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比孟德“吾用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本初的宏圖真的差嗎?

作者:子蘇名著閱讀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

事業源于勤,這是永恒的規律,成于思,也是萬古不變的定律。勤思相融合,是創造奇迹的根本。

繼續《三國中的大老闆們》第二十四講 袁本初愛士養名圖大志

對比孟德“吾用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本初的宏圖真的差嗎?

袁本初敗在曹孟德手中,已經是一個鐵的事實。然而,他們進行的是戰争,是你死我活的競争。

商業競争激烈,并非你死我活。百度雖強搜狐還在,金山雖衰影響尚存,蘋果雖霸華為可代。當然,這不絕對,波導就是其中的一例。

袁本初盡管惜敗,但他輝煌與光芒卻值得我們研究,同樣他的失敗更加值得我們思考。

先看袁本初如何成立公司的。

年輕的袁本初的志向前面已經說過了,就是與曹孟德的一段對話,他的原話是這樣的,“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衆,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濟乎?”

這句話也沒必要翻譯,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志向。

“争天下”三個字,就已經窺全豹了,就是志向大。

與曹孟德是一樣的,曹孟德也是争天下。隻是方法上與袁本初不一樣。

這值得重複對比一下,因為對我們企業規劃與管理密切相關。

曹孟德說的是,“吾用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無所不可。”

說過了,曹孟德這個志向也是“争天下。”隻是字面上沒有明說。他隻說了“争天下”的方法。

對比孟德“吾用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本初的宏圖真的差嗎?

曹孟德的話隻是比袁本初的話哲理性強一些,意味深一些。這與曹孟德本人的文學家身份是相符合的。反映的是兩人的文化水準,曹強袁弱。

曹孟德的話比較的籠統,而袁本初的話比較具體,從實施看,從操作性來看,袁本初的話算得上是一個具體的規劃了,曹孟德的話,隻是一個想法。

從後來的實踐來看,他們個人的操作,基本上是按照袁本初的方案在實施。

袁本初實施的就是他這段話,從山東起家,占冀州,打下青州、幽州、并州,然後阻擊涼州,然後向南發展打曹孟德。

這裡簡單地理一下,袁紹的進攻路線,這裡都是古代地名,我現在用今天地地名理一下。就是從山東出,打到河北,向北打到北京到内蒙,再向西打山西、打陝西邊界,打在這裡有點遠。隻用防禦,然後轉南,打河南的西北,再打河南中部,就到了鄭州地界。

鄭州打完之後,就被曹孟德阻擊在官渡。官渡現在還存在。離鄭州不算太遠,沒有去過的,就可以想象是鄭州的東南附近。

袁曹就在這個地方決戰。

曹孟德同樣走的是這條路。

他也是打完河南、打山東、打完北京、打遼陽,然後,向南打劉表。

也是因為沒有完全貫徹袁本初的路線,他的打法存在問題。

這在赤壁失敗之後才補上這一課。

那就是打馬超和韓遂。韓遂是老軍閥,與馬騰是結拜兄弟。當年董卓與皇甫嵩在他那裡都沒有取得好的成果,是相當難打的對手。

袁本初的規劃中,就是消除後患再南下,做得不錯。

曹孟德沒有掃除後患,就向南打。

我有時候想,赤壁之戰的失敗,與北面馬超與韓遂的偷襲是很有關系的。

《三國演義》中有徐庶向曹孟德請兵抗擊韓遂的幾句話。徐庶這個人原來是劉備手下軍師,後來被曹孟德設計招到了許昌。

說的是徐庶散布謠言,說韓遂向西涼打向許昌,實際是真實存在的。

此處,不再分析。繼續說袁紹創業的事。

總而言之,袁本初心中早有宏圖。

有了宏圖,如何推進?

明天繼續。

對比孟德“吾用天下之智力,以道禦之”,本初的宏圖真的差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