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作者:孤影潇湘

如果給中國曆史上出現的巾帼英雄排一個名次,有着“鑒湖女俠”之稱的秋瑾絕對能排前三。

與大多數出身貧寒的革命者不同的是,秋瑾出生于官宦之家,父親曾做過知州。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幸運的是秋瑾的父親比較開通,并沒有因她是女孩子而不讓她讀書,甚至當秋瑾表現出對中華國術感興趣時,她的父親還專門給她請來了國術老師,是以秋瑾絕對稱得上是文武雙全。

也正是因為她受到過高等教育,思想才會如此進步,才會在按照家裡的安排,嫁給兵部侍郎王廷鈞後選擇了反抗。

在日本留學時,秋瑾加入了同盟會,歸國之後,她開始緻力于解救深處苦難的女性,帶領他們反抗封建思想的壓迫。

她之是以被人們稱為鑒湖女俠,就是因為她在家鄉紹興一帶行俠仗義,解救了許多剝削壓迫的婦女。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據說,有一次秋瑾聽說當地一為富不仁之人強搶女子做妾,于是二話不說拎着手槍就把人給搶了回來,從此後她在紹興就出了名。

秋瑾在紹興辦報紙,開大通學堂宣傳革命思想,聲勢越來越大逐漸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

1907年7月14日深夜,幾聲槍響打破了紹興小城的平靜。

細聽之下人們發現,槍聲是從大通學堂方向傳來的,學堂附近的居民有好奇者探頭觀看,他們發現有官府的人沖進了大通學堂,一陣槍響過後,官兵壓着一個人走了出來。

天黑看不清面容,不過看背影,似乎是大通學堂的那位女督辦。

此時的群眾大多都是思想麻木之輩,社會動蕩,開搶抓人這種事他們見得多了,這件事并沒有引起多大的漣漪。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看完熱鬧的人們照常回家睡覺,隻是今後多了一件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第二天,整個紹興都在說一件事,大通學堂的女督辦秋瑾是革命黨,昨天晚上被抓,今天淩晨已經被處決了。

最可悲的是,秋瑾被處決後竟然沒人敢給這位巾帼英雄收屍,無論是曾經受過她恩惠的人、還是家人,都怕受到連累選擇了逃避。

直到數日之後,她的革命同志趁着深夜,冒險将秋瑾的屍體偷了出來,她才得以入土為安。

不過憑良心說,秋瑾的丈夫王廷鈞對她還是不錯的,無論是秋瑾去日本留學的時候,還是她興辦學堂宣傳革命的時候,王廷鈞都是大力支援,可見他對秋瑾的感情是發自真心的。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至于秋瑾被處決後他為什麼不去收屍,也許是怕連累自己的家族和孩子,這麼做也是可以了解的。

不過無論他如何表現,作為秋瑾的丈夫,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牽連,丢了官職的王廷鈞帶着一子一女回到了老家。

秋瑾死後,王廷鈞非常痛苦,整日以淚洗面。

由于長時間的心情郁結,王廷鈞的身體不堪重負,很快就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了。

家裡的一切隻能依靠自己的大兒子王沅徳,于是年幼的王沅徳就撐起了家庭的重擔。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王沅徳12歲這年,父親王廷鈞懷着對妻子無比的思念撒手人寰,留下了王沅徳和8歲的妹妹王燦芝相依為命。

幸運的是,秋瑾的一個謝姓友人非常同情兩個孩子的遭遇,偷偷收養了他們,這才讓兩人擺脫了流落街頭的命運。

不過寄人籬下的日子畢竟不太好過,謝家也是一個大家族,雖然在吃穿用度上不曾虧欠過他們,但畢竟不是自己親生,對他們的關心肯定不如自家的孩子。

哥哥王沅徳畢竟年紀較大,一直以來他都知道母親秋瑾所做的一切,并且深受母親革命思想的影響。

秋瑾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兩個孩子的開蒙都是由她親力親為的,在她的教育下兩個孩子很小就能讀書寫字。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年齡較大的哥哥王沅徳更是繼承了母親秋瑾的遺志,投入了革命事業的洪流。

王沅徳像大多數男孩兒一樣長相酷似母親,秋瑾也非常看重他,不但給他請了著名的私塾先生,而且後來還将他送到長沙了嶽麓書院讀書。

被謝家收養後,王沅徳的學業也沒有落下。

畢竟父母雖都不在了,但王家跟當時許多朝中重臣都是沾親的,尤其跟手握重權的曾國藩走得很近。

正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謝家也不缺這點兒錢,自然不會在這方面慢待兩人。

王沅徳又很争氣,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長大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上海正風大學。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那個年代可不像現在,家裡出了個大學生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順便說一句,前面咱們已經說了,王沅徳從小深受母親秋瑾影響,一直心向革命,在秋瑾犧牲4年後,14歲的王沅徳就在唐支夏等人的邀請下加入了同盟會。

大學畢業後,王沅徳來到了漢口與陽惠周一起創辦了《江聲日報》,在報社中擔任經理一職。

在他管理報社期間,《江聲日報》的文章多以宣傳革命為主,為革命作出了很大貢獻。

除了管理報社之外,王沅徳對做生意很感興趣。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他的祖父早年曾追随曾國藩讨伐太平天國,置辦了不小的家業,作為王家長孫,王沅徳自然而然繼承了王家的一切。

1927年,獨立3團許克祥在當地土豪劣紳和資本家的支援下,發動了反革命馬日事變,在湖南大肆捕殺共産黨人,對各大報社報道的内容做了種種限制。

《江生日報》眼看辦不下去了,王沅徳幹脆離開了報社,一門心思做起了生意。

沒想到的是,在做生意方面,王沅徳也是一把好手。

繼承家業後,靠着老一輩人積攢的人脈關系,他在湘潭一帶混的可以說是風生水起,開辦了大量的商号和工廠,一度成了湘潭首富。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後來他還把家族的生意擴充到了湖北漢口等地,由于他的母親秋瑾在國民黨中有很高的威望,是以幾乎不會有軍政界的大佬找他的麻煩,相反的當地新上任的政府官員還都要到他府上登門拜訪。

國民政府曾經多次邀請王沅徳出仕,不過王沅徳對國民黨當時的狀況非常失望,不願意加入這樣一個欺壓群眾,出賣國家利益的權力集團,就都婉言謝絕了。

成為湘潭首富的王沅德,雖身價倍增,但革命救國的初心卻始終未曾改變。

他同情共産黨人,每當聽說家鄉的官府抓到了共産黨員,總是想盡辦法進行營救。

憑借着他的人脈,确實就出了不少革命同志。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不久後日寇入侵,中華大地戰火重燃,各地人民流離失所,大批本該在學校了努力學習的年輕人,因為戰亂喪失了求學的機會。

有感于此,王沅徳出資興辦了湖南湘潭新群中學,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局面。

新中國成立以後,王沅徳主動将自己的家産上交了國家,自己到湖南文史研究館做起了秘書工作。

在研究館裡,王沅德主要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秋瑾的生平資料,這對他來說簡直是夢寐以求的事情,整理這些資料的過程剛剛好寄托他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王沅德與妻子張嶼一生養育了4個兒女,兒子孝敏、長女家棟、次女家梁、三女玉琳。

他們夫妻二人大部分時間都與長子王孝敏生活在一起。

1954年,由于王孝敏調到長沙鐵路工作,王沅德夫婦也與他們一同回到了長沙。

據王孝敏回憶,當時他跟父母一起住在長沙寶南街劉忠壯祠27号,王沅德和夫人住在1樓進門左手邊的一間小木屋之内,兩人晚年生活的十分簡樸,除了工作在也很少出門。

1955年5月16日,王沅德突發腦淤血,經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終年58歲。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縱觀王沅德一生,幼時父母雙亡,中年時棄文從商一步步走向輝煌成為湘潭首富,晚年主動上交家産再度歸于平凡。

可謂是跌宕起伏,曆經風霜,但他的愛國之心卻從未改變。

秋瑾的女兒王燦芝,跟哥哥王沅德卻是大不相同。

王燦芝3歲的時候,母親秋瑾就去了日本留學,将她托付給了友人謝滌泉,也就是後來秋瑾犧牲後收養他們兄妹的人。

留學歸來後,秋瑾一直為革命事業四處奔波,跟她相處的時間并不多。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成年後的王燦芝曾說過自己對母親根本就沒有什麼印象,但這并不妨礙她對母親的崇拜。

被謝家收養後王燦芝過得并不好,用她的話說就是謝家人不待見她,每天蓬頭垢面無人問津,吃飯也是饑一頓飽一頓,有時候身體不舒服也沒人關心。

實際上在回到湘潭老家後,王燦芝就一直由祖母撫養長大。

她的性格從小就很倔強,跟母親秋瑾很像,也是喜歡舞刀弄棒,夢想着有朝一日行俠仗義,管盡天下不平事。

祖母雖很疼愛她,但并不贊成她習武,主要是不希望王燦芝走秋瑾的老路。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在祖母的心裡,更希望她能讀書認字,長大後找一個好婆家,相夫教子平安度日。

不過王燦芝顯然不是一個聽話的乖寶寶,既然祖母被給自己找國術老師,幹脆就自己來。

在她老家有個姓曾的武師身手高超,遠近聞名,王燦芝本想偷偷托人拜其為師,但這件事不知道怎麼搞的,被王燦芝的學校聽說了。

按說像這種事學校一般是不會過問的,隻不過這個姓曾的在當地風評不佳,是個貪花好色之徒,學校就把這件事通知了王家,有了祖母的阻止,王燦芝這次拜師行動以失敗告終。

經曆了這次失敗,王燦芝并沒有氣餒,不得不說,她确實天生自帶打不死的小強之屬性。

最終在她15歲這年,瞞着祖母拜了一個姓王的武者為師。

王燦芝曾經說過,她學拳可不是為了強身健體,而是真的仰慕那些傳說中救世濟貧的俠客們。

她希望能學得一身好武藝,今後能仗劍走天涯,把天下之惡人殺一個幹幹淨淨。

她曾聽說自己的母親有鑒湖女俠的稱号,于是也給自己起了個雅号“小俠”。

王燦芝雖更愛習武,但在習文一道上也同樣成績斐然,這大概也是祖母對她習武一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原因所在。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王燦芝幼時便跟哥哥王沅徳一起學習了《三字經》、《千字文》等書。

有史料記載,稱其:“年十五,香閏清詠,斐然成章,詩詞骈散,俱琅可誦。”

可見張燦芝稱得上是文武雙全,才情絲毫不弱于乃母。

她做事豪爽,喜着男裝,好結交朋友,急公好義頗具俠風。

至于說王燦的武藝究竟練到了什麼程度,有一次她跟幾位好友聚會,大家早就聽說王燦芝身手不錯,不過一直以來隻是耳聞未曾親眼得見,當天,就有人提議讓王燦芝露上兩手讓大家見識見識。

王燦芝本就是豪爽之人,聞聽此言也不做作,随手取來一根木棍,就這樣棍代劍當場練了起來。

王燦芝的劍術雖稱不上“劍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十九州”,但也是動如脫兔,靜若處子。

一套劍法練完,王燦芝收勢而立,氣不長出面不改色,衆人無不歎服,紛紛鼓掌叫好。

從此王燦芝擅武之名在朋友之間廣為流傳,也坐實了她小俠之名。

王燦芝的祖父與曾國藩交好,是以在她很小的時候,祖母為她跟曾家定下了一門娃娃親。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性格獨立的她本來就對婚姻不能自主頗有微詞,後來她進入曾國藩孫女曾寶荪創辦的藝芳女中上學時,曾寶荪對王燦芝管束的十分嚴格。

這對于一向獨立自主的王燦芝怎麼能受得了,還沒有過門兒就管得這麼嚴了,嫁過去了那還了得?

于是,就在兩家人忙着準備婚禮之際,王燦芝不告而别,跟哥哥王沅徳一起來到了上海。

之後哥哥進入正風大學讀書,王燦芝則進入了競雄女校。

從學校的名字不難看出,這所學校跟她的母親秋瑾有些關聯。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實際上,競雄女校正是王金發等人為了紀念秋瑾創辦的。

是以在1927年王燦芝畢業後,她就接任了這所學校的校長之職。

為了辦好這所學校,王燦芝可謂是勞心勞力,資金不足她就找自己的哥哥拉贊助,高薪聘請教師,在中學的基礎上又增設了國小。

同年王燦芝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上海大夏大學,1928年她獲得了公費留學的資格,隻身前往美國紐約大學,進入了航空專業進修。

而她之是以選擇這個專業,正是她與母親秋瑾一樣,希望學成歸來能夠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2年時間裡,她以優異成績完成航空教育、飛機工程、駕駛學、無線電等全部課程,并多次駕飛機飛行。

由于駕駛技術高超,王燦芝在美國航空界創出了諾大的名聲,被業内稱之為“東方女飛将”。

學成回國後,王燦芝成為了我國第一位女性飛行員,曾在航空學校任教。

隻是在她的心裡,有一件事始終不曾放下,那就是殺母之仇。

這些年來,她一直在打探殺母仇人貴福的行蹤。

後來有人帶來消息,說是貴福藏在長春名字,也改成了趙景琪。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收到消息後王燦芝馬上收拾行裝,準備到長春手刃仇人,也是貴福命不該絕,就在王燦芝準備動身之時,九一八事變爆發了,長春之行隻得作罷。

在王燦芝心中,有三大心願:駕駛戰鬥機上陣殺敵,整理母親秋瑾被害之檔案,手刃仇人紹興知府貴福。

可惜到最後,她也隻實作了其中之一,即整理母親被害的檔案。

至于駕駛戰鬥機上陣殺敵,自從她回國那一刻起,就再也沒有開過飛機。

而仇人貴福更是在僞滿時期就病死了,終其一生也沒有跟王燦芝見過面,更遑論親手殺之了。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1932年,王燦芝在朋友的介紹下,嫁給了廣東才俊黃公石,3年後生下一女,取名王焱華。

抗戰勝利後,一家人居住在上海,此時的王燦芝已經把全部身心放在了收集整理母親資料,撰寫其生平事迹之上。

1951年,王燦芝移居上海,臨行前将她收集的全部資料都移交給了上海博物館。

1953年,王燦芝到台灣定居,并着手開始《秋瑾革命傳》的創作,也就是在這段時間,王燦芝改王姓為秋,在此書中署名秋燦芝,由此可見她對母親的思念和欽佩。

1967年,這位豪爽俠義的“東方女飛将”在台灣突發腦溢血辭世,她的故事就此終結。

秋瑾遇害後沒人敢收屍,一雙兒女被人收養,兒子長大後成湘潭首富

比起秋瑾,她的一對兒女并沒有多麼出名,他們的故事在史料中的記載也隻有寥寥數筆。

我們現在對他們的了解,大多出于友人和他們後代的口述。

他們的一生也許沒有秋瑾那樣轟轟烈烈,也不如許多革命先輩般充滿傳奇色彩,但他們對這個國家的愛卻不比任何人少。

他們的所作所為絲毫,沒有辱沒“鑒湖女俠”秋瑾之英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些曾負重前行的先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