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汉克斯的新片《芬奇》,一如早期经典《荒岛余生》。
整部电影基本由他一人撑起,主题是生存,真实感爆表。

片中与他为伴的朋友,也如威尔逊一样,赚足了眼泪。
只不过,这一次,那个慢慢飘走,直到再也不见的,是他自
《芬奇》大概是我看过的,所有人工智能作为主角存在的电影中,最动人的一部。
这样绝境生存类的电影,旅途主角为一人类一犬类一机器人类,携手踏上一个前目的地的旅途,途中遭遇各种劫难,包含离别,包含成长,包含重新开始习惯,最终让人哭完,还能给你一个美好结局的电影,无论从哪个细节来讲,都非常汤姆汉克斯。
也不知道这部电影最终的样子,是因为汤姆汉克斯的参演,才有的。
还是本来就是如此,然后吸引到了汉克斯。
贯穿全片的音乐《美国派》,由汉克斯哼唱着,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他全副武装,在找着些什么,但丝毫看不到慌张。
恶劣的环境,在他的身上留下的痕迹,但他的精神状态上并没有留下认输的痕迹。
其实也有点像疫情期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隔离。慢慢地习惯了,但我们有盼头,因为我们坚信这样的日子会过去,这样的时代也会慢慢变好,一切会有恢复的那一天。
汉克斯扮演的芬奇,早早地就意识到了自己命不久矣。
他在做两手准备,一个是为了自己,一个是为了他身边的狗狗goodyear。更大程度,是为了goodyear。
人类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存在。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上,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
影片最有趣,也许也是最容易引来共鸣的一点。恰恰也是那些剖析过人性的电影中,最常见的部分。那就是
当你踏上旅途,最危险的,可能不是来自于环境,因为芬奇过硬的科学素养,让他有能力及设备做精准地预测;但人,他无法预测。
他无法预测的是,他最终没有站出来救人,或者说他其实预测到了。人类身处灭世灾难中,不杀人只自保,是不应该被责难的。因为良心未泯灭的人,会用余生来折磨自己。
他无法预测,在黑暗中潜伏着的,不是怪物,而是人类,会给他们带来怎样不可测的威胁。
其实,电影放到机器人杰夫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有过些类猜测。
这恰恰说明了影片的优秀。
芬奇选择何时出发,是基于他对天气以及对杰夫完成度的判读,同时也是基于,他要完美避开一切人类的判断。
所以他选择了头肤无法承受、天气随时变脸的白天,而不是看似宁静深邃的夜晚。
此时再回过头去想,会发现,影片前部无人类出现,真的不是因为汉克斯片酬已经够贵了,其它能省则省。这是电影有意为之的。
最可怕的,往往是未知。而代表了罪恶尾行者、施暴者,影片没有展示其面目。同样是有意为之。它体现在芬奇的在路上哲学,也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人。
威胁没有具体的面庞,你可以想象其凶神恶煞,也可以想像其人畜无害,他们是一个泛指。
芬奇的苦旅,在轻快的配乐和鼓点之间,其实也是不乏乐趣的。
但是,这一趟旅行,也是芬奇的一场颇有仪式感的赎罪。
他带着遗憾与自责,踏上了这个修复内心的旅行。
他把没有尽到的责任,转移到了身边的爱犬身上。
他用极致的关爱,亲手打造了一个集男主人与男佣于一身的存在。
并在机器人自己的要求之下,开始叫他杰夫。
杰夫和goodyear之间,某种程度上来讲,就像他与儿子的情感延续。
芬奇可能是想说:其实,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
耐着性子看到最后的人,很难不被开罐头那幕感动到。
优秀的电影,就是如此。
他用如此幽默的方式,让你哭,哭的同时又会会心一笑。
一部电影就是一场旅行,我们随芬奇一起,回忆自身,想想是否也有一些还来得及弥补的遗憾。
或者,也去畅想一下,如果未来真的是末日,但末日中有杰夫与GOODYEAR的身影,会不会觉得,再恶劣的情况发生,可能也没有那么糟糕吧。
然后继续想想,这种美好,会不会是因为,那个想像中的画画,已经没有人的存在了。
最后加个小插曲
这部电影其实算通过了贝克德尔测验。
大于等于2个女性:片中有母女二人
有台词:借旁白完成台词
再因台词传递信息是自救,甚至说并非仅针对威胁可能来自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