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張蕃)近日,開放科學與開源創新發展論壇在第三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期間舉辦。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大資料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執行主任王建民受邀在論壇上做《資料共享:工業物聯網資料庫管理系統Apache IoTDB開源項目》專題報告。
王建民表示,軟體獲得真正的産業的獨立是來源于作業系統,而作業系統作為學科的建立來源于開放和開源。是以開源是軟體創新非常重要的手段。他以清華大學軟體學院的實踐成果為例舉,介紹圍繞工業物聯網時序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的開源實踐。

“一個新的增長點從網際網路到工業網際網路,最大的差别來源于機器裝置的資料,也就是機器裝置今天開始說話了,它能夠記錄資料、互相交流了。這些資料作為工業物聯網産生的時序資料,隐藏着豐富的工業語義,不僅需要集合操作,還需要針對時間視窗進行壓縮操作、模式比對操作等新特性,是以屬于新的資料庫品類。” 迎接工業網際網路新的需求挑戰,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開始積極利用開源社群,打通了大學科技成果從論文到系統再到産品的管道,并且将更多高校的人才引入了這一模式,既加速了人才培養,也推動了産業應用,這正是開源共享,融通共赢的表現。
王建民提出,大學做開源是為培養國際化的人才,特别是軟體領域,開源創新是一個基本常态,如果我們的畢業生不懂得開源的邏輯,就很難在世界軟體工程的舞台上做引領。是以要做好開源教育工作,培養有開源思維的大學生;要傳播科研成果,為開源開發做好支撐;要大力營造全社會重視開源、參與開源的氛圍,才能助力中國軟體産業走向世界。
論壇期間,“科創中國”開源創新聯合體舉行了開源教育工作委員會,王建民院長受聘為“科創中國”開源創新聯合體開源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開源教育工作委員會由來自科技傳播、資訊科技、經濟管理、媒體出版、軟體工程等領域的代表組成。将緻力于打破教育的傳統閉環,建構立體的學習空間、跨界的學習課程、超越時空的學習共同體,聚焦新的學習環境與方法,為未來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創設良好的生态。
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科創中國”開源創新聯合體、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中國委員會、“科創中國”青年百人會、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聯合承辦。在京開放科學、開源技術領域的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各界代表參加現場活動,國内外數萬名開放開源領域的專業人士線上收看論壇網絡直播。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