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旗不倒·江山永定丨【永定紅色革命史巡禮之二十六】赤寨會議:奠定閩西南遊擊戰争的基石

1935年2月中旬,困守在贛南的中央分局接到黨中央的緊急訓示電後,中央分局委員立即分路突圍。陳潭秋和譚震林、鄧子恢率部向永定方向突圍。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跋涉,于3月底抵達永定仙師大阜村,與張鼎丞會合。不料次日清晨,遭到國民黨軍和反動民團共300多人的三路突襲。在戰鬥中,我方損失慘重,30餘人犧牲,陳潭秋等70餘人受傷,100餘人被俘。大阜戰鬥後,儲存的隊伍撤至杭永邊境的嚴坑一帶活動,後開到永定西溪的赤寨休整。

紅旗不倒·江山永定丨【永定紅色革命史巡禮之二十六】赤寨會議:奠定閩西南遊擊戰争的基石

黨的創始人之一、時任中央分局委員的陳潭秋

1935年4月中旬,陳潭秋以中央分局代表名義,在西溪赤寨的一個瓦窯裡召開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閩西南軍政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即閩西南黨和軍隊上司幹部聯席會議),史稱“赤寨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陳潭秋、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方方、劉永生、範樂春等。陳潭秋指出:根據目前形勢和黨中央最近的電報訓示,留在中央蘇區的紅軍遊擊隊,應當就地分散堅持長期的遊擊戰争。張鼎丞分析了目前遊擊隊的任務,認為紅八團、紅九團及各地遊擊隊目前的主要任務,已不再是鉗制敵人向蘇區進攻,而是擺脫敵人的跟蹤追擊,按照毛澤東“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分兵以發動群衆,集中以應付敵人”的遊擊戰争戰略戰術,儲存與發展自己,打擊與消滅敵人。在政治上保持黨的旗幟,保持黨與群衆的密切關系;在組織上保持黨的純潔性、戰鬥性。會議還确定了上司機構,決定把不久前成立的閩西軍政委員會改稱為閩西南軍政委員會,推舉張鼎丞為主席。各縣黨組織也作了相應調整。決定把閩西南紅軍遊擊隊劃分為四個分區,既獨立又協同作戰,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幾位主要上司人分散活動,以加強對各地工作的上司。

紅旗不倒·江山永定丨【永定紅色革命史巡禮之二十六】赤寨會議:奠定閩西南遊擊戰争的基石

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張鼎丞

赤寨會議正确地分析了形勢,及時地将閩西南紅軍遊擊隊的任務由“保衛蘇區,等待主力回頭”轉變為在敵後開展廣泛的、獨立自主的遊擊戰争,并且制訂了與這一任務相适應的方針和作戰部署。同時,會議确立了由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等組成的堅強的上司核心。這一核心堅持了毛澤東關于遊擊戰争戰略戰術的基本原則,得到了廣大紅軍指戰員和遊擊區幹部群衆的擁護。赤寨會議是在閩西南革命危急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标志着閩西南黨組織統一上司的形成和實作從正規戰向全面開展遊擊戰争的戰略轉變,對于閩西南紅軍遊擊隊堅持三年遊擊戰争的勝利具有重大的意義。

赤寨會議結束後,張鼎丞留在溪南上司閩西和永定的遊擊戰争,鄧子恢、郭義為到永東的湖雷、金豐與各方聯系,譚震林到上杭,方方、羅忠毅率明光獨立營回岩連甯地區,吳勝和謝育才率紅九團向閩南活動。

紅旗不倒·江山永定丨【永定紅色革命史巡禮之二十六】赤寨會議:奠定閩西南遊擊戰争的基石

位于龍岩市永定區西溪鄉赤寨村的赤寨會議紀念亭——西溪赤寨軍政亭

赤寨會議會址後被國民黨軍燒毀。2002年9月,在原址興建赤寨會議紀念亭——西溪赤寨軍政亭和閩西南軍政委員會赤寨會議紀念碑,以示紀念。

(稿件來源:中共龍岩市永定區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龍岩市永定區博物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