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三豐呂洞賓互相彌補而抒的詩詞

作者:踐行的瑜伽公

修煉到什麼境界,就會有什麼樣的悟性(體感);沒有達到境界,說了也聽不懂,視如嚼蠟。

修行的文字多采用了比拟、似人的手法。

張三豐的《無根樹》,有一首詩很形象的描寫了調和陰陽采藥的感受,其中的“醺蒸醉”太貼切了!

無根樹,花正黃,産在中央戊己鄉。

東家女,西舍郎,配做夫妻入洞房。

黃婆勸飲醍醐酒,每日醺蒸醉一場。

這仙方,返魂漿,起死回生是藥王。——

這首詩詞把修行中的體驗,比拟成了人間的家庭生活,的确如此般的感受!

“每日醺蒸醉一場”靠的是“黃婆”勸飲。這“黃婆”,并非比喻,而是東方易文化中`五行′之一的稱謂。

張三豐呂洞賓互相彌補而抒的詩詞

同是得道之人的呂洞賓,有一首描述與張三豐這首詩同一内涵的詩詞,更明确了“黃婆”指的是啥!

我家勤耕我家田,内有靈苗活萬年。

花似黃金苞不大,子如白玉顆皆圓。

栽培全賴中宮土,灌溉須憑上谷泉。

隻候九年功滿日,和根撥入大羅天。——

同一修行内景,不一樣的描寫,張三豐寫得是體感;呂洞賓寫得是形象。

“中宮土”就是黃婆,也就是這詩詞的“詩眼”,修行的關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