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作者:嘩嘩在成都

說到三國這個蕩氣回腸的年代,總有很多的英雄事迹,大家最感興趣的無外乎各種陰謀陽謀,各種武将對決,魏蜀吳三國争霸一直是很受後世感興趣的話題,而《三國志》作為描述三國争霸的史料,是一部紀傳體史學巨著。

《三國志》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比較特殊的存在,其實就是說它的記載太粗糙,不詳細,不符合《史記》和《漢書》這種正史的編寫規範。

是以,他的作者得卻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有人說他是偉大的史學家,有人說他内容有失公允,還有人說他是個騙子。《三國志》既然能與《史記》、《漢書》、《後漢書》并稱“前四史”。這就足以說明了它的曆史地位。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三國志

在《三國志》各傳評語中,蜀漢和曹魏的人物被比作前朝名将,名臣的人非常多,但是東吳就屈指可數了,那陳壽到底對待三國是什麼态度呢?嘩嘩君覺得有三種态度,第一就是揚曹魏,第二就是親蜀漢,第三就是抑東吳,接下來具體分下。

我們先來看看《三國志-魏書》中記載的一些話語,分别從曹操本人,曹操手下謀臣,曹操手下武将分别來解析下:

1、曹操

《武帝紀》“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内,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

這句話是說曹操的,說他治國方針可比商鞅,而行軍打仗可比韓信、白起,這句話可以說把曹操擡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商鞅是誰?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幫助秦國日益強盛。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曹操

那韓信和白起呢?這就更不得了了,韓信幫助劉邦戰勝了項羽,建立了大漢天下,白起,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曹操比肩這些人,可以算作是一個非凡的大人物了。

2、荀攸、賈诩

《荀彧攸賈诩傳》“荀攸、賈诩,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欤”

再看這一句,是說曹操手下重要謀臣的,說荀攸、賈诩計謀從沒失敗過,計謀變化多端,大概隻略遜于張良和陳平,張良是誰?漢初三傑之一,為劉邦出謀劃策,建立大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而陳平也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位至宰相。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荀攸

在這裡倒是沒有把大家熟知的幾個謀臣寫進去,例如郭嘉(死得太早),荀彧(因反對曹操稱王而郁郁而死)之類的,這裡把曹操手下活的久的兩個謀臣比作西漢的開國功臣,寓意深長啊。

3、許褚、典韋、龐德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許褚、典韋折沖左右,抑亦漢之樊哙也。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

最後看這句話,是說曹操手下的武将,說許褚,典韋再曹操左右禦敵,多次救曹操于危難之中,可比劉邦身邊的樊哙,龐德捐軀叱罵敵人,有周苛的節操,為什麼會說這兩個人呢?這兩人并沒有太多領兵作戰的功績,更多的是作為曹操的貼身侍衛的存在。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許褚

樊哙是何人?一直跟随劉邦,幫助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并幫助劉邦平叛各種叛亂,是西漢的開國元勳。

看到這裡相比大家都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陳壽所比喻的人物,基本都是漢初三傑,西漢開國功臣,給人一種曹魏就是正統,不管是他自己,還是他手下的謀臣,武将,都可比西漢開國功臣,是以建立魏國也是沒有争議的,理所當然的。

接着我們來看看《三國志-蜀書》記載的話語,也是分别從劉備本人,劉備手下謀臣,劉備手下武将三方面來分别解析:

1、劉備

《先主傳》“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這句話把對劉備非常的友善了,又是知人善用,又是禮賢下士的,把劉備比作了漢高祖劉邦,白帝城托孤,把蜀漢全權交給諸葛亮,這份豁達是常人沒有的。

還有就是陳壽本就是蜀國人,隻不過後來蜀國滅亡後,天下一統,都成了晉朝的子民,是以在他心裡面,劉備才是正統,但奈何造化弄人,最終天下歸晉,而他也不能明目張膽的說劉備是正統,晉朝司馬氏也不會允許他這麼寫。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劉備

是以他就是寫了個隐喻,比作漢高祖,又這一句話,就足以說明陳壽對蜀漢還是有感情的,這一句話比宦官出身的曹操,富二代孫權的要強很多了。還有就是陳壽對三個君王的稱呼以及死亡時的名詞,也能看出端倪來,稍後我們再說。

2、諸葛亮

《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終于邦域之内,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能夠單獨給諸葛亮列傳,就已經說明了一切了,把諸葛亮比喻成了管仲,蕭何一般的人物,管仲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蕭何更是輔佐劉邦開創西漢王朝,都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了不朽功勳,給了諸葛亮無上的榮光。

《諸葛亮傳》“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于将略。

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在批判陳壽,就是因為這上面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諸葛亮的才能,訓練軍隊确實有一套,但是在對敵方面不是太在行,治國的才能比他帶軍作戰的能力要強。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諸葛亮,字孔明

就因這句話就說他诋毀諸葛亮,說實話,陳壽和諸葛亮确實是有仇的,因為陳壽的父親之前是馬谡的手下,馬谡失街亭被諸葛亮殺了之後,他父親也被牽連了,被用了髡刑(就是剃光頭)。

但是諸葛亮沒有要他父親的命,已經是很不錯了,再說,以諸葛亮在三國時期的名聲,也算是一個大人物了,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可能睜眼說瞎話去诋毀諸葛亮。他所編寫的三國志既然能成為國史,其态度與公正性還是值得信賴的。

3、關羽、張飛、趙雲

《歇業馬黃趙傳》“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顔,并有國士之風。黃忠、趙雲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萬人敵相信就是對武将至高的評價了,關羽,張飛得此殊榮,是很肯定他們的武藝的,因為萬人敵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項羽身上,項羽就不多解釋了吧,西楚霸王的名号可不是吹的,而把關羽,張飛比做項羽級别的,是很高的評價了。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關羽,字雲長

而把黃忠趙雲比做夏侯嬰和灌嬰,這兩人在武将之中,是僅僅次于韓信的武将,武略自不必說,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将人選,縱看三國時期,可以擔當“灌、滕之徒”的,都是屈指可數的幾人而已。

看完蜀書的這三方面解析,可以知道的是陳壽對蜀漢還是很親近的,畢竟作為之前的蜀臣,還是很念舊的,但是他和東吳非親非故,毫無聯系,對東吳就不是那麼友好了,接下來看看他是如何編寫吳書的。

最後看《吳書》裡,江東人物似乎就沒有得到陳壽的青睐,我們同樣從三個方面來解析:

1、孫權

《吳主傳》“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

就是說孫權能夠忍辱負重,任用才能,和勾踐卧薪嘗膽有得一拼,是一個英雄,這句話對孫權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了。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孫權,字仲謀

2、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周瑜魯肅呂蒙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衆人之表,實奇才也。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谲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于克己,有國士之量”

作為東吳的三任大都督,各自都為東吳立下了汗馬功勞,周瑜是孫策時代就已經嶄露頭角的,赤壁之戰最大功勞在于周瑜,而魯肅則是維護孫劉聯盟的關鍵人物,并且為孫權規劃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計劃,呂蒙則是收複荊州,殺掉關羽而名震天下。就是這樣的三個人,陳壽并沒有把他們比做誰。隻是很平淡的陳述了他們的才能。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陸遜,字伯言

《陸遜傳》“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歎權之識才,是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而東吳的第四任大都督陸遜,作為和諸葛亮一樣,單獨列傳的人物,并不是因為他多麼的優秀,而是陸遜幹了一件大事,就是夷陵之戰打敗劉備,間接的自己的先主讓劉備身亡,并且讓蜀漢國力大損,從此不敢來犯東吳。

3、太史慈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太史慈信義笃烈,有古人之分”。

作為東吳有名的将領,太史慈隻有一句平淡無奇的評價,就是說他忠義。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整個東吳除了孫權外,其餘人都沒有什麼比喻,隻有孫權被比做是勾踐,勾踐的檔次顯然比不上魏蜀的韓信,漢高祖等等。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太史慈大戰孫策

如果這裡還看不出陳壽的态度的話,還有兩個地方可以看出來,第一就是對孫權和劉備的稱呼,第二就是魏蜀吳三位君王死亡時所使用的詞語。

1、陳壽對劉備的編寫是使用的先主,對曹操使用的武帝紀,隻有孫權直接使用的吳主,相比較之下,就能看出他對孫權的嫌棄。

2、在古代,天子死叫做崩,也可以叫做殂,比如諸葛亮出師表裡的【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如果諸侯死了,就叫薨。陳壽是怎麼說的呢?他對三國的君王的死分别用了兩種注釋,對曹魏皇帝的死用的是崩,對孫吳皇帝用的是薨,而對劉備則用的是殂。

通過陳壽《三國志》,聊聊他是否對魏蜀吳三國差別對待

諸葛亮:出師表

這很好的說明了,陳壽編寫的三國志的時候,已經為晉朝,是以是以曹魏為正統的,但是曾經身為蜀臣,對故國不能忘懷,而對東吳呢,無關緊要,是以在内容上相對平淡且貶低。

實際上,史書《三國志》确實有很多地方被人抨擊,大體就是說該書叙述太簡單了,事情都講得不清楚,特别是在蜀國的一些關鍵人物,內容過少了,說蜀漢沒有史官的說辭也是站不住腳的,看下面一條記載: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有這麼一條記載:“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于是大赦,改年。”

可以看出蜀國是有史官的。

還有就是有一些自相沖突的地方,例如馬谡是怎死的?《三國志·馬良傳》,《三國志·向朗傳》《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個地方有3中說辭,不嚴謹。

但是不得不承認,《三國志》記載的資訊比較可靠的。針對史書《三國志》,不管陳壽對待三國态度如何,人無完人,對于它的真實程度,嘩嘩君覺得可以信之,但是不能全部信之,因為并不能排除内容編寫會夾雜陳壽的主觀意思。

參考文獻:

《三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