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向往的愛情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生一世一雙人。
革命志士夏明翰與妻子鄭家鈞就是一對相知相愛的璧人,1925年,鄭家鈞和夏明翰相遇了,當時鄭家鈞在湖南長沙做湘繡女工,而湖南正是革命最為激情澎湃的地方,大批年輕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鄭家鈞也加入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浪潮之中。
有一回鄭家鈞負責黨的工作,沒有想到遭到了反動派的鎮壓,在這次活動中,鄭家鈞因為掩護夏明翰不幸負傷,夏明翰對此非常感激,便經常去看望鄭家鈞。
從那之後,夏明翰記住了鄭家鈞,同志們在一起開玩笑,也有意無意的把他們湊成一對,後來他們互相也有了好感,但是都沒有好意思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

最後還是毛澤東找到夏明翰說,:“明翰,該找個伴侶啦!鄭家鈞對你不是很好嗎?”
夏明翰看到老朋友真誠的眼神,心裡也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夫妻是什麼樣子的,于是在
在毛澤東的撮合下,夏明翰和鄭家鈞在1926年秋天舉辦了婚禮。
婚禮很簡單,但是有來自于同志們的祝福,他們也非常開心,婚後兩位新人生活得也非常美滿,在1927年時,鄭家鈞生下了女兒夏赤雲。
假如沒有可惡的戰争,一切都是祥和平靜的,夏明翰與鄭家鈞一定會兒孫滿堂,幸福到底,可偏偏那個動蕩的時代不允許他們停歇下來。
鄭家鈞不愧是一位賢良的妻子,夏明翰出門工作時,她就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幹幹淨淨,當夏明翰與戰友們在暢談革命時,她就為他們站崗放哨。
鄭家鈞沒有什麼文化,為了追随上丈夫的腳步,她跟着丈夫學習,當孩子出生後,她就獨自帶着孩子,絕對不給丈夫找一絲麻煩。
其實每一次夏明翰出門,鄭家鈞都提心吊膽,革命形勢如此嚴峻,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意外。
預感往往是最準确的,夏明翰曾給妻子留下過一封家書,上面這樣寫道:“紅珠留着相思念,赤雲孤兒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将真理傳人寰。”
在書信中,夏明翰不僅僅交代了對妻子的想念,也表達了對孩子的期待,希望革命的火種繼續傳遞下去。
當今天的人們可以自由的徜徉于幸福的海洋時,是否能想到這是多少人用生命換來的東西。
夏明翰與妻子的情感在歲月的流淌中,散發着淡淡的馨香,那些看起來靜靜的美好,到最後都成為了永恒的回憶。
在那風雨如磐的歲月,隻要為了革命理想,就一定會有犧牲。
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由于叛徒出賣,被反動軍警逮捕。
被捕後,敵人先是用豐厚的利益誘惑他,最後在這些都沒有作用的情況下,便對他嚴刑拷打,可是無論敵人怎麼做,夏明翰都沒有動搖過意志。
夏明翰知道自己的結局會是死亡,于是在昏暗的監獄裡,他寫下三封家書,一封是給母親的,一封是給大姐的,一封就是給妻子鄭家鈞的,在給妻子的信中,他咬破手指頭在紙上印了一個唇印,這大概就是他用生命表達的浪漫吧。
1928年3月,春天的風還帶着些許寒冷,夏明翰走上了刑場,他寫下了一首就義詩,至今為人們所傳唱: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在高舉信仰之旗後,夏明翰被敵人殺害,當這個噩耗傳到鄭家鈞耳朵裡時,她久久都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
鄭家鈞還來不及悲傷,敵人便四處抓捕夏明翰的家人,以至于夏家人的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夏明翰的弟弟夏明霹,其姐夏明衡均被殺害。
在敵人如此瘋狂的圍追堵截之下,鄭家鈞努力保護着丈夫的獨苗,為了活下來,夏赤雲改名為鄭憶芸,後來又改成了夏芸。
動蕩的年代,想尋找一個安穩之處談何容易呢?鄭家鈞四處奔波,就是為了護住年幼的孩子。
她們沒有固定的住所,唯有一輛三輪車,車上裝着一家人的生活用品,騎到哪裡,哪裡就是家了,平時的生活都是依靠鄭家鈞接一些繡活維持。
在漂泊的路上,也有好人看她們孤兒寡母可憐,便勸鄭家鈞向前走一步,可她一想起丈夫就淚如雨下,無論如何都邁不開向前走一步的腳步。
在女兒的記憶中,母親總是忙忙碌碌的,沒有一日可以休息,當女兒問起父親時,鄭家鈞也是搪塞過去,她怎麼能把這件事情告訴孩子呢?告訴她可能就是傷害,她們時刻都會處于危險之中,小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他們還分辨不出危險與否,假如她不小心說出來該怎麼辦呢?
日子在一天天的流逝,很快抗日戰争爆發了,全國人民的生活都非常困難,鄭家鈞的日子就更加難過了,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一家人隻能依靠挖野菜為生。
直到抗戰勝利,鄭家鈞才帶着女兒找到了組織,夏赤雲在夏明翰生前好友的資助下得以完成了學業,後來她又考入了武漢大學,讀了半年後轉入了北京農業大學。
組織上考慮到夏明翰的烈士身份,要給鄭家鈞物質上的補給,但是鄭家鈞拒絕了,她依然靠幫人糊紙盒子賺錢。
鄭家鈞不曾向組織上提過一點點特殊的要求,直到她去世也保持着低調的生活态度。
從遇到夏明翰那一刻時,鄭家鈞的眼裡隻有丈夫,她從來沒有想過要依靠丈夫獲得過什麼,即使丈夫為了革命犧牲,她也始終堅強如一。
丈夫死後,她的心扉就再也沒有為其他人敞開過,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裡,她守住了寂寞,也留住了那份美好,也許在某個夜深之時,她還會記得丈夫曾給予自己的那些美好。
女兒夏赤雲也沒有辜負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在大學畢業後毅然投身于有色金屬的研究之中。
為了工作她經常吃住都在深山之中,後來她的兒女們都在各個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可是極少有人知道他們一家人的身份,更加不知道他們與烈士夏明翰有什麼關系。
夏明翰雖然離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流傳于世,他的血脈傳承也時時影響着後人,革命者的那些堅韌不拔的品質,如刻在磐石上的印記源遠流長。圖檔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