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作者:文史評鑒

1962年,新中國自主設計研發出了第一枚中近程飛彈,但在舉行發射試驗時,這枚飛彈隻在空中飛行了18秒,上升至3000米高度時,就突然失控墜毀,讓原本喧鬧無比的飛彈實驗基地,頓時陷入一片死寂。

本期内容就圈個有用曆史,解密中國第一枚中近程飛彈,為何升空18秒後,突然失控墜毀?當時主管軍工國防科技實驗的聶榮臻元帥,在看到飛彈發射失敗後,有何反應?對科學家們說了什麼話?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為何18秒後失控墜毀?

1960年8月份,中蘇外交關系持續惡化,蘇聯單方面背信棄義,撕毀援助中國的合同協定,終止對我國尖端武器的技術支援援助,并撤走了所有援華的工業技術專家,企圖将中國制造尖端科學技術的理念,徹底扼殺在搖籃裡。

蘇聯專家臨走之前,一張完整的圖紙都沒有留下,并惡狠狠地說:你們就好好地守着這一堆廢銅爛鐵吧沒有我們的幫助,你們再幹15年,也什麼都做不出來。

三年大自然災害,已經讓新中國入不敷出,再加上蘇聯的違約、撤資逼債,讓時任科學規劃委員會黨組書記,以及國家副總理聶榮臻元帥,當即拍案而起,憤怒的說:我們現在已經被蘇聯人逼上了梁山。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他們不幫忙,對我們冷嘲熱諷,那我們就自己幹。靠山山倒,靠人人走,我們隻有将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的專家身上。

成功了,功勞我一分不要;失敗了,責任我一力承擔

而在蘇聯專家撤離中國的第二個月,我國遠在大西北的綜合飛彈實驗基地,就采用國産自主研發的火箭推進劑,第一次成功發射出了一枚蘇聯制的P-2飛彈。

蘇聯專家離開的第83天,1960年的11月初,我國又依據蘇制P-2飛彈模型,自主研發出了一枚仿制P-2飛彈。

11月4号,聶帥在張愛萍上将和陳士榘上将的陪同下,親自乘坐專機來到西北飛彈基地,聶帥撫摸着通體冰涼,昂首待發的深綠色飛彈體,神情非常莊重嚴肅,向飛彈基地的負責人反複叮囑道:

這是我們國家自主研發的第一枚飛彈,是“争氣彈”,發射工作一定要細緻認真,決不能出現任何的馬虎,這次發射試驗,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次日清晨,聶帥提前來到飛彈發射現場,看着樹立在發射台上,在朝陽映射下,顯得璀璨奪目,如綠寶石一樣的飛彈,聶帥的心中無比自豪。

然後激動地對負責發射的官兵同志們說:我國第一枚自主設計研發的飛彈,今天就要從你們手裡起飛,一定要沉着冷靜,别緊張,務必要将這一炮打響,黨和國家,以及人民都看着你們呢,千萬不要辜負了他們的信任啊。

随着一聲令下,飛彈噴着火舌,沖天而起,伴随着一陣陣刺耳的音爆聲,消失在天際盡頭後,聶帥也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與現場所有參加實驗的人員一起鼓掌歡呼起來。

而目前方報靶的從業人員,顫抖着聲音傳來“精準集中目标”的消息後,聶帥懸着的心終于落下。高興地說:今天,在中國的土地上,我們打出了自己研發制造的第一枚國産飛彈,這是我軍曆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重要轉折點。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這枚飛彈不僅精準擊中了目标,也徹底擊碎了那些看不起中國的敵視“預言”。而當幹部們在看到聶帥興高采烈地走出指揮中心後,才後知後覺地開始為元帥的安全感到一陣後怕。

這次的指揮中心,隻是臨時搭建的一個簡易闆房,能遮風擋雨,但卻不抗震也不防爆,如果剛才飛彈發射試驗隻要出現任何偏差,那後果絕對是不堪設想的。

但中國自主研發飛彈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開出過成功絢爛的鮮花,也品嘗過苦澀失敗的苦果。我國仿制蘇式P-2飛彈發射試驗大獲成功後,聶帥就未雨綢缪地指出:

一味地仿制外國飛彈,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要自己站起來學會走路,要自己真正地掌握本領,我們要設計真正屬于我們中國的飛彈。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毫無疑問,自己獨立設計和研制飛彈,是一條最艱難的路,科學家們夜以繼日地研究,也很難在短時間内取得任何突破,經常陷入瓶頸。

而每到這時,聶帥就會親自站出來為大家加油鼓勁:同志們,我們搞飛彈,搞原子彈,這并不僅是科學技術,也代表着國家的軍威和國威,我們中國人不傻不笨,反而比外國人聰明得多,為什麼他們有的我們不能有,為什麼他們會的,我們不能會?

我們就是要自力更生,你們隻管大膽地放手去做。成功了,功勞我一分不要,全是你們的;失敗了,所有的責任我一力承擔。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第一枚國産中近程飛彈,飛行18秒鐘後墜毀

而在聶帥的激勵下,1962年,我國自行設計研發的第一枚中近程飛彈,終于研發成功,初定3月舉行發射試驗。聶帥滿懷激動和喜悅的心情,再一次趕到西北飛彈發射基地,親自主持發射試驗。

不過這枚飛彈與前一枚不同,整體纖細修長,在發射台上随風搖擺,有些上司同志看後,忍不住将它比喻為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站在那裡扭扭捏捏的,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

結果也毫無疑問,飛彈發射試驗徹底失敗。而之是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經驗不足,導緻在設計研發飛彈的時候,并沒有全面考慮到彈性震動對飛彈穩定系統的影響,隻是一味地減輕了飛彈的重量。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最後,這枚飛彈發射起飛到3000米高空時,就在飓風之中徹底失去了穩定性,就一頭紮向地面墜毀了,隻飛行了18秒鐘的時間。

國家為了飛彈實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發射試驗卻失敗了。是以,參與研發飛彈和飛行實驗的科研人員都十分懊惱和沮喪,直言對不起國家栽培,和人民的信任,有的人甚至急出了眼淚。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而面對此情此景,聶帥的心裡也不好受,心情非常沉重,但他卻不想打擊這些科研人員,如果他們一蹶不振,那中國就永遠都不可能造出自己的飛彈,軍事國防力量又談何發展壯大?

是以他就盡量地安撫大家不要垂頭喪氣:科學實驗本來就是允許失敗的,我們自主研發設計,已經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小孩子學走路都有可能摔跤跌倒,更何況是一枚殺傷力極強的飛彈呢?

是以我認為,這不要緊,我們爬起來再繼續走就是。科學實驗失敗是我們交的學費,而我們的最終目标,是從付出的學費中發現問題,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

聶帥在離開飛彈基地的時候,與所有的科研人員一一握手,再一次不放心地鼓勵叮囑道:一次失敗不要緊,下回好好幹,今天飛彈掉下來了,那明天我們就再把它打上去。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可在那個突出政治的特殊年代裡,任何問題都會被無限放大,飛彈發射失敗後,科研人員本來已經十分沮喪,但卻依然有人往他們的傷口上撒鹽。

說什麼要深究政治原因,必須找到導緻飛彈墜毀的罪魁禍首,這種不當言論也搞得飛彈基地的科研人員更加驚恐不安,對自己的未來前途憂心忡忡。

很快,聶帥也聽到了外界的風言風語,當即就在辦公室拍桌子大發雷霆:幹什麼?你們要幹什麼?科學實驗和打仗一樣,從來就沒有什麼常勝将軍,不經曆失敗,怎麼獲得成功?共産黨人辦事是要實事求是的,你們不允許失敗,就是不講實事求是。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也正因為有了聶帥的親自過問,才為科研人員們,排除了一場無事生非的幹擾和政治追查。而科研人員也沒有辜負聶帥的期望,馬上就找到了飛彈墜毀的事故原因。于1964年6月份,再次舉行飛彈發射飛行試驗,連發3枚飛彈,均精準命中目标,大獲成功。

兩彈結合實驗

同樣在這一年,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中程飛彈和第一枚原子彈全部試爆成功,尖端武器的研發制造工作,已經取得了驚人的突破的成就。

但西方列強卻依然看不起新中國,認為我們有彈無槍,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是以在1966年,國家總部機關首長開會決議,于10月份進行兩彈結合的核飛彈實驗。

而采用飛彈運載核彈頭在自己國土之上進行實驗,這在世界史上還是第一次,意味着國家要承擔很大風險,如果飛彈和核彈在結合時,現場突然爆炸,或者升空後突然墜落,偏離着陸區,那造成的後果是絕對難以想象的。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10月的一天,毛主席在會客廳專門約見聶榮臻元帥和錢學森院長,并認真聽取了他們關于兩彈結合試驗的彙報,才得知研制工作進展順利,靶場實驗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時,毛主席很驕傲地笑了起來,自豪的感慨道:他們老說我們中國人搞不成核飛彈,現在不是做出來嗎?

彙報結束後,毛主席親自聶帥和錢學森出門,走到門口時,毛主席又特地關照聶帥:榮臻啊,你是常勝将軍,但這次實驗可能會打勝仗,也可能打敗仗,失敗了不要緊,可一定要在前期認真充分地做好萬全準備,要從壞處着想,決不能打無準備沒把握的仗啊。

但在臨近試驗時,聶帥卻病倒了,周總理親自打電話過問他的身體健康:榮臻,你最近身體如何?能不能去發射現場啊?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聶帥知道他背負的責任,馬上就想也不想地回答道:我身體好好的,為什麼不能?周總理聽到他洪亮且中氣十足的聲音後,才交代道:國家決定委派你親自去發射現場,全權指揮,確定這次實驗的安全發射和運作。聶帥點頭應是,非常愉悅地接受任務。

東方巨龍終騰飛

10月25号,67歲高齡的聶帥,抱病乘坐專機趕到西北飛彈發射基地,詳細聽取專家的彙報和測試工作進展,哪裡重要哪裡危險,他就親自在哪裡坐鎮。

并親自接見了7名據守在發射現場的敢死隊,實驗過程中一旦有嚴重事故發生,這7名年輕人将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年僅20歲的徐虹同志,是一名操作員,握着聶帥的手久久不松開:我不是黨員,但我感謝黨和國家對我的信任和栽培,如果我犧牲,請組織上追認我為共産黨員,我的全部津貼就當成黨費給交了。聶帥聽後,不禁感動得熱淚盈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一個勁兒地點頭。

10月27号,蘭新鐵路停運,西北航空線路關停,蘭州軍區數十萬部隊,進入緊急戰備狀态,等待着兩彈結合的發射實驗結果。

天一亮,聶帥就來到發射場,親自坐鎮觀察着吊裝、對接、瞄準和校零等發射實驗前的最後一次檢查。直到飛彈加注燃料時,聶帥才在科學家謝光選同志的規勸下,撤離到安全區。

1962年,我國發射第一枚飛彈,18秒後失控墜毀,聶榮臻:允許失敗

校零預定發射時間已到,随着兩枚信号彈升空,操作員馬上按下發射按鈕點火,裝載着核彈頭的飛彈,頓時騰空而起,轉瞬之間精準命中預定目标,核飛彈在大戈壁的羅布泊上空勝利炸響。

1967年6月份,聶帥又在實驗基地,主持了我國第一枚氫彈的試爆工作,實驗圓滿成功,巨龍終騰飛,從此在世界上再也沒有人敢小觑浴火重生的新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