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一年多的“孫楊案”迎來最終宣判。
按二審結果,雖然禁賽處罰不變,但時間從八年縮短為四年零三個月,一共51個月。
從去年2月份算起,到2024年5月,孫楊便可解禁重返賽場。

對于這樣的結果,孫楊似乎也能坦然接受,雖然過程會很艱辛,但對自己仍有信心,錯過了東京奧運會,還有2024年巴黎奧運會。
在衆多運動健兒中,孫楊絕對是佼佼者。
他是中國第一個男子遊泳奧運冠軍,拿過3枚奧運會金牌,和11次世錦賽冠軍,是過去十年最出色的中長距離自由泳選手。
戰功赫赫的同時,卻争議頗多,有媒體曾列出了孫楊的“七宗罪”,例如與恩師反目、無證駕駛、罵記者諷隊友,導緻網友對孫楊風評也逐漸變差。
要論這背後的原因,自然與孫楊本人有關,但也與母親楊明脫不開關系。
曾有常年采訪遊泳項目的記者表示:“孫楊本性并不壞,他的媽媽起到了負面作用。”
人人都說孫楊是“媽寶男”,論及原因,還要從小時候說起。
1991年,孫楊在杭州出生,父親孫全洪與母親楊明都曾是排球運動員,後來一個去讀書一個去學校當老師。
出生在這樣一個體育世家,孫楊注定要繼承父母事業,而且他本就有運動天賦。
六歲時,孫楊個子便長到睡不下幼稚園的床,被送去學遊泳,僅僅三年的時間,就拿下杭州市的國小生遊泳冠軍。
再後來,孫楊進入浙江省遊泳隊,再到國家隊,一路逆襲,一發不可收拾。
兒子進步得越快,母親楊明就越忙。
她為給兒子補充營養,曾一年365天,堅持給兒子煲湯,管他是天寒地凍,還是赤日炎炎。
在那個網絡尚不便捷的年代,她靠翻閱書籍,請教從事醫學的同僚朋友,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與天氣情況,每天換着不同配方做湯。
兒子訓練的地方與家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楊明先是騎自行車送湯,但很不友善,後來夫妻倆頂着剛買房的壓力,買來一輛汽車,隻為讓兒子盡快喝上熱滾滾的湯。
一件事情做到容易,但堅持下來很難,然而楊明最擅長的便是堅持。
2007年,孫全洪不幸出了車禍,受了很嚴重的傷,需要人照顧。
在肩負照顧丈夫、上班工作、料理家庭的幾重壓力下,楊明仍堅持要給兒子煲湯送湯。
除了飲食,孫楊每次比賽,楊明總是陪伴左右,一個在水裡遊,一個在岸上跑。
有時候趕上有課,楊明不是換班,就是讓關系好的同僚代班。
同僚們能了解楊明的愛子心切,一般都願意幫忙。
每天訓練時間很緊張,出門前楊明總是幫兒子打包好行李。
是以小時候,孫楊幾乎沒在外面吃過一頓飯,國小六年級還讓媽媽系鞋帶。
自小被照顧的孫楊,也習慣了母親總在身邊。
曾有遊泳中心的主任不滿母親陪兒子比賽,吓唬孫楊說:“你父母要是再跟着,你比賽就别比了!”
結果孫楊滿不在乎:“是金子總會發光,我大不了不練了,你不讓我母親去,我就不練了。”
母親?保姆?在楊明身上已經分不清了,而她的身份還不止于此。
孫楊一天天長大,名氣也越來越大,頂着奧運冠軍的頭銜,進駐娛樂圈,頻頻在綜藝節目亮相。
這樣一來,工作事務越加繁重,需要團隊或公司來料理,這種關系兒子事業與形象的工作,楊明自然得插手,充當經紀人的身份。
例如孫楊的個人微網誌,一直是母親在打理。
曾有網站找孫楊合作,楊明直接開價一條微網誌一萬塊,結果把對方吓跑了。
在錄制綜藝時,孫楊在哪,楊明就在哪,從服裝到節目安排,她都得提前過目,而且從業人員給孫楊疊好衣服,楊明會打開再重新疊好。
有人計算過,2014年到2020年期間,六年裡孫楊換了五家經紀公司,雖各有各的原因,但多多少少與家人幹涉有關。
《吐槽大會》上,張紹剛忍不住吐槽,孫楊在節目中創造了很多記錄,第一個便是帶家長。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孫楊要住在運動員村,沒法和家長一起。
這可把楊明擔心壞了,每天忙着準備第二天帶的東西,裝好後又反複檢查,緊張得每晚隻睡兩個小時。
奧運會的确沒辦法,但其他比賽,楊明可顧不了那麼多。
例如2011年,在武漢進行的全國遊泳冠軍賽中,楊明以孫楊退賽做威脅,極力要求和孫楊同住。
兒子在身邊好辦,可不在身邊,去了國外呢?那就打電話,一天三個,早中晚各一個,這可比真正的經紀人盡心多了。
在面對媒體的長槍短炮時,楊明總是沖在兒子前面。
2012年,孫楊在天津一大學遊泳館訓練。
為不受外界打擾,遊泳館上下戒備森嚴,所有入口均被上鎖,外人不得進入,就連副校長進來也要交涉半天。
訓練結束後,孫楊和母親走出遊泳館,外面蹲守已久的記者紛紛上門拍照采訪。
楊明見狀,發起怒火,斥責記者:“都别拍了!煩死了!讨厭死了!”
在楊明的催促下,孫楊上了車,并一直拿包擋着臉。
楊明也并非對記者深痛惡絕,在允許的情況下,很樂意與記者侃侃而談,但在聊天結束前,又說了句:“之前說的這些就不要寫出來了。”
楊明把兒子的形象看得很重,即便報道中沒有對孫楊不利的内容,她也會說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更别說其他負面消息了。
曾有巴西記者想要采訪孫楊,遭到楊明拒絕,理由是:你們電視在巴西放,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事後,國内一記者将此事發在微網誌上,楊明得知後,立馬打電話到機關要求處罰該記者。
楊明這個“經紀人”固然很負責,但有時候多少過了頭,她以為是給兒子遮風擋雨,但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在招黑。
以至于有人會說,正是楊明平日對媒體态度不佳,才導緻孫楊出事後不願“手下留情”。
對外是如此,對内楊明同樣不客氣。
恩師朱志根與孫楊合作了十年,見證他從無名小将發展為世界冠軍,原本兩人關系不錯,後來卻有了很多不愉快。
例如孫楊曾在泳池邊,沒有圍浴巾換泳褲,外國女選手看見後,找到朱志根,希望他提醒孫楊。
也許朱志根詢問的語氣太沖,問了兩次,孫楊否認了兩次。
朱志根看出孫楊是在撒謊,氣不過直接扇來了一巴掌。
此事被楊明知道後,護子心切的她,去找學校上司,告狀朱志根不尊重人,傷害到孫楊的自尊心。
後來,朱志根與孫楊的交流越來越少,楊明便擔起教練的任務,在岸上來回跑,拿着秒表和紙筆,觀察孫楊對手的訓練情況,還帶着抱怨的語氣說道:“這要是換來朱志根,他能做到嗎?”
由此可見,楊明怕是早就對朱志根不滿了,十年的師徒情能走向決裂,也不難了解。
兒子長大總要戀愛結婚,孫楊曾與一位國航空姐戀愛,本人也大方承認了,女方大孫楊五歲。
按傳言所說,教練怕戀愛影響訓練,建議孫楊分手,母親楊明更是反對,甚至與女方發生正面沖突。
而孫楊解釋說,一開始上司和母親的确反對,還被找去談話,在說了“我是一個男人,我一定會有責任和擔當,我一定會處理好戀愛和訓練的關系”後,才得到默許。
但由此可以想象,想當孫家的兒媳,婆婆這關可不好過。
楊明的種種努力,的确培養出一個優秀人才,但也讓整日忙于訓練的孫楊,沒有機會建立成熟和完整的人格,性格變得任性,也才會說出“You loser! I'm win!”,“霍頓這種人,就是缺乏媽媽的管教,”“霍頓,蓋伊,你們再遊快點就能喝到我的洗腳水了”之類的話。
參加節目時,不僅要帶上媽媽,還跑到場子中央,打斷嘉賓發言,還有其他各種有争議的言行。
雖然孫楊是個大英雄,但有時候表現得又像個鄰家大男孩。
孫楊的失敗,的确與母親楊明有關,是她過度保護與溺愛了。
雖慈母多敗兒,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楊明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母親的本能,母親不保護兒子,誰來保護呢?
隻是楊明的母愛,給得太多太密了。
有人說,一個人要經曆三次分離,才算是真正成長。
第一次是幼年時與母親生理上的分離,第二次是少年時與母親心理上的分離,第三次是成年後與原生家庭的分離。
對于孫楊而言,可能連第二次分離都未能完成。
他在水裡不知遊了有多久,可似乎始終沒能遊出母親的手掌心。
時不我待,如今已經29歲的孫楊,在泳池裡遨遊的時間并不多了,在正式退役之前,先讓過度的母愛的退出吧。
當然,不管怎麼說,孫楊依舊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希望能在賽場上,再一次看到他的王者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