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魏王曹操”孟德報父仇

作者:風從臉上過

孟德報父仇

“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谯,董卓之亂,避難琅琊,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複仇東伐。”—— 晉 陳壽 《三國志·武帝紀》
淺談“魏王曹操”孟德報父仇

曹嵩 圖檔來源:www.gsw888.com

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騰侍奉過東漢順帝、沖帝、質帝和桓帝四位皇帝,曹騰也因幫助桓帝即位被封為費亭侯,官拜大長秋。桓帝末年,曹嵩依靠曹騰的關系,并且曹嵩本身也不賴,是以被朝廷封為司隸校尉。靈帝即位後,曹嵩官至大鴻胪、大司農,先後掌管國家的财政禮儀,位列九卿 ,位高權重。然而曹嵩并不像曹騰那樣是個清廉之人,多年為官,趁機以權謀私。中平四年(187年)十一月,太尉崔烈被罷免,大司農曹嵩賄賂中官以及給西園捐錢一億萬被封為太尉,位列三公。中平五年(188年)夏四月,汝南葛陂黃巾軍攻破郡縣,太尉曹嵩由此被罷免, 曹嵩隻得回到谯縣老家。董卓之亂時,曹操在陳留起兵,曹嵩不肯相随,帶着小兒子曹德到琅邪躲避禍亂。曹操在兖州時,招賢納士,威震山東。曹操派泰山太守應劭,去琅琊郡接父親曹嵩。曹嵩一家老小四十餘人,百餘侍從及百餘車輛便往兖州而來,在經過徐州地面的時候,正值陶謙想結交曹操之際,于是陶謙出城迎接曹嵩,并大擺宴席。

淺談“魏王曹操”孟德報父仇

陶謙劇照 圖檔來源:k.sina.com.cn

“陶謙字恭祖,丹陽人。少好學,為諸生,仕州郡,舉茂才,除盧令,遷幽州刺史,征拜議郎,參車騎将軍張溫軍事,西讨韓遂。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刺史,擊黃巾,破走之。董卓之亂,州郡起兵,天之都長安,四方斷絕。謙遣使間行緻貢獻,遷安東将軍、徐州牧,封潥陽候。
而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琅琊趙昱(yù),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饞慝(tè)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晉 陳壽《三國志·二公孫陶四張傳》

陶謙這個人,年少時有所作為,誰知到最後卻變成一個親小人遠賢臣的人。

兩日後,曹嵩要繼續趕路,陶謙親自把他們送出城外,并專門派都尉張闿帶五百步兵護送曹嵩。路途中遇到大雨,一波人隻能在一古寺歇息,哪曾想張闿見财起了壞心,又因自己以前本是黃巾餘黨,勉為其難順應陶謙,在這段時間裡,陶謙也沒給自己什麼好處。于是,帶軍殺了曹嵩一行人,搶了财物,逃到了淮南。曹操聽聞父親遭人殺害,悲從心來,哭倒于地。

“操切齒曰:陶謙縱兵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軍,洗蕩徐州,方血吾恨!”——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九江太守邊讓,與陶謙關系不錯,聽說徐州有難,帶領五千兵馬來救。曹操派夏侯享在半路截殺他。陳宮與陶謙也有點關系, 便快馬加鞭來勸說曹操,曹操本不願見陳宮,但出于舊情,隻得相見。陳宮的話曹操一句都不想聽。

“操怒曰:公昔棄我而去,今有何面目複來相見?陶謙殺吾一家,誓當摘膽剜心,以血吾恨!公雖為陶謙遊說,其如吾不聽何?”——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曹操的這番話一說,陳宮歎道,哎,遊說不成,反被将了一軍,現在還有什麼臉面去見陶謙呢?隻能投别處去了。曹操帶着大軍來攻打徐州為父報仇,兩軍交戰,陶謙在陣前拼命向曹操解釋事情原委,曹操怒火中燒,派将領直取陶謙性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