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火鍋市場發展迅速,光火鍋品類就有幾十個,其中包括以各個食材為特點的涮燙火鍋單品。随着“巴奴毛肚火鍋”這股風的掀起,各大餐飲品牌也紛紛開始關注其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黑馬”。毛肚火鍋憑借什麼優勢占據市場,商家又如何利用好這把“利劍”?

毛肚火鍋的由來
在四川,毛肚十分受當地人的喜愛,作為火鍋的故鄉,毛肚就從來沒有離開紅亮的鍋底。據傳毛肚火鍋最早起源于重慶,但關于毛肚火鍋出現的時間以及方式,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說毛肚火鍋是起源于清末民初,那時人們對于牛的内髒非常嫌棄,一些吃不起牛肉的苦力或是低層人民,就将毛肚切成薄片,放入鍋中燙熟後,蘸上醬料後食用。
另一種則是說毛肚火鍋起源于民國十五年前後,有一對兄弟專門向牛販子購買不易出售的毛肚和牛的内髒,然後拿回來加工成毛肚火鍋,再加上蘸料碟供人們食用。
毛肚火鍋的優勢
在重慶,數萬家火鍋店裡的湯鍋,時時刻刻沸騰。涮毛肚,就是這熱氣騰騰的火鍋江湖裡的一大快事。
據有關資料顯示,若把毛肚在重慶的一年銷售量鋪平攤開,大概有4800萬平方米,可以蓋滿6857個足球場,這種吃貨的力量,足以說明毛肚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除此之外,毛肚火鍋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和火鍋文化結下了深厚的羁絆。對于很多喜歡吃火鍋的人來說,“吃不到毛肚,就像沒吃火鍋一樣”,吃火鍋必吃毛肚,已經成為所有吃貨的共識!
賦予毛肚火鍋不一樣的産品價值
作為如此火爆的毛肚火鍋,商家該怎樣利用好這把“利劍”?怎樣做才能和其它火鍋店的毛肚有差別,在市場上有競争力?其實最簡單也最實用的方式就是賦予毛肚火鍋不一樣的産品價值。
每個毛肚火鍋店的誕生,都會有它的企業文化存在。因為沒有企業文化的毛肚火鍋店,就像是空殼,支撐不了多久的。是以,創業者在經營毛肚火鍋店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地強調自身的文化内涵,這樣才能使店鋪的産品有了自己的靈魂,進而吸引更多的人們進店。
那麼如何凸顯産品的品牌文化呢?建議将一些元素自然地融入餐盤、碗筷以及紙巾盒這些重要物件中,盡管這些東西看上去非常的普通,沒有任何的特色,但是這樣的做法會使顧客在潛意識中加深對毛肚火鍋店的印象。
毛肚作為火鍋市場上經久不衰的産品,餐飲老闆在産品的打造和營銷思路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創新!随着一些大品牌的入局,相信未來“毛肚+火鍋”的另類營銷模式會被逐漸開發出來。相比傳統火鍋,毛肚火鍋更具吸引力,市場前景的廣闊也為衆多商家提供了發展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