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作者:偉人日志

引言

朱啟钤,号桂辛,我國著名的實業家、建築學家。在北洋政府時期,他先後曾擔任過内務部總長、交通部部長、代理國務總理等職務。1919年,他曾任南北議和時擔任北方總代表。

新中國成立後,總理周恩來與這位曾經是北洋政府代總理的朱啟钤有過一段不為人知的交往。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朱啟钤照片

1949年,國共進行和談時,章士钊曾兩次來到北京。

第一次到北京,章士钊是以一個民間代表成員身份參加和談,在六國飯店居住。

第二次來北京,章士钊是作為國民黨政府李宗仁政府代表身份參加的,這次還是住在六國飯店。

周恩來一見到周世钊便問:“行老先生,你知道我的老朋友朱先生如今在哪裡,最近過得怎麼樣,沒有去台灣吧?”

朱啟钤與章士钊先生的交情很深。新中國解放前夕,朱啟钤在上海寓居,章士钊也住在上海,故而章士钊很了解他的情況。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周恩來與周世钊合照

解放戰争即将完成勝利,身為曾經在清朝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擔任職務的朱啟钤,對共産黨的了解并不多。但隻能避居到上海,考慮自己将來退路的問題。

見總理關心朱啟钤的現狀,章士钊便将他在上海寓居的情況如實告知。周恩來趕緊和章士钊交代:“趕緊給朱啟钤寫一封信,不要讓他去香港或者台灣,新中國的建設的需要朱桂老先生!”

遵照周恩來的囑咐,章士钊接連給朱啟钤了兩封信,交由當時的著名話劇演員金山讓人送到上海。由于送信人在路途犧牲,是以第一封信沒能按時送給朱啟钤。幸運的是,第二封信及時交到朱啟钤手中了。

看到周恩來的拳拳情意,朱啟钤甚是感動,當即決定全家留在上海,留在大陸。

上海成功解放後,已經在共産黨任職的章文晉準備來到上海探望父親章以吳和母親朱淇筠以及外公朱啟钤。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朱啟钤外孫、周恩來秘書兼翻譯章文晉

得知消息後,周恩來便派朱啟钤的外孫将他從上海接到北京。臨行前,周恩來特地囑咐:“你外公朱啟钤先生是一名出色的建築學家和實業家。你回去轉告他,他可以為新中國服務,人民政府歡迎他來北京。”

在這之後,朱啟钤便住在東四八條住宅中,一直到去世。

回到北京後,朱啟钤對新中國充滿了熱情,身為中興輪船公司的董事長,朱啟钤和公司常務董事黎紹基、周叔廉、張書誠等人商議後,決定将已經來到香港的18條輪船召回大陸,支援國内的建設。

經過朱啟钤的多方面努力之下,除了“中興号”客輪依然留在香港,剩下的貨輪全部被召回。

與此同時,朱啟钤還将自己珍藏的明朝大将岐陽王世家文物共計56件,捐獻給國家。這批文物中,《張三豐畫像》、《平番得勝圖》、《吳國公(即朱元璋)墨敕》、明太祖禦帕及紀恩冊可說是非常珍貴。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朱啟钤(左)、袁世凱(中)、張百熙(右)在京師大學堂譯學館

這些文物當中,僅《張三豐畫像》一件,美國人願意出3萬美元的高價購買,但出于一片愛國熱忱,朱啟钤并沒有賣掉。

政府為了表彰他這個舉動,文化部對他予以嘉獎。之後,相關部門還将這批文物在故宮太和殿公開進行展覽。

對于朱啟钤,周恩來可以說是對他關懷備至,将他任命為中央文史館研究館館員。鑒于他對于古建築研究造詣很深,還讓他兼任古代整修所的顧問。在這之後,又先後将他任命為全國政協委員和市政協委員。

周恩來不僅對朱啟钤非常關心,還對他非常敬重。50年代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并對天安門廣場進行擴建,周恩來專門讓相關部門征求朱啟钤的意見。

時任北京人民政府秘書長薛子正專門命人将朱啟钤接來,邀請他參加市政府在舊司法部街老司法部内在開的座談會。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正陽門的外貌

會上,朱啟钤也坦誠相見,将自己的建議說給周總理聽:

第一,天安門廣場上東西兩面的“三座門”,能不拆盡量不拆 第二,擴建廣場,移動華表之時要注意進行保護,尤其是西面的那座華表,庚子年間被打破過,底座還有鋼盔,移動的時候一定要更加注意。 第三、天安門廣場周圍,不能再修建高于天安門城樓的建築。 第四,東西“三座門”之間南面的花牆是民國二年為了和東交民巷外國的練兵場隔絕,經我手,在改建新華門同時修建的,并不是古迹,可以進行拆除。

朱啟钤的這些建議,相關部門基本上都采納了。東西“三座門”起初并沒有拆除。後來不利于交通出行,這才不得不被移走。

朱啟钤是何許人,周恩來為什麼對他這麼敬重呢?

朱啟钤,字桂辛,是以人們常常尊稱他為朱桂老。朱啟钤祖籍是貴州開陽人,清朝同治11年10月12日(即1872年11月12日)出生于河南信陽。

朱啟钤先後擔任清朝京師大學堂澤學館監督、東三省蒙務局督辦,京師内外城巡警廳廳丞、郵傳部丞參兼津浦鐵路北段總辦。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慈禧太後欣賞他的才華,還賞她二品頂戴。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朱啟钤擔任津浦鐵路督辦。同年7月,又改任交通總長。之後,她還擔任代理國務總理的職務。

袁世凱複辟帝制之時,朱啟钤是憤而辭職,從政界離開,在北戴河、天津等地居住,在地方興辦主持公益事業。1919年,朱啟钤親自規劃建設了北戴河的第一個公園——蓮蓬山公園。

由于朱啟钤卓越的政績和極高的威望,隻要有社交活動的人都知道朱啟钤的地位和身份,周恩來自然也不例外。

周恩來第一次了解到朱啟钤,還有一個特殊的故事。

1913年,周恩來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後,學校校長張伯苓積極倡導學生演文明戲(即話劇),是以南開大學的話劇演出在學生活動中很盛行。

當時的社會習俗還比較保守,男女生更不能同台演戲,女性角色便隻能讓長相俊俏的周恩來、章以吳等人勝任。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周恩來年輕時的照片

章以吳(章士钊的兒子)和周恩來是同班同學,而章以吳比周恩來要大一歲。一次,話劇即将演出前,章以吳的父親催他回來完婚,他本來飾演的角色便隻臨時讓周恩來幫忙演。

演出結束後,周恩來才知道同學章以吳的妻子便是曾經擔任過北洋政府代國務總理朱啟钤的兒女朱淇筠。

是以,周恩來便對這位德高望重的朱啟钤先生,更多了一分敬重。

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之間的交往便正式開始了。

1957年秋天,周恩來抽時間來到朱啟钤家中探望。交談中,周恩來說:

“朱老先生,我在北戴河蓮花公園看到一塊石碑,《蓮花公園記》這篇碑文中提到’’臨榆令周嘉琛又為之禁樵蘇 ’。您知道周嘉琛是我的叔父嗎?”

聽到周恩來主動說起這件事,朱啟钤深情回憶:

“你的祖父周嘉琛于1916年起擔任榆縣知事時,我那時候是北洋政府的内務總長。舉辦知事訓練班時,他還是我的學生。”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1915年6月16日,内務總長朱啟钤(中)冒雨主持了前門改造工程開工典禮

周恩來打趣:“這麼說來,你比我要大兩輩,我和您孫子章文晉算是同輩了。”

朱啟钤笑笑接着說:

“1919年,我在北戴河擔任公益會會長,主持修建了北戴河第一座公園蓮花石公園,主要是為了不破壞海濱的優美環境,保護公園的古松翠柏不被破壞。”

接着,朱啟钤又說:

“當時,在你祖父周嘉琛的支援下,他馬上以縣令的身份釋出公告,明令禁止機車、汽車在海濱行駛,嚴厲禁止居民在山上砍樹、砍柴、挖土取石、采藥、捕獵,由于他兩次公告的效果很好,蓮花山的環境才能一直維持到如今這樣優美。”

據紹興《周氏家譜》記載,嘉琛,字衡峰,出生于清光緒四年二月二十八日清末舉人,1916年至1919年曾任河北省臨榆具知事,同為周恩來的高祖周笑岩之後,比周恩來長一輩。

是以,聽了朱啟钤的一席話之後,周恩來十分感慨。因為在他原來的印象中,周嘉琛隻是個A錢受賄的舊官僚,沒想到他在臨榆縣令任上還有這樣一件造福後代的政績。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接着,周恩來又詳細詢問朱啟钤先生在生活起居中有什麼難處,朱啟钤忙說自己沒有什麼難處,政府無需幫忙。

周恩來又問:“送給你的《參考消息》有沒有收到?”

朱啟钤說:“他們每天都拿給我看,但是字太小,我看不太清。”

周恩來說:“這是專治我們老年人的,今後拿給你的檔案都用大号字型印刷,這樣就能看見了。”

接着,周恩來又和老同學章以吳、朱澤東等人聊起來。朱啟钤得知他們都是南開大學的校友,驚訝之下又不勝唏噓,追憶起多年前的種種。

朱啟钤拿起一根煙讓周恩來抽,但他說:“我幾乎不抽煙,隻有在和馬歇爾談判期間吸過一星期,後來因為太費腦筋,便把煙戒掉了。”

朱啟钤的家人見總理一點架子都沒有,始終是噓寒問暖,談笑風生,非常感動。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朱啟钤與周恩來合照

出于對于周總理的敬意以及待客的禮節,朱啟钤執行要給總理敬茶。周恩來的随行保衛人員出于對他的安全負責,便和他家人擺手,示意不要上茶、

大家對于保衛人員的職責和朱啟钤的心情很了解,但越是了解雙方的意思便更加左右為難。由于朱啟钤眼花耳聾,年歲已高,沒有看到這些情形,還是熱情催促:“趕緊給總理上茶!”

最後,出于對朱啟钤的無奈和總理的尊重,便隻能将糖果和茶杯放到桌子上。

沒想到周恩來自己主動來到桌前,坦然自若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順便将茶杯放到身邊,還自顧自地吃起了糖果。

周恩來的這一舉動緩解了大家的尴尬,這讓朱啟钤的家人很是感動。

朱啟钤有些耳聾,在與周恩來談話時總是打斷。周恩來一點也不介意,總是反複耐心加以解釋。

談到黎元洪時,朱啟钤聽不太清,好幾次問周恩來。周恩來耐心地一次比一次提高聲音說:“大總統嘛!”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朱啟钤和張學良在北戴河開發期間合影

每次朱啟钤打斷周恩來說話時,家人便擺手示意不要打斷總理說話。周恩來看見百年說:“不要阻止他,讓他好好說!”

當時,國家正在進行文字改革,朱啟钤對此有點不了解。交談中,朱啟钤疑惑地問:“文字改革以後,我們這些老頭是不是成文盲了?”

周恩來聽後哈哈大笑,指着旁邊的周世钊地說:“他不是已經參會了嗎,這些情況他都了解,之後可以詳細給你介紹介紹。”

在喪葬習俗上,朱啟钤比較守舊,擔心自己死後會火化。快要告别之際,朱啟钤對周恩來說:“國家不是信仰人民自由嗎,我不願意火葬,死後把我埋在北戴河,那裡有我和繼室夫人的墓地。我怕将來辦不成,是以才同你說,将來表幫我辦吧!”

家人沒想到朱啟钤會當面和總理提出這樣的請求,趕緊前去制止。但周恩來隻是笑了笑制止他們。緊接着,周恩來對着朱啟钤的助聽器話筒說:“你說的我都記住了,一定幫你辦到。”

周恩來即将告别之際,朱家全家老小都去送别。臨走時,周恩來和朱啟钤以及家人一一握手,還幽默地說:“你們朱家的人可以組成一個儀仗隊了!”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朱啟钤及夫人和五個女兒

周恩來善解人意,謙虛謹慎,給朱啟钤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事後,朱啟钤對自己家人說:“周總理是我在國内極少見的傑出政治家和好上司。可惜我生不逢時,早生了三十年,如果我遇到這樣的老上司,之前想做的事一定能辦到。”

1961年,正值朱啟钤老先生的90歲大壽。為了表示慶賀,周恩來特意托人送了一個大花籃表示祝賀。

幾天過後,周恩來又在全國政協二樓小禮堂特地為朱啟钤舉辦一場小型的祝壽宴會。

當天,參加宴會的除了朱啟钤的親屬外,章士钊和張學銘等人也參加了,其餘應邀參加都是70歲以上在京的全國政協委員。

祝酒期間,周恩來對在場人說:“今天在座參加朱老壽宴的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我隻是個小弟弟。今天我不僅為朱老先生賀壽,更是為在場的各位老人賀壽。”

宴會上,朱啟钤的家屬對周恩來給予的照顧表示誠摯的感謝。周恩來連忙擺手說:“你們不要感謝我,我是代表毛主席和黨中央來給先生們賀壽的。”

席間,朱啟钤的妻子許曼頤問邵子力先生:“邵老先生,您的夫人傅先生(傅學文)怎麼沒來?”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邵子力照片

周恩來無意中聽到這句話,便說:“這次我們的工作沒有準備好,朱夫人的這句話提醒到我了,以後有類似的活動一定會請夫人們也參加。”

朱啟钤家人集體和周恩來敬酒時,周恩來開玩笑說:“聽說你們朱家的飯菜很美味,什麼時候請我吃飯,讓我飽飽口福啊?”

朱啟钤耳聾,他的家人隻能寫便條與他交流。見總理這麼說,朱啟钤的兒媳周季藏趕緊寫了一張便條遞給公公,傳遞總理的意思。

朱啟钤看後高興地說:“好啊,請總理趕緊定一個日子,讓您嘗嘗我們家的飯菜。”

是以,周恩來便有機會再次來到朱啟钤家中。

1961年9月7日中午,快到中午12點,總理辦公室給朱家打來電話,說是周恩來正在大會上作報告,可能會晚來一會,并說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會先來。

過一會,鄧穎超和章文晉夫婦便先來了。鄧穎超解釋了總理遲到的原因,大家連連擺手表示不介意。

十二點半過後,周恩來、童小鵬等人來到朱啟钤家,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左起為張穎、章以吳、鄧穎超、羅婉容、周恩來、章文晉、章梅

為了招待總理,朱家特意在北京飯店訂了兩桌飯,自己家還做了幾道貴州風味的家鄉菜。此外,還特意做了總理愛吃的紅燒獅子頭。

席間,周恩來看到朱啟钤的次子總是斜着肩膀,便詢問其原因。他回答:“這是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緣故。”

周恩來關心的詢問:“你怎麼不及時治一治?”

看到朱啟钤的兒媳忙前忙後比較累,吃完飯後周恩來親自給她削蘋果遞給她說:“這是慰勞這次宴會女主人的。”

飯後,朱家原本要想請總理休息一會,但他下午三點還有工作,便說:“坐一會就可以了,不休息了。”

周恩來上午作了一上午的報告,嗓子有點沙啞,但還是陪着朱啟钤和章士钊兩位老人聊了一會。

朱啟钤祖籍貴州,由于路途遙遠,從來沒有回過老家。他和總理說了這件心事,并表明自己希望通往貴州的鐵路開通後,回自己老家看看。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1913年陪同袁世凱祭天的朱啟钤

周恩來鼓勵他注意健康,還說:“通往貴州的火車沒多久就建成了,将來一定有機會看看家鄉的。”

這次來周恩來來自己家中吃飯,朱啟钤非常高興,還将自己親手書寫的“松壽”缂絲小條幅親自裝裱,通過中央統戰部轉交給周恩來作為紀念。

1964年,朱啟钤患了感冒,而後并發肺炎,住進了北京醫院。

當時,周恩來正在出訪亞非各國,中央統戰部特地将朱啟钤的病情同身在國外的周恩來作了彙報。

周恩來對朱啟钤的病情很是關心,特地發來電報,請身在北京醫院的醫生盡力醫治。此外,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徐冰同志還代表黨和政府到醫院看望了朱先生。

盡管北京醫院的醫護人員竭盡全力地救護醫治,但朱啟钤終因年老力衰,于1964年2月26日逝世。

臨終前,朱啟钤依然牽挂着遠在國外的總理。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朱啟钤與女兒合影

朱啟钤病逝後,全國政協征求了家屬的意見,詢問是否按照朱啟钤生前的遺願葬在北戴河茔地。

經過一番考慮後,家屬說:“老人生前已準備,不必非要葬在北戴河。”

就這樣,經過周恩來的準許下,朱啟钤的遺體最終葬在北京八寶山公墓。

朱啟钤的追悼會召開時候,周總理特意給他送了一個用鮮茉莉制成的花圈。當時的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代表周總理主持召開追悼會。

在黨和總理的關懷之下,朱家一直受到很好的照顧。朱啟钤的妻子許曼頤每年都會收到政府補貼的60元,一直到1970年去世。

動亂時期,朱家也曾受到波及。但周恩來第一時間知道這件事,趕緊訓示中央統戰部為他們落實政策。

章文晉曾擔任中國第二任美國大使,後一度來到“五七幹校”。1969年,中蘇邊境發生摩擦,周恩來便訓示相關部門,讓章文晉出來工作,參與邊界談判。

57年周恩來探望前朝總理,此人破例請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圖|章文晉與周恩來等人

1973年,章文晉即将離開北京赴加拿大擔任大使。此時已經重病纏身的周恩來特意将他們一家人請到西花廳。

周恩來從章文晉的祖父談到他的外公朱啟钤,接着又聊到世界觀改造上來。尤其是聊到朱啟钤來,他十分惋惜地對朱啟钤說:“朱啟钤先生已經去世了,我非常懷念之前一起吃飯的日子。等你回來,我還要請你們一家人吃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