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股价疯涨、脸书更名、罗振宇卖课、“元宇宙”是“泡沫”吗?

作者:这胖子爱看电影

元宇宙彻底火了!

其实,早在9月份,元宇宙概念就火了一把。

这次,美国社交媒体公司脸书(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为打造元宇宙,甚至不惜将公司将更名为“Meta”,整个概念再次大火。

脸书公司当天表示,改名是为了配合该公司重塑品牌,转而专注于构建一个虚拟现实的共享环境。

股价疯涨、脸书更名、罗振宇卖课、“元宇宙”是“泡沫”吗?

公司希望将其社交媒体用户群(全球超过30亿人)发展成新业务的受众,通过增强和虚拟现实软件驱动的设备来享受沉浸式数字体验——“Meta”和其竞争对手早已在这个业务上展开激烈竞争。

早在今年5月,脸书就表态称要在5年内转型成为一家元宇宙公司,近来更是宣布将在欧洲招聘1万名工程师开发元宇宙,尽管业界对于何为元宇宙尚未有明确的定义。

元宇宙的英语是Metaverse,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中。

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元界”。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虚拟分身,人们通过控制这个虚拟分身来进行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事实上,当前科技界对元宇宙并无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

虽然概率不清晰,未来前景也不明确,但并不影响一些人通过元宇宙概念赚取利润。

近来不少UP主推出了元宇宙科普视频,而元宇宙相关书籍在电商平台和知识付费平台上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有的元宇宙付费课程日收入超9万元,背后的机构累计收入已过百万元。

罗永浩在微博表示,“我们的下一个创业项目是一家所谓的元宇宙公司”,不过在老罗之前,罗振宇已经开始用“元宇宙”挣到钱了。在罗振宇创立的得到APP上,网课《元宇宙6讲》的网课,预估总营收已超过100万元。

对此,专家提醒,元宇宙就是资本盛宴,没有专业,没有专家。这是最近二十年互联网的典型玩法。

毋庸置疑,元宇宙是最近资本市场最火的概念。

游戏公司中青宝(300052)当之无愧。

8月底字节跳动收购VR(虚拟现实)创业公司Pico,元宇宙概念大范围走入A股视野,中青宝就成为彼时概念板块中“最靓的仔”,一周内股价接近翻倍。

10月底,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宣布更名Meta,聚焦于建立“元宇宙”,元宇宙概念再度活跃,中青宝实现“5天3板”,仅仅半月,股价再度翻倍。

11月11日,中青宝再次大涨,最高攀至42.63元,截至收盘,报39.58元,市值超过百亿。

回想8月底,中青宝的股价还没有摸到10元关口。两个多月,公司股价最高涨幅超过4倍。

股价疯涨、脸书更名、罗振宇卖课、“元宇宙”是“泡沫”吗?

游戏被认为是元宇宙的重要入口之一,机构人士认为,元宇宙的加速发展或推动整体游戏板块估值提升。

股价疯涨、脸书更名、罗振宇卖课、“元宇宙”是“泡沫”吗?

中青宝被市场选中正是源于其将推出的一款“元宇宙”酿酒游戏。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8年区块链概念大火的时候,中青宝也曾表示要将区块链技术与传统游戏结合,同样引来资本追捧。

这次的元宇宙引力让中青宝股价暴涨,多次进行风险提示,并在10月25日收到监管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游戏的具体内容、与元宇宙概念关联性、技术人员配置情况、核心技术掌握情况、研发投入、研发进度、产品落地可行性、预计上线时间、市场需求情况等,以及VR/AR技术的具体情况。

但就在公司延迟回复问询函之后的10月27日,中青宝却发布高管减持公告,高级管理人员张思群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10,500股。

在“问询+减持”之下,中青宝股价有过短暂回落。

但到了10月29日,伴随着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概念再次席卷A股,中青宝再次连续两日20CM涨停,此后一路高涨,股价再次实现翻番。11月4日,中青宝再收问询函,依然挡不住后续股价一路上扬。

但多方业内人士表示,中青宝的游戏设计思路也不符合元宇宙的内核,中青宝也并无VR相关技术积累,就连游戏上市时间也无法确定。

不过,与以往妖股炒作不同的是,这次中青宝的背后不单单出现游资身影,机构也经不住诱惑频繁出入,呈现游资、散户、机构三方混战的局面。

11月以来,机构在中青宝中频繁出入。从中青宝的龙虎榜数据来看,游资席位资金出入速度很快,开始频繁倒手。而机构虽眼红参与其中,但基本边买边卖,获利出逃。而外资更是早早离开。9月8日,中青宝20CM涨停,但龙虎榜数据显示,QFII席位申万宏源上海黄浦区新昌路席位卖出426万元。

当下的元宇宙还未真正出现颠覆性产品和商业模式,相关技术仍处于常规的发展轨道。VR眼镜和头盔的体验并不完美,游戏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也远远达不到能和现实高度融合的地步。这个领域值得长期看好,但是在短期内要保持理性。

对此,主流媒体也发声惊醒大众,对于元宇宙概念,要谨防过度炒作,要防“风口”变成投资者的“虎口”、骗子的“入口”。投资者需要理性下注“元宇宙”相关概念,要能看清背后存在的潜在风险,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谨防“元宇宙”重蹈区块链泡沫的覆辙。

曾创作多部科幻佳作、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元宇宙架构师”的刘慈欣直言,元宇宙将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次内卷,最后会引导人类走向死路。

在《时间移民》中,刘慈欣称,这个时代的人们正在渐渐转向无形世界,虽然可以在两个世界都有一份大脑的拷贝,但无形世界的生活如毒品一样,一旦经历过那里的生活,谁也无法再回到有形世界里来。

在此前举办的百度AI开放日上,百度副总裁马杰就坦言,“蹭车的太多,真假难辨”,元宇宙要成为现实,还有三大技术难点需要突破,包括算力、算法与高昂的VR内容制作成本。他认为,目前元宇宙处于人们对其过度期望的时期,大概到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潮水将会退去。

当潮水退去,谁会是最终接盘方?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