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作者 | 萬連山

羅振宇上市夢難圓!

苦等17個月後,羅振宇旗下的北京思維造物公司,在深交所的IPO狀态更新為“中止”。頁面顯示該公司的申請檔案中記載的财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送出。

而這并非思維造物IPO程序第一次被暫停,去年4月1日、9月30日,公司曾因同樣的原因兩度被深交所中止上市稽核,直到更新财務資料後才恢複。

擅長“思維造物”的羅振宇,别看在羅輯思維的大秀場上頭頭是道,但在公司上市這個問題上,一直遮遮掩掩,什麼“一覺醒來,被上市”,什麼“一心想伺候好使用者,别的啥都不想,想多了耽誤手頭上的事“……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原來不屑銅臭氣的書生,一轉身,跟不擅長熬雞湯的資本家,也沒什麼兩樣……

或許是“中年人看羅振宇的演講和老年人買權健的保健品沒有任何差別”,也或許是羅振宇“行業冥燈”的毒奶體質吓跑了使用者。最近兩年,以羅胖為代表的知識付費巨頭,大都陷入無人問津的窘境。

正如消失的朋友圈打卡文案一樣,沒了蹤影。

回想起上次羅振宇進入大衆視野,還是2022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因疫情不能安排觀衆進場,票款原路全額退還。

随後羅振宇面對着12000個空座位進行直播,卻又遭到網友們“販賣焦慮”的吐槽。

有人說,“這種故事真的聽不下去了。”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01

起朱樓

喬布斯曾說過一句話,道破了大衆學習的真相:“你得到的知識根本稱不上知識,充其量隻是資訊。”

在内卷成性的時代,人們愈發追求自我增值,間接助推了大衆對知識付費的認可度。

2012年12月,一檔名為《羅輯思維》的長視訊脫口秀節目播出後,迅速竄紅,節目主講人正是江湖人稱“羅胖”的羅振宇。

不得不說,羅胖确實有兩把刷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體系,以劇烈颠覆的常識為切入點,吸引無數眼球,很快籠絡了一大堆擁趸粉絲。

這也是很多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套路。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2014年,思維造物公司成立。在經過内容電商、社群經濟等一系列嘗試後,最終确定把知識付費作為核心業務,并在2015年底推出得到App。

APP涵蓋職場、文化、心理、創業等課程,并拉來薛兆豐、武志紅、萬維鋼、吳軍等大咖降解課程。其中《薛兆豐的知識學課》等内容,一度火爆,成為部分人的必備手冊。

踏着知識付費的節拍,頭頂央視主持人的光環——強大的業内資源和個人IP,邏輯思維備受資本寵愛。

2016年,被認為是中國知識付費的元年。随後的2017年,微信小程式上線,更将行業推向高潮。一時間,千聊、荔枝微課、十點課堂、豆瓣寫作營等五花八門知識付費型産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都想分一杯羹。

使用者從起初的質疑、不習慣,到乖乖上繳錢包。到2020年,整個知識付費市場已達到392億元。

但從回報的結果來看,因為盲目跟風、“精華”難覓,過熱的市場不僅沒有讓使用者學到更多知識,反而造成決策癱瘓、選擇時間成本增加。

加上同質化競争泛濫,付費平台把知識付費搞得越來越像一種“社交貨币”,使用者們興緻缺缺,各個平台的留存率和轉化率大幅降低,線上獲客成本提高。

市場漸漸冷靜。

為尋求新的出路,2018年10月,邏輯思維“更新”,“得到大學”正式開張,定位從純線上知識付費産品,轉為線上線下關聯的實體“大學”。

但這個時候,“販賣焦慮”已成了邏輯思維的新标簽。

2019年,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上,羅胖依然口若懸河,衆人對其炙熱的追捧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質疑聲——“将簡單的概念新包裝”。

更别提樊登、李善友、丁祖昱等知名度稍遜的知識付費大師們,跨年演講的石頭扔出去,沒激起一絲漣漪。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圖源,網絡

真正高品質的知識付費産品,需要知識提供者傾心付出。若幹貨不多,隻是把普通知識包裝一下,形成所謂的“網紅經濟”或“粉絲經濟”,這樣的模式注定走不遠。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有人花大價錢,給一粒小麥裹上精美的糖紙,告訴你這是大力丸、精華素,這種謊言能持久嗎?

就像動漫人物酣睡時鼓起的鼻涕泡,它最終的宿命一定是破滅,時間隻取決于人何時清醒——閱聽人們覺醒得慢,可能還有得混。如果覺醒得快,幾年就沒了。

這也是後來知識付費市場熱情冷卻的根本原因。

如此數年,眼看它起朱樓,眼看它宴賓客,眼看它樓塌了。

02

資本盛宴

知識付費領域的另一大代表,是吳曉波頻道。

2019年3月,全通教育計劃發行股份以15億元收購吳曉波、邵冰冰等人所持巴九靈96%股權。大家一度以為,吳曉波頻道将借殼上市,成為知識付費第一股。

然而因為價格沒談攏,9月底,收購案終止。

資本圈從不缺看熱鬧的人。曾被吳曉波評為“夢太大”的羅永浩,終于有機會報“一語之仇”,将巴九靈上市夢碎的原因歸結為“夢太大、入錯行”。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不同于老羅的快言快語,業内人的分析更靠譜一些:廣告傳媒類公司普遍業績變臉或不達标,行業整體不被看好;公司的淨資産太低;自媒體行業存在監管風險。

這三點原因,同樣可以解釋,為什麼自2015年進入低迷的市場後,自媒體流量源的并購,好幾年都沒有成功上市的案例。

而作為知識付費領域的兩大代表,巴九靈上市夢碎,邏輯思維登陸科創闆之旅也是困阻重重。

先說共同點。兩者都是依靠個人IP起家,這是最大的相似之處。

強大的個人IP,對商業變現的确是強大的助力。但想要登陸資本市場,這反而是一大阻力。

在當年收購案期間,因為吳曉波個人與巴九靈公司的綁定關系,深交所曾兩度發下問詢函,“交易是否為吳曉波個人IP證券化?”

盡管吳曉波頻道App早在收購洽談期間改名為“890新商學”,意欲借此消除個人色彩,但這一舉動,市場并不買賬,更改變不了上市失敗的命運。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而從邏輯思維的發展曆程看,不論是在微信社群賣課賣書、在自媒體上發60秒語音,還是在得到App上邀請各種大咖助陣,這些簡單粗暴的商業模式,都依靠羅振宇個人IP支援。

再說不同之處。邏輯思維瞄準的是科創闆,相較巴九靈,似乎希望稍大一些。

盡管科創闆主要聚焦半導體和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行業,但國家政策同樣鼓勵網際網路新興行業的發展。

而邏輯思維作為内容産出平台,隻要能持續輸出切中使用者心理的新内容,并實作穩定盈利,成功沖擊科創闆的可能,是存在的。一旦成功,不僅将給品牌溢價提供更大助力,也将為整個知識付費行業打開新局面。

那麼,邏輯思維的業績如何?

當年的“知識付費”神話早已破滅,連續拿到五輪融資,三年内賺2億的輝煌也已成過去。

從下圖可以看到,雖然仍在盈利,但整體處于波動趨勢。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對此,公司方面解釋,随着所處行業的變化,需要及時調整政策保障競争優勢。在這個過程中,短期業績存在一定波動。

但實際上,我們看公司曆年的前5大客戶構成,并不穩定。換句話說,邏輯思維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穩定的商業模式,處于有一搭沒一搭的經營狀态。

對于要上市的公司,這一點是緻命的。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此外,作為一家沖擊創業闆的公司,邏輯思維主打什麼概念呢?

根據招股書,公司的先進性展現為:順應大陸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趨勢,踐行“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目标。

并附有兩個經典案例。

一是在疫情期間,有幾所大學使用得到App進行線上授課;二是薛兆豐經濟學線上課程,線上學員達到48.6萬人。

至于如何展現出技術,沒有說……

一沒業績,二沒技術,憑什麼登陸科創闆?又為什麼要上市?

隻能用圈錢來解釋。

圈錢幹什麼?有三種情況。

創始團隊在散夥前撈波大的;投資者等着上市後減持套現;公司發展太快,需要融資進行生産線擴張。

看公司資産負債表,賬面現金超過8億,沒有一分錢借款,明顯是不差錢。既然如此,思維造物應該是屬于第二種。

看看其大股東名單就明白了,這是一場資本的盛宴。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畢竟,諾大的中國,韭菜哪怕隻有千分之一,每人割一千塊,也有十億。一邊在網絡上充當意見領袖,一邊都是資本加持鐮刀,磨得霍霍發亮。

知識付費當然有其可取之處,但對于成立就沖着上市割韭菜的公司,我本人持保留意見。

03

尾聲

鼓吹碎片化學習、販賣焦慮、割韭菜,當知識付費生意的面具一一被扯下,這個曾讓多人一舉封神的風口行業,終究迎來了冷靜期。

而作為領域内的兩大懂王,無論是羅振宇還是吳曉波,都陷入使用者口碑倦怠的困局。

5年前,羅胖曾宣稱要做20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并感歎“到時我61歲,那将是我最後一次登上跨年演講舞台”。

現在看來,明年還能不能辦,都是一個未知數。

而2020年7月,原本已淡出江湖的吳曉波,進軍直播帶貨,收了60萬坑位費卻隻賣出13單,首秀不幸翻車,最後不得不公開道歉。

深交所三拒羅振宇,知識付費為何難走通?

其實,真正願意為知識付費買單的人,是越來越多的。

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處理焦慮已成為所有人都要面對的核心問題。

比如,人們害怕聽到類似“你今年讀了幾本書”的問題。

客觀來說,知識付費的确是緩解這種焦慮的方法之一,彌補心靈的空虛。

問題在于,很大一部分人存在錯誤的認知——“感覺錢交了,隻是就是我的了,課放在賬戶裡,有效期很長,就更懶得去看了”。

想要改變這種現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實際上,自2019年開始,曾廣泛流行的販賣焦慮套路,就已失效,整個行業都進入了冷靜期——從“病态”現象更新為積極學習。

吃一塹長一智。在交了足夠多的智商稅後,使用者們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在購買課程時不再迷信個人IP、“被推銷”,而是注重這些“知識”背後的價值。

尤其在2020年,整個市場幾乎啞火,課程品質下降,各種套路失效,卻反而助推整個行業進入到一個按需購買的健康時期。

疫情期間,宅家經濟使得付費經濟迎來久違的爆發,2021年整體市場規模預計達到675億元。

知識付費行業雖然已經逐漸進入成熟穩定期,但對于人們日益增長的求知欲望而言,知識付費行業的發展才剛剛起航!

但前提,我買到的必須真的是知識。

近期本土疫情明顯反彈,範圍正逐漸蔓延,各地陸續采取管控措施,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國内疫情也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大核心變量,那麼新一輪疫情給經濟和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