計夏明震早被趕出去了。所幸曾志思想開通,不封建,夏明震才得以就地睡到天亮。盡管雙方都沒有什麼,但這件事還是讓人發現,并傳了出去。孤男寡女晚上在一塊,在那個年代真的是影響不好。兩人盡管是清白的,但渾身是嘴都說不清。于是二人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确定了戀愛關系。

當然,曾志也一直對夏明震很欣賞。夏明震也是一表人才,英氣逼人,而且聰明能幹,很有革命覺悟。還有一點,夏明震跟曾志一樣出身名門,雙方倒也是門當戶對。是以他們二人也堪稱才子佳人,天生絕配。再說,夏明震也早對曾志暗戀于心了,于是就在曾志面前下跪道:“我真的愛你,嫁給我吧!”

這在當時也是夠浪漫了。于是不久,16歲的曾志就嫁給了20歲的夏明震。

可惜的是,他們結婚數月之後,夏明震便遇難了。1928年3月,彬縣發生反革命暴亂,夏明震被一群反革命暴徒殺害,當時他被砍得慘不忍睹。後來曾志回憶說,她在河邊找到了丈夫和其他八名被暴亂分子殺害的農運幹部的屍體——“他面朝蒼天,躺在地上,臉上青紫,眼睛閉着,兩隻手還緊握着,衣服被撕開,胸前被刺了三四十刀,肩上、肚子上、腳上都有傷口……”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可以想見曾志當時是何等的震驚,何等的傷痛!他們剛結婚不久,20歲出頭的夫妻就這樣慘死了,而自己才17歲!嚴格地說,還是個未成年人啊!可以說,那時的曾志要多悲傷有多悲傷,要多絕望有多絕望。這個女孩在命運之劍的重擊下,幾乎垮掉,她甚至沒有勇氣去參加丈夫的葬禮。這也成了曾志此生永遠的遺憾,後來由于戰亂等原因,夏明震的埋骨之地已經被人損壞,屍骨不知所終,曾志想去憑吊一下都找不到地方了。

但曾志畢竟是曾志,她還是得活下去,她咬咬牙終于站了起來。

(三)曾志的第二次愛情

不久,曾志就迎來了她的第二次婚姻。在夏明震犧牲的同年,她嫁給了蔡協民。

不要指責曾志這麼快就移情别戀。那時一個失去夫妻的17歲少女,還懷着身孕,真的好可憐,她是受到不少人關懷和愛憐的。

夏明震犧牲後,曾志大哭一場,接着便堅定地跟着朱德、陳毅率領的隊伍一起上了井岡山。在井岡山,曾志遇到了蔡協民。蔡協民也是一位革命資曆很深的人,他是湖南華容縣人,參加過北伐戰争,南昌起義等,也是毛澤東同志的戰友。1928年1月,他參加了湘南暴動,之後率農民軍上了井岡山,先後任紅四軍第三十團、第三十二團黨代表等。

蔡協民比曾志大十歲,比夏明震更成熟,他對曾志十分關愛和憐惜,于是在大家的關懷和撮合下,二人結為伴侶。這當時對于兩人都是很有好處的,同志們都由衷地祝賀他們。

接下來的曾志和蔡協民形影不離,夫唱婦随,十分和睦,被大家稱為“軍中梁祝”。曾志夫婦一直在前線戰鬥和工作,直到曾志懷孕七個多月時,身體行動不便了,她才在毛澤東同志的建議下到了後方。那時曾志是騎着毛澤東的馬走下前線的。

1928年11月,曾志臨盆。但由于難産,她痛苦地折騰了三天三夜,才艱難地産下一個兒子。當然這個孩子是她的前夫夏明震的遺腹子。後來曾志曾說過,她的這個兒子長得跟夏明震一模一樣。終于有了自己的“後來人”,烈士在九泉之下亦當瞑目。孩子出生後,蔡協民和曾志有撫養孩子的絕對義務和責任。

然而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當時由于革命形勢的逼迫,戰争的原因,蔡協民無暇照顧家裡,17歲的曾志也難以照顧好兒子,于是在兒子出生26天後,便忍痛把他送人了。接收孩子的是王佐的部下,一個叫石禮保的副連長,是以孩子後來取名叫石來發。石來發在石家生活,他的副連長父親當然也無暇顧及他,他是由石禮保的嶽母帶大的。

不幸的是,在石來發7歲時,養父石禮保在在戰鬥中犧牲了,不久養母也去世了,他成了孤兒(因為那時他并不知道他的生母是曾志)。之後,曾志和夏明震烈士唯一的骨血一直同外婆相依為命,并在井岡山長大成人。

下井岡山之後,曾志和丈夫蔡協民被組織派到福建工作。1931年11月,曾志生下了她今生的第二個兒子,兒子長得很壯實,夫妻倆給孩子取名鐵牛。然而,鐵牛不鐵,曾志的次子命運更加悲慘。

本來曾志在生産之前曾給母親吳富田寫信說,自己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帶孩子,這個孩子生下後恐怕還得送人撫養。但母親不同意,她想把孫子接回來自己撫養,還給曾志寄去40塊錢,讓她想法把孩子生下後送回娘家。

然而以革命工作為第一的曾志并未滿足母親的意願,而是做得非常“無情”。她和丈夫商量,把孩子再次送人了,對方是一個叫葉延環的中醫。而此時她的鐵牛才出生40天。不過當時也是出現了一個情況,廈門市委急需一筆革命經費,是以曾志還收了對方100塊大洋,這些都當做革命經費了。

本來第一個孩子送人,曾志就非常内疚,第二個孩子再送人,她是真的舍不得,自己的心頭肉啊!但為了革命,她還是咬咬牙,在所不惜!在把兒子送走前,曾志還和丈夫一起,抱着孩子去公園玩了一次,到照相館拍了一張全家福,給孩子喂了最後一次奶……

然而令曾志萬萬想不到的是,鐵牛被抱走半個月就染上了天花,不幸夭折了。噩耗傳來,曾志痛苦萬分。但為了工作,她白天還是強壓下心中的傷痛,繼續工作;可到了夜裡,她再也忍受不住,爬在丈夫懷裡痛哭失聲……

1933年2月,曾志又生下第三個孩子。也是個男孩,她給取了個充滿希望和陽光的名字叫曾春華。然而,這個孩子還是沒有留下。

數年來,曾志跟着丈夫蔡協民為革命奔波,輾轉流離。蔡協民擔任過福州市委書記,福建省委書記;接着又到廈門上司惠安抗捐鬥争,繼而擔任漳州中心縣委書記;之後又組建紅三團,建立閩南農村革命根據地等,也是屢遭坎坷。在同國民黨軍隊的戰鬥中,他的隊伍曾遭到對方四千多人的圍攻,差點犧牲。在此期間,曾志也是擔驚受怕的,盡量幫助丈夫解決工作上的問題,也是非常忙碌。可以說,他們夫妻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孩子。

還有就是,曾志生曾春華時,因為沒錢去醫院,隻是找了個接生婆助産,結果自己也受了很大罪,孩子生下後,自己因嚴重感染,得了婦科病,也難以照顧孩子。于是在兒子剛生下13天,便又被她狠心地送人了,這次是送給了一個寡婦……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四)曾志的第三次愛情

真是命運多舛,在她把孩子送走後不久,丈夫蔡協民就出事了。

1934年,蔡協民在廈門負責建立黨的外圍組織互濟會。4月16日,他離開廈門前往中央蘇區執行任務的途中,因叛徒出賣而逮捕。在獄中,蔡協民遭受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堅貞不屈,于當年7月在福建漳州英勇就義。

至此,距離夏明震犧牲才6年。短短數年内,連遭兩次重創,曾志幾乎被命運擊垮。因為此時,她失去的不僅有夫妻,她還在三年前失去了一個兒子,并且還有兩個兒子下落不明。作為一個女人,還有什麼比這打擊更大的呢?而這時,她才23歲!如果放在現在,23歲的女性大都還沒有結婚,她們甚至還都被叫做女孩……

看到年紀輕輕的曾志遭受如此大難,同志們誰不心疼?于是另一位優秀的革命者走進了曾志的心裡。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他就是後來成為名揚神州的國家級上司人陶鑄。陶鑄比曾志大三歲,1908年生于湖南祁陽。他的革命資曆也很深,18歲曾入讀黃埔軍校,後來他先後擔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漳州特委書記和福州中心市委書記等職。陶鑄還建立了閩南工農紅軍遊擊總隊,對後來的新四軍的組建立下赫赫功績。

蔡協民犧牲後,曾志并沒有停下革命的腳步,她擦幹淚水,繼續戰鬥。此時,經組織安排,她同陶鑄一起工作。為了地下工作的安全和友善,二人曾假扮夫妻(這在當時并不少見),後來互相愛慕,日久生情,便結為革命伉俪。

陶鑄盡管之前和蔡協民是同僚,但後來兩人不在一起工作,他隻知道蔡協民娶了個潑辣能幹的妻子,為革命曾丢下孩子不管,還以為曾志是個“母夜叉”呢。結果當他第一次見到曾志時,便被驚倒了:但見她秀發披肩,皮膚白淨,亭亭玉立,端莊賢淑,俨然一位大家閨秀,于是對她頓生好感。

當然陶鑄也是一表人才,相比夏明震或者蔡協民,他更加俊朗,也是讓曾志眼前一亮。後來兩人在工作中互相幫助,互相欣賞,加上陶鑄對曾志遭遇的極大同情,兩人走在一起也順理成章。

令曾志幸福的是,陶鑄再沒有出意外,他們二人自結婚後便相當恩愛,一直到建國後。

當然,曾志跟陶鑄也有愛情結晶。1941年4月,在延安,曾志生下了她此生的第四個孩子,即女兒陶斯亮。陶斯亮比她的前三個同母異父哥哥幸運了點,沒有被母親徹底送人,但不代表她一直跟父母在一起,她還是被曾志“送人”了幾年。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陶斯亮也是剛出生不久就同母親分開了。當時曾志和丈夫被組織派往東北淪陷區組織敵後遊擊鬥争,她知道自己是個幹革命很拼的人,與其帶着女兒跟着自己受罪,不如就讓孩子留在延安讓别人照顧。于是臨去東北之前,她把女兒交給了延安保育院的楊順卿撫養。她囑咐道:“我們把這個孩子托付給你了,如果我們回不來,這個孩子就是你的了!”

當時曾志說得很決絕,意思是,幹革命前途未蔔,保不準會犧牲的;我情願為革命犧牲,情願讓女兒失去父母的愛。舍小家,為大家,對于曾志,她做得好徹底!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五)曾志的兒女們

在曾志的所有子女們中間,陶斯亮是最幸福的。因為她的被送人是暫時的,僅有4年,4年之後,她重新屬于曾志。

1945年,抗戰終于勝利結束。延安保育院的楊順卿,把自己撫養、照顧了四年的陶斯亮帶到了東北。分别四年之後,陶斯亮終于和父母團聚了。分别時,女兒還在嗷嗷待哺之中,再見時,已經是個漂亮的小姑娘了。曾志激動地抱着自己的親骨肉不由得淚如雨下。自此,她再舍不得同女兒分離了……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建國後,陶鑄先後擔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書記,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等職;曾志也仍然是女強人般的存在,她先後擔任中南局工業部副部長,以及廣州市委書記等職。陶斯亮則跟着父母在廣州生活、讀書。她學業優秀,後來考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曾志一家人終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後來,陶鑄還成了國家上司人之一,1956年,他當選國務院副總理。

後來,由于曆史原因,曾志和丈夫陶鑄都受到錯誤批判,但兩人仍不離不棄,對愛情始終堅貞如一。1969年11月,陶鑄在病痛和屈辱中離開人世,享年61歲。臨走前,他滿懷深情地給妻子曾志寫下了一首詩:

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雲端。

無情白發催寒暑,蒙垢餘生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覺怯霜殘。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丈夫去世後,曾志沒有被打垮——她向來不會被打垮,不管是夏明震的犧牲,還是蔡協民的犧牲,還是如今陶鑄的離去——她仍要堅強地生活下去,因為她還有女兒陶斯亮。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隻是,在曾志後來的歲月裡,她仍念念不忘自己曾經的兒子們。那麼她當年送走的兩個兒子後來怎樣了?

先說曾志第三次送走的兒子曾春華,他是曾志同蔡協民的第二個兒子。曾春華在出生13天後就被母親送給了一個寡婦,那個寡婦老家在湖北,她的生活也很貧窮,緻使曾春華後來生病也沒錢醫治。曾春華4歲時患了嚴重的淋巴腺結核病,一直沒有好好治療,被耽誤了。一直到他14歲時,才得到福州教會醫院的免費治療,動手術取掉了兩根肋骨和一個腎。但,自此曾春華基本成了一個殘障人士,腿也跛了,個子也不會長了。

曾春華生活一直很苦,小時候沒有上過學,長大後在街頭靠擺攤賣香煙、瓜子過活。1950年,曾志在漢口見到了這個兒子,當時已經17歲的曾春華卻隻有普通的十一二歲的小孩那麼高,而且瘦骨嶙峋,還有殘疾,曾志不禁潸然淚下,心裡十分難受。曾志真想帶他走,但由于種種原因,已經不可能了。其中一個原因是曾春華對曾志有意見,不願跟她走;再說,他跟養母已經有了感情,也不可能丢下相依為命的養母。後來曾春華考上了技校,到廣東省樂昌縣山溝裡當了個普通勞工……

再說曾志的長子,他也是烈士夏明震的兒子,他被母親送人後改名石來發,養父養母去世後,他跟着外婆一直在井岡山的農村生活。後來曾志當然也找過他。1951年,曾志在廣州擔任電力局局長時,曾派人到井岡山找到了石來發,并帶到了廣州。分别20多年,當時懷抱的嬰兒已經是23歲了,但在母親的眼裡,他仍是一個孩子。想到她21歲便犧牲的夫妻夏明震,曾志不禁淚奔如潮!是啊,石來發太像他父親夏明震了!

同樣,曾志想把石來發留下,想給他母愛,來彌補自己的遺憾。然而,她再次失敗了。石來發同曾春華一樣,不可能再回到生母身邊了。因為,他不可能放下井岡山80多歲的外婆!曾志又豈能“奪人所愛”?

同母親見了一面後,石來發,這位夏明震烈士唯一的後人重新回到了井岡山,繼續在農村生活,他當了一輩子農民……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石來發在農村平平安安度過了一生,他後來娶妻生子,有一個兒子,還有孫子、孫女,兒孫滿堂,夏明震烈士在天之靈亦當欣慰!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晚年曾志和外孫女

(六)落紅

說實在,曾志不是一個好母親。但她舍家為國,實實在在是一位傑出的革命者!她一生為革命兢兢業業、辛勤不辍,到上世紀80年代恢複工作後,又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等職。1998年6月21日,奮鬥一生的巾帼英雄曾志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88歲。

她一嫁夏明翰之弟,二嫁蔡協民,第三任丈夫成副總理,高壽88歲

曾志,這朵不同尋常的革命之花,在驚豔了将近一個世紀凋落之後,魂歸故裡。本來曾志是絕對有資格入葬八寶山的,但根據她生前遺願,她的骨灰被撒到了她曾經奮鬥過的井岡山,其中有一部分被埋在一顆樹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文/說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參考資料:《曾志回憶錄》《陶鑄傳》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