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個月裡兩個月有雨,華西秋雨至今未停

作者:Beiqing.com

今年我國入汛時間較往常偏晚,但華西秋雨卻開始得早,較常年提前17天。11月13日,華西秋雨北區已結束,但南區的秋雨仍在持續,時長已打破1961年以來最長紀錄。預報來看,本周川渝貴等地秋雨依然斷斷續續,雨量不大、雨日頻繁。

今年,華西秋雨北區降雨異常偏多,是今年發生較罕見秋汛的一大原因。國家氣候中心正進階工程師鄭志海表示,華西秋雨如此綿長,與“拉尼娜”事件有關。

秋雨量為60年來同期最多,南區秋雨還在下

今年的異常天氣仿佛成了常态,暴雨、暴雪天氣頻頻登上熱搜,但綿綿不絕的華西秋雨卻少有人關注。今年的華西秋雨,降雨量、降雨時長雙雙破紀錄。

據中央氣象台消息,今年華西秋雨始于8月23日,較常年(9月9日)偏早17天。據統計,華西秋雨北區雨期已于10月16日結束,秋雨期時間為47天,秋雨量為388.6毫米,較常年偏多185%,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的一年;截至11月8日,華西秋雨南區雨量為383.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66.1%,也達到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目前,南區的秋雨仍在持續,持續時長已打破1961年以來最長紀錄。

此次華西秋雨中,陝西鎮坪、漢中,四川綿竹、遂甯等地,累計降雨量都是同期最多;而陝西楊淩、四川鹽源等地,累計雨日都在40至60天,也是同期最多。也就是說,華西秋雨開始不到三個月,上述多地承受了近兩個月的雨水。

其中,9月17日至10月6日,華西地區連續出現3次強降雨過程,降雨落區重疊度高,四川盆地北部、甘肅東部、陝西西南部等地累計雨量達300至500毫米,四川廣元、巴中局地達600至844毫米。

據悉,華西秋雨通常分北區和南區兩個區域來監測,北區包括甘肅南部、陝西中部一帶,南區包括四川東部、重慶、貴州中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等地。

華西秋雨異常,與拉尼娜有關

華西秋雨北區降雨異常偏多,是今年發生較罕見秋汛的一大原因。而降雨偏多,主要是受副熱帶高壓外圍水汽和北方活躍冷空氣的共同影響。

國家氣候中心正進階工程師鄭志海表示,有利于華西秋雨的大氣環流特征與赤道中東太平洋的冷海溫密切相關——也就是今年常常提起的“拉尼娜”。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赤道太平洋大範圍的海溫異常偏冷會導緻全球大氣環流異常,給全球及我國天氣氣候造成影響。

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今年7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持續下降,10月進入拉尼娜狀态,今冬再次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即連續兩年冬季發生“雙峰型拉尼娜”。據曆史記錄,拉尼娜事件易導緻歐亞中高緯環流呈經向型特征,冷空氣比較活躍,同時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也容易較常年同期偏北。

今年9月以來,歐亞中高緯環流總體呈“兩脊一槽”型,巴爾喀什湖的低壓槽持續偏強,導緻西北路徑的冷空氣活躍。同時,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強、偏西,脊線位置持續偏北,來自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輸送均明顯偏強,且能輸送到我國北方地區。

強盛且持續的南方暖濕氣流與北方活躍的冷空氣頻繁在我國西南地區東部和北部交彙,導緻長江上遊、黃河流域降水明顯偏多,擴大了今年華西秋雨的影響範圍。

華西秋雨空間分布不均,降雨日數多

華西秋雨在空間上分布很不均勻,四川盆地東北部和西南部、重慶大部降雨尤為明顯,四川西北部則屬于秋雨相對較少的區域。

據中國天氣網分析,通常9月至11月,秋季頻繁南下的冷空氣與滞留在該地區的暖濕空氣相遇,使鋒面活動加劇而産生較長時間的陰雨。華西秋雨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降雨日數多,秋季(9月至11月)的雨日大約在30天到50天,多的地區甚至接近60天,這就意味着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兩天在下雨。

從1981年至2010年的氣象資料統計平均值來看,四川雅安秋季雨日多達57天,占秋季總日數的六成多;重慶的秋季雨日為40天,四川成都和貴州貴陽的秋季雨日都為38天,占比均超四成;湖北恩施、陝西漢中、湖南張家界、甘肅舟曲等地秋季雨日也都在30天以上,占比都在三成以上。

預報來看,本周川渝貴等地秋雨依然斷斷續續,雨量不大、雨日頻繁。今天開始,陰雨逐漸向東發展增多,16日江南華南降雨範圍最大,總體來講雨不會太大。

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編輯 張建林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