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作者:伟人日志

引言

朱启钤,号桂辛,我国著名的实业家、建筑学家。在北洋政府时期,他先后曾担任过内务部总长、交通部部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务。1919年,他曾任南北议和时担任北方总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周恩来与这位曾经是北洋政府代总理的朱启钤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交往。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朱启钤照片

1949年,国共进行和谈时,章士钊曾两次来到北京。

第一次到北京,章士钊是以一个民间代表成员身份参加和谈,在六国饭店居住。

第二次来北京,章士钊是作为国民党政府李宗仁政府代表身份参加的,这次还是住在六国饭店。

周恩来一见到周世钊便问:“行老先生,你知道我的老朋友朱先生如今在哪里,最近过得怎么样,没有去台湾吧?”

朱启钤与章士钊先生的交情很深。新中国解放前夕,朱启钤在上海寓居,章士钊也住在上海,故而章士钊很了解他的情况。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周恩来与周世钊合照

解放战争即将完成胜利,身为曾经在清朝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担任职务的朱启钤,对共产党的了解并不多。但只能避居到上海,考虑自己将来退路的问题。

见总理关心朱启钤的现状,章士钊便将他在上海寓居的情况如实告知。周恩来赶紧和章士钊交代:“赶紧给朱启钤写一封信,不要让他去香港或者台湾,新中国的建设的需要朱桂老先生!”

遵照周恩来的嘱咐,章士钊接连给朱启钤了两封信,交由当时的著名话剧演员金山让人送到上海。由于送信人在路途牺牲,因此第一封信没能按时送给朱启钤。幸运的是,第二封信及时交到朱启钤手中了。

看到周恩来的拳拳情意,朱启钤甚是感动,当即决定全家留在上海,留在大陆。

上海成功解放后,已经在共产党任职的章文晋准备来到上海探望父亲章以吴和母亲朱淇筠以及外公朱启钤。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朱启钤外孙、周恩来秘书兼翻译章文晋

得知消息后,周恩来便派朱启钤的外孙将他从上海接到北京。临行前,周恩来特地嘱咐:“你外公朱启钤先生是一名出色的建筑学家和实业家。你回去转告他,他可以为新中国服务,人民政府欢迎他来北京。”

在这之后,朱启钤便住在东四八条住宅中,一直到去世。

回到北京后,朱启钤对新中国充满了热情,身为中兴轮船公司的董事长,朱启钤和公司常务董事黎绍基、周叔廉、张书诚等人商议后,决定将已经来到香港的18条轮船召回大陆,支援国内的建设。

经过朱启钤的多方面努力之下,除了“中兴号”客轮依然留在香港,剩下的货轮全部被召回。

与此同时,朱启钤还将自己珍藏的明朝大将岐阳王世家文物共计56件,捐献给国家。这批文物中,《张三丰画像》、《平番得胜图》、《吴国公(即朱元璋)墨敕》、明太祖御帕及纪恩册可说是非常珍贵。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朱启钤(左)、袁世凯(中)、张百熙(右)在京师大学堂译学馆

这些文物当中,仅《张三丰画像》一件,美国人愿意出3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但出于一片爱国热忱,朱启钤并没有卖掉。

政府为了表彰他这个举动,文化部对他予以嘉奖。之后,相关部门还将这批文物在故宫太和殿公开进行展览。

对于朱启钤,周恩来可以说是对他关怀备至,将他任命为中央文史馆研究馆馆员。鉴于他对于古建筑研究造诣很深,还让他兼任古代整修所的顾问。在这之后,又先后将他任命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

周恩来不仅对朱启钤非常关心,还对他非常敬重。50年代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并对天安门广场进行扩建,周恩来专门让相关部门征求朱启钤的意见。

时任北京人民政府秘书长薛子正专门命人将朱启钤接来,邀请他参加市政府在旧司法部街老司法部内在开的座谈会。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正阳门的外貌

会上,朱启钤也坦诚相见,将自己的建议说给周总理听:

第一,天安门广场上东西两面的“三座门”,能不拆尽量不拆 第二,扩建广场,移动华表之时要注意进行保护,尤其是西面的那座华表,庚子年间被打破过,底座还有钢盔,移动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注意。 第三、天安门广场周围,不能再修建高于天安门城楼的建筑。 第四,东西“三座门”之间南面的花墙是民国二年为了和东交民巷外国的练兵场隔绝,经我手,在改建新华门同时修建的,并不是古迹,可以进行拆除。

朱启钤的这些建议,相关部门基本上都采纳了。东西“三座门”起初并没有拆除。后来不利于交通出行,这才不得不被移走。

朱启钤是何许人,周恩来为什么对他这么敬重呢?

朱启钤,字桂辛,因此人们常常尊称他为朱桂老。朱启钤祖籍是贵州开阳人,清朝同治11年10月12日(即1872年11月12日)出生于河南信阳。

朱启钤先后担任清朝京师大学堂泽学馆监督、东三省蒙务局督办,京师内外城巡警厅厅丞、邮传部丞参兼津浦铁路北段总办。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慈禧太后欣赏他的才华,还赏她二品顶戴。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朱启钤担任津浦铁路督办。同年7月,又改任交通总长。之后,她还担任代理国务总理的职务。

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时,朱启钤是愤而辞职,从政界离开,在北戴河、天津等地居住,在地方兴办主持公益事业。1919年,朱启钤亲自规划建设了北戴河的第一个公园——莲蓬山公园。

由于朱启钤卓越的政绩和极高的威望,只要有社交活动的人都知道朱启钤的地位和身份,周恩来自然也不例外。

周恩来第一次了解到朱启钤,还有一个特殊的故事。

1913年,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后,学校校长张伯苓积极倡导学生演文明戏(即话剧),因此南开大学的话剧演出在学生活动中很盛行。

当时的社会习俗还比较保守,男女生更不能同台演戏,女性角色便只能让长相俊俏的周恩来、章以吴等人胜任。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周恩来年轻时的照片

章以吴(章士钊的儿子)和周恩来是同班同学,而章以吴比周恩来要大一岁。一次,话剧即将演出前,章以吴的父亲催他回来完婚,他本来饰演的角色便只临时让周恩来帮忙演。

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才知道同学章以吴的妻子便是曾经担任过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朱启钤的儿女朱淇筠。

因此,周恩来便对这位德高望重的朱启钤先生,更多了一分敬重。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的交往便正式开始了。

1957年秋天,周恩来抽时间来到朱启钤家中探望。交谈中,周恩来说:

“朱老先生,我在北戴河莲花公园看到一块石碑,《莲花公园记》这篇碑文中提到’’临榆令周嘉琛又为之禁樵苏 ’。您知道周嘉琛是我的叔父吗?”

听到周恩来主动说起这件事,朱启钤深情回忆:

“你的祖父周嘉琛于1916年起担任榆县知事时,我那时候是北洋政府的内务总长。举办知事训练班时,他还是我的学生。”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1915年6月16日,内务总长朱启钤(中)冒雨主持了前门改造工程开工典礼

周恩来打趣:“这么说来,你比我要大两辈,我和您孙子章文晋算是同辈了。”

朱启钤笑笑接着说:

“1919年,我在北戴河担任公益会会长,主持修建了北戴河第一座公园莲花石公园,主要是为了不破坏海滨的优美环境,保护公园的古松翠柏不被破坏。”

接着,朱启钤又说:

“当时,在你祖父周嘉琛的支持下,他马上以县令的身份发布公告,明令禁止摩托车、汽车在海滨行驶,严厉禁止居民在山上砍树、砍柴、挖土取石、采药、捕猎,由于他两次公告的效果很好,莲花山的环境才能一直维持到如今这样优美。”

据绍兴《周氏家谱》记载,嘉琛,字衡峰,出生于清光绪四年二月二十八日清末举人,1916年至1919年曾任河北省临榆具知事,同为周恩来的高祖周笑岩之后,比周恩来长一辈。

因此,听了朱启钤的一席话之后,周恩来十分感慨。因为在他原来的印象中,周嘉琛只是个贪污受贿的旧官僚,没想到他在临榆县令任上还有这样一件造福后代的政绩。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接着,周恩来又详细询问朱启钤先生在生活起居中有什么难处,朱启钤忙说自己没有什么难处,政府无需帮忙。

周恩来又问:“送给你的《参考消息》有没有收到?”

朱启钤说:“他们每天都拿给我看,但是字太小,我看不太清。”

周恩来说:“这是专治我们老年人的,今后拿给你的文件都用大号字体印刷,这样就能看见了。”

接着,周恩来又和老同学章以吴、朱泽东等人聊起来。朱启钤得知他们都是南开大学的校友,惊讶之下又不胜唏嘘,追忆起多年前的种种。

朱启钤拿起一根烟让周恩来抽,但他说:“我几乎不抽烟,只有在和马歇尔谈判期间吸过一星期,后来因为太费脑筋,便把烟戒掉了。”

朱启钤的家人见总理一点架子都没有,始终是嘘寒问暖,谈笑风生,非常感动。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朱启钤与周恩来合照

出于对于周总理的敬意以及待客的礼节,朱启钤执行要给总理敬茶。周恩来的随行保卫人员出于对他的安全负责,便和他家人摆手,示意不要上茶、

大家对于保卫人员的职责和朱启钤的心情很理解,但越是理解双方的意思便更加左右为难。由于朱启钤眼花耳聋,年岁已高,没有看到这些情形,还是热情催促:“赶紧给总理上茶!”

最后,出于对朱启钤的无奈和总理的尊重,便只能将糖果和茶杯放到桌子上。

没想到周恩来自己主动来到桌前,坦然自若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顺便将茶杯放到身边,还自顾自地吃起了糖果。

周恩来的这一举动缓解了大家的尴尬,这让朱启钤的家人很是感动。

朱启钤有些耳聋,在与周恩来谈话时总是打断。周恩来一点也不介意,总是反复耐心加以解释。

谈到黎元洪时,朱启钤听不太清,好几次问周恩来。周恩来耐心地一次比一次提高声音说:“大总统嘛!”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朱启钤和张学良在北戴河开发期间合影

每次朱启钤打断周恩来说话时,家人便摆手示意不要打断总理说话。周恩来看见百年说:“不要阻止他,让他好好说!”

当时,国家正在进行文字改革,朱启钤对此有点不理解。交谈中,朱启钤疑惑地问:“文字改革以后,我们这些老头是不是成文盲了?”

周恩来听后哈哈大笑,指着旁边的周世钊地说:“他不是已经参会了吗,这些情况他都了解,之后可以详细给你介绍介绍。”

在丧葬习俗上,朱启钤比较守旧,担心自己死后会火化。快要告别之际,朱启钤对周恩来说:“国家不是信仰人民自由吗,我不愿意火葬,死后把我埋在北戴河,那里有我和继室夫人的墓地。我怕将来办不成,所以才同你说,将来表帮我办吧!”

家人没想到朱启钤会当面和总理提出这样的请求,赶紧前去制止。但周恩来只是笑了笑制止他们。紧接着,周恩来对着朱启钤的助听器话筒说:“你说的我都记住了,一定帮你办到。”

周恩来即将告别之际,朱家全家老小都去送别。临走时,周恩来和朱启钤以及家人一一握手,还幽默地说:“你们朱家的人可以组成一个仪仗队了!”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朱启钤及夫人和五个女儿

周恩来善解人意,谦虚谨慎,给朱启钤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事后,朱启钤对自己家人说:“周总理是我在国内极少见的杰出政治家和好领导。可惜我生不逢时,早生了三十年,如果我遇到这样的老领导,之前想做的事一定能办到。”

1961年,正值朱启钤老先生的90岁大寿。为了表示庆贺,周恩来特意托人送了一个大花篮表示祝贺。

几天过后,周恩来又在全国政协二楼小礼堂特地为朱启钤举办一场小型的祝寿宴会。

当天,参加宴会的除了朱启钤的亲属外,章士钊和张学铭等人也参加了,其余应邀参加都是70岁以上在京的全国政协委员。

祝酒期间,周恩来对在场人说:“今天在座参加朱老寿宴的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我只是个小弟弟。今天我不仅为朱老先生贺寿,更是为在场的各位老人贺寿。”

宴会上,朱启钤的家属对周恩来给予的照顾表示诚挚的感谢。周恩来连忙摆手说:“你们不要感谢我,我是代表毛主席和党中央来给先生们贺寿的。”

席间,朱启钤的妻子许曼颐问邵子力先生:“邵老先生,您的夫人傅先生(傅学文)怎么没来?”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邵子力照片

周恩来无意中听到这句话,便说:“这次我们的工作没有准备好,朱夫人的这句话提醒到我了,以后有类似的活动一定会请夫人们也参加。”

朱启钤家人集体和周恩来敬酒时,周恩来开玩笑说:“听说你们朱家的饭菜很美味,什么时候请我吃饭,让我饱饱口福啊?”

朱启钤耳聋,他的家人只能写便条与他交流。见总理这么说,朱启钤的儿媳周季藏赶紧写了一张便条递给公公,传递总理的意思。

朱启钤看后高兴地说:“好啊,请总理赶紧定一个日子,让您尝尝我们家的饭菜。”

因此,周恩来便有机会再次来到朱启钤家中。

1961年9月7日中午,快到中午12点,总理办公室给朱家打来电话,说是周恩来正在大会上作报告,可能会晚来一会,并说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会先来。

过一会,邓颖超和章文晋夫妇便先来了。邓颖超解释了总理迟到的原因,大家连连摆手表示不介意。

十二点半过后,周恩来、童小鹏等人来到朱启钤家,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左起为张颖、章以吴、邓颖超、罗婉容、周恩来、章文晋、章梅

为了招待总理,朱家特意在北京饭店订了两桌饭,自己家还做了几道贵州风味的家乡菜。此外,还特意做了总理爱吃的红烧狮子头。

席间,周恩来看到朱启钤的次子总是斜着肩膀,便询问其原因。他回答:“这是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缘故。”

周恩来关心的询问:“你怎么不及时治一治?”

看到朱启钤的儿媳忙前忙后比较累,吃完饭后周恩来亲自给她削苹果递给她说:“这是慰劳这次宴会女主人的。”

饭后,朱家原本要想请总理休息一会,但他下午三点还有工作,便说:“坐一会就可以了,不休息了。”

周恩来上午作了一上午的报告,嗓子有点沙哑,但还是陪着朱启钤和章士钊两位老人聊了一会。

朱启钤祖籍贵州,由于路途遥远,从来没有回过老家。他和总理说了这件心事,并表明自己希望通往贵州的铁路开通后,回自己老家看看。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1913年陪同袁世凯祭天的朱启钤

周恩来鼓励他注意健康,还说:“通往贵州的火车没多久就建成了,将来一定有机会看看家乡的。”

这次来周恩来来自己家中吃饭,朱启钤非常高兴,还将自己亲手书写的“松寿”缂丝小条幅亲自装裱,通过中央统战部转交给周恩来作为纪念。

1964年,朱启钤患了感冒,而后并发肺炎,住进了北京医院。

当时,周恩来正在出访亚非各国,中央统战部特地将朱启钤的病情同身在国外的周恩来作了汇报。

周恩来对朱启钤的病情很是关心,特地发来电报,请身在北京医院的医生尽力医治。此外,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冰同志还代表党和政府到医院看望了朱先生。

尽管北京医院的医护人员竭尽全力地救护医治,但朱启钤终因年老力衰,于1964年2月26日逝世。

临终前,朱启钤依然牵挂着远在国外的总理。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朱启钤与女儿合影

朱启钤病逝后,全国政协征求了家属的意见,询问是否按照朱启钤生前的遗愿葬在北戴河茔地。

经过一番考虑后,家属说:“老人生前已准备,不必非要葬在北戴河。”

就这样,经过周恩来的批准下,朱启钤的遗体最终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

朱启钤的追悼会召开时候,周总理特意给他送了一个用鲜茉莉制成的花圈。当时的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代表周总理主持召开追悼会。

在党和总理的关怀之下,朱家一直受到很好的照顾。朱启钤的妻子许曼颐每年都会收到政府补贴的60元,一直到1970年去世。

动乱时期,朱家也曾受到波及。但周恩来第一时间知道这件事,赶紧指示中央统战部为他们落实政策。

章文晋曾担任中国第二任美国大使,后一度来到“五七干校”。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摩擦,周恩来便指示相关部门,让章文晋出来工作,参与边界谈判。

57年周恩来探望前朝总理,此人破例请求:不火葬,把我埋在北戴河

图|章文晋与周恩来等人

1973年,章文晋即将离开北京赴加拿大担任大使。此时已经重病缠身的周恩来特意将他们一家人请到西花厅。

周恩来从章文晋的祖父谈到他的外公朱启钤,接着又聊到世界观改造上来。尤其是聊到朱启钤来,他十分惋惜地对朱启钤说:“朱启钤先生已经去世了,我非常怀念之前一起吃饭的日子。等你回来,我还要请你们一家人吃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