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帝與缙雲的淵源

作者:陽光男人正能量

人生亦有祖,誰非黃炎孫。

《史記·正義》記載:“黃帝有熊國君,乃少典國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雲氏。”黃帝統一天下後,以雲為官,缙雲是夏官,執掌軍事。後世以夏官,也就是缙雲氏來稱呼黃帝。

相傳缙雲是黃帝鑄鼎煉丹、馭龍升天的地方。《史記·封禅書》記載:

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墜,墜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号,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号。

據史料考證,仙都黃帝祭典距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

夏商周時期,當地百姓将鼎湖峰作為始祖軒轅黃帝祭拜。鼎湖峰,孤石屹立,狀如春筍,直刺雲天,高大雄偉,形如軒轅黃帝之像,缙雲氏族就将其作為始祖軒轅黃帝祭拜。

東晉鹹和年間(公元326—334年),在缙雲山下已建有“缙雲堂”,作為祭祀軒轅黃帝的場所。這是有史記載以來,南方人民祭祀軒轅黃帝的最早場所。

唐萬歲登封元年(公元696年),武則天封禅嵩山,并在缙雲山所在地置一新縣,縣名冠以黃帝名号——缙雲。缙雲縣從此成為中國版圖上的一個行政區劃,至今已曆1300多年。

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封缙雲山為仙都山,敕改“缙雲堂”為“黃帝祠宇”。從此,地方官員每年舉行祭祀軒轅黃帝活動,民間祭祀更加興旺。

黃帝與缙雲的淵源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時任缙雲縣令的著名書法家李陽冰篆額祠名“黃帝祠宇”四字(碑存缙雲博物館)

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宋真宗派大臣到仙都祭拜黃帝,并将祈求國運昌盛的“金龍玉簡”投放到金龍洞。(這一“金龍”于1997年出土,現藏于缙雲博物館)

宋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宋仁宗派兩浙轉運使葉清臣專程到缙雲祭祀軒轅黃帝。

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宋英宗下诏,以仙都“黃帝祠宇”為核心,進一步擴大建築規模,并賜名為“玉虛宮”。至此,玉虛宮成為祭祀軒轅黃帝和道學文化活動的共同場所。

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處州知府安劉奉宋理宗旨意,命道士陳觀定遷宮改向,幾年後重建而成。

元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趙嗣祺受朝廷派遣領五品印章,任處州路仙都山玉虛宮提點,全權掌管玉虛宮,負責每年黃帝祭典活動。

清末,黃帝祠宇毀于戰火,但民間百姓在黃帝祠宇舊址祭拜軒轅黃帝延續不斷。

1998年,缙雲重建盛唐風貌的黃帝祠宇并恢複祭祀軒轅黃帝典禮,再現曆史上“北陵南祠”格局。恢複祭典以來,每年清明、重陽分别舉行民祭和公祭軒轅黃帝活動,23年從未間斷。

2011年,“缙雲軒轅祭典”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4年,經全國清理和規範慶典研讨會論壇活動工作上司小組審議,并報請黨中央、國務院審批,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成為被準許保留的浙江省8個節慶項目之一,主辦機關為麗水市人民政府、缙雲縣人民政府。

黃帝與缙雲的淵源

2021年,經全國清理和規範慶典研讨會論壇活動工作上司小組批複同意,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主辦機關由麗水市人民政府、缙雲縣人民政府變更為浙江省人民政府,一年一屆。

千百年來,包括謝靈運、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在缙雲留下不朽詩篇,現存仙都的摩崖石刻和題記126處,是江南最大的摩崖石刻群,這也充分證明了缙雲黃帝文化在曆史長河中的深遠影響。

在鏖戰洪荒、創造文明的程序中,軒轅黃帝展示的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堅韌不拔的開拓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就是中華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精神的源泉。

黃帝與缙雲的淵源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舉辦祭祀軒轅黃帝大典,正是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不斷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磅礴偉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