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飛沒有到過的自貢為何有座“張爺廟”

作者:光明網

趣說鹽都

燕人張翼德——張飛,在中國民間可謂家喻戶曉。目前,全國儲存較好的有歇業飛的古建築,主要分布在涿州、阆中、雲陽、自貢等地,其中,涿州、阆中、雲陽分别為其出生地、郡守地和被害地。然而根據史料記載和演義描述,張飛并沒有到過自貢地區,自貢市自流井區正街中華路口為何會建有一座桓侯宮(又稱“張爺廟”或“張飛廟”)?

原來,自貢桓侯宮的興建與當地興盛的鹽業發展有關。

曆史演義中的張飛,原本是涿郡中一個以宰殺牲畜為業的屠夫,被譽為“屠夫祖師爺”。清朝年間,自流井鹽業發達,鹽場大量使用牛作為汲鹵和鹽業運輸的動力,每年需要宰殺的老弱病牛即多達數千頭,由此出現一批屠幫商人和大量勞工。他們為紀念祖師爺,募資興建了行業會館,取名桓侯宮,自貢人習慣稱之為“張爺廟”。

《重建桓侯宮碑》記載了具體的建設經過:桓侯宮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清鹹豐末年被焚毀,清同治四年複建,清光緒元年竣工。

據自流井區文史專家楊華琭介紹,自貢桓侯宮系國内迄今為止儲存最完好的屠幫行業會館之一。

該建築占地1300餘平方米,在狹小的空間中巧妙地安插戲台、大殿、鐘樓鼓等衆多建築,集祠廟、戲曲表演場所、會館建築為一體,建築形式雄奇、殿宇高古,裝飾風格雕梁刻脊、典雅脫俗,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是自貢鹽業的一個重要曆史符号,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尚永高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銘權 整理

來源: 四川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