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股價瘋漲、臉書更名、羅振宇賣課、“元宇宙”是“泡沫”嗎?

作者:這胖子愛看電影

元宇宙徹底火了!

其實,早在9月份,元宇宙概念就火了一把。

這次,美國社交媒體公司臉書(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為打造元宇宙,甚至不惜将公司将更名為“Meta”,整個概念再次大火。

臉書公司當天表示,改名是為了配合該公司重塑品牌,轉而專注于建構一個虛拟現實的共享環境。

股價瘋漲、臉書更名、羅振宇賣課、“元宇宙”是“泡沫”嗎?

公司希望将其社交媒體使用者群(全球超過30億人)發展成新業務的閱聽人,通過增強和虛拟現實軟體驅動的裝置來享受沉浸式數字型驗——“Meta”和其競争對手早已在這個業務上展開激烈競争。

早在今年5月,臉書就表态稱要在5年内轉型成為一家元宇宙公司,近來更是宣布将在歐洲招聘1萬名工程師開發元宇宙,盡管業界對于何為元宇宙尚未有明确的定義。

元宇宙的英語是Metaverse,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1992年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中。

這部小說描繪了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拟數字世界——“元界”。現實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個虛拟分身,人們通過控制這個虛拟分身來進行互相競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事實上,目前科技界對元宇宙并無一個公認的權威定義。

雖然機率不清晰,未來前景也不明确,但并不影響一些人通過元宇宙概念賺取利潤。

近來不少UP主推出了元宇宙科普視訊,而元宇宙相關書籍在電商平台和知識付費平台上也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有的元宇宙付費課程日收入超9萬元,背後的機構累計收入已過百萬元。

羅永浩在微網誌表示,“我們的下一個創業項目是一家所謂的元宇宙公司”,不過在老羅之前,羅振宇已經開始用“元宇宙”掙到錢了。在羅振宇創立的得到APP上,網課《元宇宙6講》的網課,預估總營收已超過100萬元。

對此,專家提醒,元宇宙就是資本盛宴,沒有專業,沒有專家。這是最近二十年網際網路的典型玩法。

毋庸置疑,元宇宙是最近資本市場最火的概念。

遊戲公司中青寶(300052)當之無愧。

8月底位元組跳動收購VR(虛拟現實)創業公司Pico,元宇宙概念大範圍走入A股視野,中青寶就成為彼時概念闆塊中“最靓的仔”,一周内股價接近翻倍。

10月底,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宣布更名Meta,聚焦于建立“元宇宙”,元宇宙概念再度活躍,中青寶實作“5天3闆”,僅僅半月,股價再度翻倍。

11月11日,中青寶再次大漲,最高攀至42.63元,截至收盤,報39.58元,市值超過百億。

回想8月底,中青寶的股價還沒有摸到10元關口。兩個多月,公司股價最高漲幅超過4倍。

股價瘋漲、臉書更名、羅振宇賣課、“元宇宙”是“泡沫”嗎?

遊戲被認為是元宇宙的重要入口之一,機構人士認為,元宇宙的加速發展或推動整體遊戲闆塊估值提升。

股價瘋漲、臉書更名、羅振宇賣課、“元宇宙”是“泡沫”嗎?

中青寶被市場選中正是源于其将推出的一款“元宇宙”釀酒遊戲。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8年區塊鍊概念大火的時候,中青寶也曾表示要将區塊鍊技術與傳統遊戲結合,同樣引來資本追捧。

這次的元宇宙引力讓中青寶股價暴漲,多次進行風險提示,并在10月25日收到監管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遊戲的具體内容、與元宇宙概念關聯性、技術人員配置情況、核心技術掌握情況、研發投入、研發進度、産品落地可行性、預計上線時間、市場需求情況等,以及VR/AR技術的具體情況。

但就在公司延遲回複問詢函之後的10月27日,中青寶卻釋出高管減持公告,進階管理人員張思群計劃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 10,500股。

在“問詢+減持”之下,中青寶股價有過短暫回落。

但到了10月29日,伴随着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概念再次席卷A股,中青寶再次連續兩日20CM漲停,此後一路高漲,股價再次實作翻番。11月4日,中青寶再收問詢函,依然擋不住後續股價一路上揚。

但多方業内人士表示,中青寶的遊戲設計思路也不符合元宇宙的核心,中青寶也并無VR相關技術積累,就連遊戲上市時間也無法确定。

不過,與以往妖股炒作不同的是,這次中青寶的背後不單單出現遊資身影,機構也經不住誘惑頻繁出入,呈現遊資、散戶、機構三方混戰的局面。

11月以來,機構在中青寶中頻繁出入。從中青寶的龍虎榜資料來看,遊資席位資金出入速度很快,開始頻繁倒手。而機構雖眼紅參與其中,但基本邊買邊賣,獲利出逃。而外資更是早早離開。9月8日,中青寶20CM漲停,但龍虎榜資料顯示,QFII席位申萬宏源上海黃浦區新昌路席位賣出426萬元。

當下的元宇宙還未真正出現颠覆性産品和商業模式,相關技術仍處于正常的發展軌道。VR眼鏡和頭盔的體驗并不完美,遊戲所創造的虛拟世界也遠遠達不到能和現實高度融合的地步。這個領域值得長期看好,但是在短期内要保持理性。

對此,主流媒體也發聲驚醒大衆,對于元宇宙概念,要謹防過度炒作,要防“風口”變成投資者的“虎口”、騙子的“入口”。投資者需要理性下注“元宇宙”相關概念,要能看清背後存在的潛在風險,不妨讓“子彈多飛一會兒”,謹防“元宇宙”重蹈區塊鍊泡沫的覆轍。

曾創作多部科幻佳作、被稱為“中國第一位元宇宙架構師”的劉慈欣直言,元宇宙将是整個人類文明的一次内卷,最後會引導人類走向死路。

在《時間移民》中,劉慈欣稱,這個時代的人們正在漸漸轉向無形世界,雖然可以在兩個世界都有一份大腦的拷貝,但無形世界的生活如毒品一樣,一旦經曆過那裡的生活,誰也無法再回到有形世界裡來。

在此前舉辦的百度AI開放日上,百度副總裁馬傑就坦言,“蹭車的太多,真假難辨”,元宇宙要成為現實,還有三大技術難點需要突破,包括算力、算法與高昂的VR内容制作成本。他認為,目前元宇宙處于人們對其過度期望的時期,大概到明年下半年或者後年,潮水将會退去。

當潮水退去,誰會是最終接盤方?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