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野味小鮮菜~螺蛳

作者:聽月草堂

野味小鮮菜—螺蛳

民以食為天,對于有着挖掘各種美食的中國百姓來說,豈能放過雨季到來時,河灘邊爬滿的鮮肥的螺蛳。

隻要在清早,提溜着水桶來到河灘邊的小碼頭,一個個青褐色的螺蛳,爬滿了碼頭的水泥闆,就連旁邊的水草也吸附這大大小小的螺蛳。

在水泥闆上輕輕一撸,就能一抓一大把,有的螺蛳警覺性高,就會立馬咕噜一下滑進水裡逃跑了,被我抓到的就成了我的俘虜,嘩啦啦扔進水桶。

用河水清洗一下,洗去螺蛳身上的青苔和泥巴,回家放在清水裡繼續養着,讓螺蛳吐出污濁。 螺蛳有個蓋,這蓋水滴形狀,蓋上面的一圈圈花紋看着像年輪,又像指紋。

你可别看它薄薄的,它可是忠實的的貼身保镖,螺蛳感覺到有一絲危險,就立馬把身體縮回去,用蓋護住自己,不管你用手指摳還是用針挑,你都撬不開它的嘴。

螺蛳的殼看似很薄,卻很堅硬,手勁再大的人也捏不碎它的殼。

國小時候暑假常吃螺絲,摸螺絲剪螺絲的尾巴都是我的活。剪去螺蛳尾巴,一可以讓螺蛳入味,再就是吃的時候省事,容易把裡面的肉吸出來。

用剪刀剪螺蛳尾巴還真費力,畢竟那時候手勁小,老媽教一招,用老虎鉗子。笨拙地用老虎鉗子夾螺蛳尾巴,還真省力不少。

将剪了尾巴的螺蛳放清水裡再養一養,泥沙就徹底吐幹淨了。

炒螺絲時,放點蒜泥、小米椒,喜歡甜食的加點糖,螺絲一定要多煮煮,帶殼的食物才能入味,再放些青紅椒丁,一盤色香味俱全,讓人垂涎欲滴的炒螺絲就完成了。

輕輕一吻,Q彈的肉帶着湯汁的蒜香滑進嘴裡,輕輕咀嚼嘗盡螺蛳的鮮美,更是佐酒的上好佳肴。

螺蛳從來就是家家戶戶春夏秋的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菜,對于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想吃螺絲就去河灘邊摸,尤其在夏季,螺蛳繁殖很快,有取之不盡的螺蛳。

還有人弄個小木船用長杆網捕螺蛳,我家旁邊的小河,每隔十天半個月的,捕螺船就來一趟,一次可以捕上兩三個蛇皮袋,一塊一斤賣給菜市場的小販。有人和船老大開玩笑說:“螺蛳都讓你弄絕種了,我們農村人都沒得吃了。”

船老大說:“你們放心,我隻捕河底的螺蛳,河灘邊的是不去捕的,我還等着大螺蛳生小螺蛳呢,這樣大家才能吃不完也捕不完的螺蛳。當然也有的捕螺人目光短淺,為眼前的利益不放過淺灘的螺蛳。”

古人也有不少喜歡螺蛳的,還留下了不少佳作。

劉禹錫的“白銀盤裡一青螺。”這生動的比喻,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躍然紙上。

黃庭堅的“千金新買帝青螺。”宋代方嶽的“半殼含潮帶靥香。”可見他們對螺蛳的喜愛,讀他的詩句仿佛聞到了螺蛳的鮮香。清代周稚廉的“小鬟衫着輕羅,發如螺。”發髻形狀如螺蛳的俏佳人形象豁然在眼前。

牛心與熊掌,夢寐不到口,

做碗螺蛳羹,鮮美時時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