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漢克斯的新片《芬奇》,一如早期經典《荒島餘生》。
整部電影基本由他一人撐起,主題是生存,真實感爆表。

片中與他為伴的朋友,也如威爾遜一樣,賺足了眼淚。
隻不過,這一次,那個慢慢飄走,直到再也不見的,是他自
《芬奇》大概是我看過的,所有人工智能作為主角存在的電影中,最動人的一部。
這樣絕境生存類的電影,旅途主角為一人類一犬類一機器人類,攜手踏上一個前目的地的旅途,途中遭遇各種劫難,包含離别,包含成長,包含重新開始習慣,最終讓人哭完,還能給你一個美好結局的電影,無論從哪個細節來講,都非常湯姆漢克斯。
也不知道這部電影最終的樣子,是因為湯姆漢克斯的參演,才有的。
還是本來就是如此,然後吸引到了漢克斯。
貫穿全片的音樂《美國派》,由漢克斯哼唱着,拉開了故事的序幕。
他全副武裝,在找着些什麼,但絲毫看不到慌張。
惡劣的環境,在他的身上留下的痕迹,但他的精神狀态上并沒有留下認輸的痕迹。
其實也有點像疫情期間,我們每個人都經曆過的隔離。慢慢地習慣了,但我們有盼頭,因為我們堅信這樣的日子會過去,這樣的時代也會慢慢變好,一切會有恢複的那一天。
漢克斯扮演的芬奇,早早地就意識到了自己命不久矣。
他在做兩手準備,一個是為了自己,一個是為了他身邊的狗狗goodyear。更大程度,是為了goodyear。
人類是一個充滿了沖突的存在。
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人手上,會産生完全不同的後果。
影片最有趣,也許也是最容易引來共鳴的一點。恰恰也是那些剖析過人性的電影中,最常見的部分。那就是
當你踏上旅途,最危險的,可能不是來自于環境,因為芬奇過硬的科學素養,讓他有能力及裝置做精準地預測;但人,他無法預測。
他無法預測的是,他最終沒有站出來救人,或者說他其實預測到了。人類身處滅世災難中,不殺人隻自保,是不應該被責難的。因為良心未泯滅的人,會用餘生來折磨自己。
他無法預測,在黑暗中潛伏着的,不是怪物,而是人類,會給他們帶來怎樣不可測的威脅。
其實,電影放到機器人傑夫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有過些類猜測。
這恰恰說明了影片的優秀。
芬奇選擇何時出發,是基于他對天氣以及對傑夫完成度的判讀,同時也是基于,他要完美避開一切人類的判斷。
是以他選擇了頭膚無法承受、天氣随時變臉的白天,而不是看似甯靜深邃的夜晚。
此時再回過頭去想,會發現,影片前部無人類出現,真的不是因為漢克斯片酬已經夠貴了,其它能省則省。這是電影有意為之的。
最可怕的,往往是未知。而代表了罪惡尾行者、施暴者,影片沒有展示其面目。同樣是有意為之。它展現在芬奇的在路上哲學,也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人。
威脅沒有具體的面龐,你可以想象其兇神惡煞,也可以想像其人畜無害,他們是一個泛指。
芬奇的苦旅,在輕快的配樂和鼓點之間,其實也是不乏樂趣的。
但是,這一趟旅行,也是芬奇的一場頗有儀式感的贖罪。
他帶着遺憾與自責,踏上了這個修複内心的旅行。
他把沒有盡到的責任,轉移到了身邊的愛犬身上。
他用極緻的關愛,親手打造了一個集男主人與男傭于一身的存在。
并在機器人自己的要求之下,開始叫他傑夫。
傑夫和goodyear之間,某種程度上來講,就像他與兒子的情感延續。
芬奇可能是想說:其實,我可以為你做任何事。
耐着性子看到最後的人,很難不被開罐頭那幕感動到。
優秀的電影,就是如此。
他用如此幽默的方式,讓你哭,哭的同時又會會心一笑。
一部電影就是一場旅行,我們随芬奇一起,回憶自身,想想是否也有一些還來得及彌補的遺憾。
或者,也去暢想一下,如果未來真的是末日,但末日中有傑夫與GOODYEAR的身影,會不會覺得,再惡劣的情況發生,可能也沒有那麼糟糕吧。
然後繼續想想,這種美好,會不會是因為,那個想像中的畫畫,已經沒有人的存在了。
最後加個小插曲
這部電影其實算通過了貝克德爾測驗。
大于等于2個女性:片中有母女二人
有台詞:借旁白完成台詞
再因台詞傳遞資訊是自救,甚至說并非僅針對威脅可能來自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