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曆史|"福爾摩斯"在江蘇

作者:紫牛新聞

2021年5月29日是劉曉波誕辰130周年。這一天,一場名為"劉塞侬偵探小說分享會"的活動在上海圖書館舉行。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新文化運動來自江蘇省江陰市的先驅和著名語言學家,不僅是偵探作家,還與程曉清、周天璇等人一起翻譯了中國最早的《福爾摩斯偵探案集》。

其實,在民國時期,"一線"偵探小說家中,江蘇作家占近三分之一,在他們的寫作中,江蘇,尤其是蘇州,往往是偵探案件發生的地方......

微曆史|"福爾摩斯"在江蘇

劉塞明農偵探小說《福爾摩斯大失敗》插畫,為漫畫家錢病鶴畫。

福爾摩斯影響了很多人

1908年9月10日,中秋節前夕,蘇州省中心區發生一起緻命病例。

這是小說《中國偵探:羅世甫》的開頭。這部小說創造了一個"東方福爾摩斯"人物——羅世甫,在小說中,羅世甫甚至自白,他起了名字,就是為了崇拜福爾摩斯老師。

1908年,福爾摩斯進入中國12年。中華民國偵探小說收藏家、《中國現代偵探小說的遺産》系列主編瓦斯比告訴記者,1896年9月27日至10月27日,已故的清衛新黨報《泰晤士報》連載了偵探小說《英國調查與秘密案件》中的海軍協定, 《福爾摩斯探案集》中的《海軍條約》,由譯者張昆德翻譯,也是漢人翻譯的第一部福爾摩斯探究小說。

從1902年開始,梁啟超倡導"小說革命",作為偵探小說的"新小說"之一,與政治小說、科幻小說一起由當時的"新小說"理論家劃分為"政治功能小說",在清末被大力翻譯和推廣。梁啟超認為,政治小說可以引進西方一些先進的政治制度,科學小說可以引進西方的一些先進科學知識,偵探小說主要是向中國人民介紹一些西方的司法制度和刑罰制度。他想通過這些小說把西方的現代文明介紹給中國人民,以打開人民的智慧。

在梁啟超的倡導下,再加上偵探小說本身的魅力,這種不同于中國傳統公案小說的小說類型,越來越受歡迎。另一方面,夏洛克·福爾摩斯是最熱門的之一。虛構的偵探形象影響了當時許多中國偵探作家。除了《中國偵探:羅世甫》的作者南鳳亭,成為偵探小說巨人的程曉清,還有劉塞農、張天一。

微曆史|"福爾摩斯"在江蘇

劉塞米農的偵探小說《匕首》插圖,由漫畫家丁克裡繪制。丁是漫畫家丁聰的父親。

劉塞農,偵探小說家

我們都知道,劉塞米農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他催生了一種新型的标點符号,創造了一個充滿性别平等主張的漢字"她",還寫了一首歌詞"教我不要想她"的歌詞。但劉曉波早期的文學生涯中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方面——他也是一位偵探作家。

晚清的偵探小說都是在上海寫的,劉塞農在上海工作和流浪時開始嘗試寫偵探故事。複旦大學中國博士後大學博士後問渝兵對民國偵探小說有很多研究,他告訴記者,偵探小說屬于通俗文學的一類,它是一種消費閱讀,需要成熟的讀者作為消費市場,而在當時的上海,還有一個比較成熟的, 穩定,并有相當數量的"公民讀者"。民國時期,上海居民的識字率肯定高于全國平均水準,很多人白天都有一份共同的工作,在業餘時間他們需要一定的休閑文化産品來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報紙、雜志、電影和電視劇都是他們的日常好東西。偵探小說是滿足他們閱讀需求的小說類型之一,是以在晚清時期的上海,大量的偵探小說在報紙和雜志上連載,然後組合成一本書出版。上海在民國時期成為中國偵探小說最集中的城市,背後有其自身的經濟和社會根源,或者我們可以說,民國偵探小說隻有在上海,才能達到這樣的繁榮局面。

劉曉波的第一部偵探小說《匕首》于1914年夏天在《中國小說世界》上發表,筆名"塞米農"。該雜志創刊于1914年1月,由中國圖書局出版,沈瓶編輯。沈也是紅派索音學派的代表,他與王孟軒合著了《紅樓夢》一書,其提出的《順基和董曉萬的愛情故事說》至今仍具有聲音。

《中國小說》這本刊物在當時可謂是名著,林書、包天曉、周天宇、徐卓菊、嚴獨和、王漢福、項豔然等著名作家都曾就其發表作品。劉曉波還出版了幾部譯本和作品,包括他的幾部偵探小說。比如劉塞農最重要的《快老王偵探系列》(包括《匕首》和《譚》)及其模仿、"惡搞"的《福爾摩斯探案》《福爾摩斯探案集》(共五部)。

劉塞農不僅模仿了《福爾摩斯探案集》,還與程曉清、周敏軒等人一起翻譯了《福爾摩斯探案集》,共十二卷,收錄了44部福爾摩斯偵探小說。當然,這個所謂的"完整劇集"注定是不完整的,因為柯南道爾還在寫他的福爾摩斯故事。但這套"全集"确實是中國最早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偵探小說的大規模翻譯,與之前單版《碎片化》相比,其影響和意義同一天。而這套"全套"譯本的背後,劉半侬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他不僅親自對譯本(如《四個簽名》)進行了介紹,還專門為這套《驚魂記》和《英國芮南道爾傳記》寫了一套,是我們了解早期中國福爾摩斯偵探小說的重要參考。

很可能受到自己翻譯的福爾摩斯偵探小說的影響,劉塞米農的偵探小說創作也明顯帶有福爾摩斯的影子,他的五部《福爾摩斯大失敗》不用多說,就連《老王偵探系列》的第二部《光》、講故事的"俞"和偵探的"老王",也是中國版的《華生與福爾摩斯》。

微曆史|"福爾摩斯"在江蘇

程小青小說《光人影》

江蘇偵探小說家占三分之一

中國第一部原創偵探小說是什麼?瓦斯比告訴記者,這個問題現在很難說。《中國偵探小說理論(1902-2011)》(1901-1949)附錄三顯示,簡宇于1901年在《啟蒙大衆日報》(《大衆日報》)上發表了《夢探》。這句話據說出自日本學者坂本的《清末第一部小說目錄新編》,但實際上這一次在1901年是坂本書目中的熱門之作?""懷疑"時間。還有一種理論認為,中國第一部原創偵探小說被稱為"錯監獄之子",于1885年出版。但事實上,小說中出現了"福爾摩斯"這個名字,而福爾摩斯的第一部《血字研究》出版于1887年,是以錯誤發生的地方很清楚。

如果中國第一部偵探小說的創作不能确認其具體的标題和時間,那麼中華民國最著名的偵探小說作家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程曉清,1893年出生于上海,16歲時加入亨德利鐘表店當學徒,邊工作邊學英語。1915年,程曉清已經擔任蘇州天莊東吳大學吳語支部的臨時教師,并在蘇州靜海女子師範學校任教。到1923年,他在天天莊附近購買了一塊土地來建造房屋,并在蘇州定居。1949年後,程曉清在蘇州任教。

1916年,《上海報》一期《幸福森林》的增刊舉辦了一場"光人影子"命題征文比賽,程小青的文章被選中,在這篇文章中,程小青塑造了一個大偵探,名叫霍森,助理包朗,這樣的組合顯然是受到福爾摩斯和華生的影響。然而,當他寫江南燕時,他想繼續混音,或者因為記憶錯誤,他為山楂寫下了Hosen的名字。

1933年,程小青在《偵探小說的諸多面》(收錄于上海藝術圖書公司《霍桑偵探書》第二集第一卷)中回憶說,他在寫《光人》時用過"和森"這個名字,卻被排版者誤認為是"山楂"。一段時間以來,這種說法已成為無情的聲明。但後來瓦斯比看了本期《新聞》的掃描件,發現《光人影》出版時寫的,《和森》,程曉清自己的記憶都錯了。

但無論如何,霍桑已經成為中國偵探小說的經典之作。

戰争玉兵博士告訴記者,當時活躍在上海的作家中,江蘇、浙江這兩個地方居多。畢竟,自明清以來,江蘇和浙江是文化興盛的地方,也是人才湧現的地方。而上海和江蘇、浙江和這兩個地方交通便利,是以在上海從事文學創作的江浙作家尤為突出。具體到民國時期的偵探作家,江蘇人約占1/3,其中蘇州最大,除了程小清,還有陸延安、姚素風、包天笑、徐卓都等人,他們都是蘇州人或長期在蘇州生活過。此外,還有常熟人闫天福和江陰劉半侬,也擅長偵探小說的創作。是以如果說江蘇偵探作家占了當時中國偵探小說界的一半,似乎太多了。

據戰争玉兵博士介紹,當時在上海從事偵探小說的作家大多來自兩個文學團體,杭州的蘭社和蘇州的星社。程曉清、包天笑、趙薇狂熱等都是星社成員,藍石一方有張天一、戴旺樹、石世軒等。但有意思的是,瀾石會的成員大多是"青年聚會",後來幾乎無一例外都轉向了新的文學創作,放棄了偵探小說,但蘇州星會的成員大多堅持通俗小說寫作,蘇州已經成為中國現代通俗小說的大鎮。

與《蘭石》中的張天一等人類似,劉塞農後來放棄了偵探小說的寫作,加入了"五四""新青年"陣營。

但對于從星會出來的程小青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他一直強調偵探小說的科學啟蒙,堅持寫作作為自己的責任,程小青曾将偵探小說比作"一種變相的科普教科書",強調它具有"喚醒好奇心,啟迪理性的作用"。而對于已經放棄偵探小說創作的朋友,程小青曾寫過一篇文章表示極大的遺憾。

微曆史|"福爾摩斯"在江蘇

《中國現代偵探小說拾起傳承》系列第一輯,其中劉半侬為江陰人,盧延安為宿州人。

上海和蘇州的"雙子城"

曾在晚清偵探小說中數過故事的地點的戰争玉兵博士告訴記者,在民國偵探小說中,故事的場景空間主要發生在上海,這與當時上海偵探小說作者、雜志、出版社和讀者的集中度有關。蘇州也是一個經常被中國偵探故事書寫的城市。

比如《中國偵探:羅世甫》第一個案子在蘇州寬闊的小巷裡,這條小巷還在,前兩年的Waresby也走訪了現場。此外,小說中提到的幹會坊胡同、袁淼觀等在現實中也有其一席之地。書中的元魔法視圖現在位于神秘視圖的前街。這部小說的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小說中時間的準确性,比如《1908年9月10日》,正如書中所說,這确實是當年的中秋節。

《中國偵探:羅世甫》的作者南鳳亭,壽命很長,但從小說的台詞中,瓦雷斯比推斷,他應該來自蘇州,或者已經在蘇州生活了很長時間。他甚至從文本内外推斷,這個人很可能是現代戲劇先驅陳大玺在大學時代使用的化名,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寫出這個詞。

此外,程小清早期作品《霍桑案》系列《江南燕》的故事也發生在蘇州。小說的開頭是霍桑和助理包朗在傍晚到蘇州城牆,騎着小巷(蘇州有它的小巷,作者可能是故意這樣寫的),十街等地方還是有名的,也是蘇州讀者所熟悉的。這部小說也在193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在一段時間内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而陸延安,朱?中華民國偵探故事的作者,如同義,也将他們的筆觸從上海延伸到蘇州。除了蘇州作為偵探案件發生地之外,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小說也或多或少地保留了清末時期蘇州的風俗。但總的來說,蘇州作為一個外圍的延伸而出現,與上海形成鮮明對比,例如,上海被認為是現代的代表,蘇州是傳統文化的相對象征,上海作為世界的樞紐,蘇州作為一個地方有其魅力。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