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嬰用品「孩子王」上市首份财報業績下降 行業持續高增長 服務則需個性化

作者:華商報
母嬰用品「孩子王」上市首份财報業績下降 行業持續高增長 服務則需個性化

近日,一則公司員工結婚請同僚卻被舉報謀取不正當利益一事引發熱議。當事公司正是在創業闆上市不久的母嬰零售巨頭孩子王(301078)。内控受到争議之餘,新近上市的孩子王,業績增長亦面臨挑戰。

受新租賃準則影響

前三季度淨利潤下降

一個月前,孩子王在創業闆上市,首日大漲後股價就連續震蕩,目前徘徊在16元/股左右。

股價高開低走的背後,孩子王的财報也不及上市前漂亮。今年前三季度,孩子王實作營收65.97億元,同比增加13.29%;淨利潤2.37億元,同比減少8.55%。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孩子王實作營收21.6億元,同比增長9.21%;淨利潤7704.93萬元,同比下降17.2%。

孩子王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主要是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新租賃準則,按準則規定新增确認使用權資産和租賃負債,并分别确認折舊和利息費用,若剔除新租賃準則的影響,今年1-9月淨利潤同比增長6.88%。

被稱為“母嬰零售第一股”的孩子王,2016年12月-2018年4月,曾在新三闆挂牌一年多時間。三孩政策推出後,母嬰市場再度重拾熱度,孩子王也再度登陸資本市場。

未來3年

計劃新開“300家大店”

招股書顯示,孩子王定位于0-14歲的嬰童,主要通過線下直營門店和線上管道向目标使用者群體銷售食品(奶粉、零食輔食、營養保健)、衣物品(内衣家紡、外服童鞋)等。此外,母嬰商品銷售收入在其營收中占比非常高,2020年占比為88.4%。

與同行業的愛嬰室、樂友隻開60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不同,孩子王深耕大店模式,其平均單店面積約2500平方米(最大單店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

近年來,孩子王線下直營門店數量及經營面積持續增加。截至2020年,公司已有直營門店434家。同時,公司計劃未來3年利用本次募集資金在江蘇、安徽、四川、廣東、重慶等22個省(市)建立門店300家。

快速增加門店,也意味着更多經營挑戰。在招股書裡,孩子王就表示,門店的擴張會因為市場培育期的長短差異、前期資金投入、未來市場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而面臨一定風險,進而導緻門店店均收入及坪效出現下滑,門店擴張的規模效應出現遞減。

母嬰市場高速增長

但行業經營分化

近年來,受我國人口出生率變動、消費水準更新及移動網際網路崛起等因素影響,我國母嬰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MobData的資料,2018年,我國母嬰市場規模達到約3.02萬億元,較2010年的1.00萬億元增長了202%,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4.82%。同時,據羅蘭貝格預測,我國母嬰行業消費規模在2020年達到3.58萬億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态勢。

但是,我國母嬰零售行業進入門檻較低,企業數量衆多且規模較小,市場集中度不高,由此帶來了激烈的同業競争。随着消費更新進一步地深入,在母嬰用品産業顯得更為明顯,除過傳統的大衆化消費外,消費者對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更為明顯,這些服務是母嬰公司發力的方向。

以三季報來看,除了孩子王增收不增利,愛嬰室、金發拉比等淨利潤皆有下降,僅森馬服飾、好孩子國際等業績有所改善。而就銷售支出看,除森馬服飾外,其他母嬰用品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率均有所上升。

一位行業人士認為,母嬰消費逐漸向存量市場過渡,不少公司逐漸依賴于包括開店、并購在内的外拓式增長。這時就需要評估好消耗投入的資源,能否轉化成實際經濟效益。 華商報記者 李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