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作者:認識武漢

6月1日,在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閉幕式上,59歲的礦山安全技術專家李曉紅院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長,陳左甯、鐘志華、鄧秀新、何華武、王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李曉紅(右)

中國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是中國工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李曉紅是繼朱光亞、宋健、徐匡迪、周濟之後的第五位中國工程院院長,也是唯一一位擔任院長時還不滿60歲“年輕人”。

九派新聞注意到,中國工程院前後兩任院長都曾在武漢的高校擔任校長,周濟曾于1997年6月至2001年12月在華中科技大學擔任校長,李曉紅曾經在2010年至2016年任武漢大學校長。另外,剛剛當選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的鄧秀新從2007年至今任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1

珞珈山的“平民校長”“曉紅哥”

2010年12月,李曉紅出任武漢大學校長,在此工作了近6年時間。他被武大學子親切地稱為“平民校長”、“曉紅哥”。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李曉紅與武大學生的首次互動,來源于他在2011年1月1日22點16分在珞珈山水BBS上的一次發帖,這篇标題為“初來乍到,架起溝通的橋梁”的貼文内容為:“各位網友,新年好!我是武大新人李曉紅,很高興與大家一起在珞珈山水中遊蕩,願與大家溝通交流。goodman007”這種新穎而接地氣的溝通方式在當時的武大學子看來尚屬首次,是以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紛紛“圍觀”,而這位“goodman”,也從此建立起了自己與學生不斷互動的親民形象。”

此後,李曉紅與學生在珞珈山水BBS上的互動一直持續:2013年2月25日淩晨,李曉紅在BBS發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校園環境是一所大學學術、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綜合效應,對學生心智和人格産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濡染、滋養和陶冶作用。”“離開母校的珞珈學子,他們難忘櫻花爛漫的花海人潮,回味亭台樓閣的澣墨溢香,懷念青春歲月的激情飛揚。”

李曉紅就任武漢大學校長期間,他的美妙歌喉也是每個學生口中繞不開的話題。新生的開學典禮,新年的團拜會……隻要有機會,李校長就會“露一手”,“獻歌一曲”。工科出身的他不會那些漂亮的言辭,他的愛與期望全部寄托在歌聲裡。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對于武大學生們而言,李曉紅校長不是寫在學校簡介上的一個冷冰冰的名字,不是主席台上高高在上的演說者,校長辦公室裡遙不可及的存在。作為遠近馳名的自拍手和合影達人,李曉紅與學生的合影可以繞武大一圈。倘若你随便拉住校園内的一個學生,他的手裡有很大的幾率存在一張與李曉紅校長的合影。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李曉紅還熱心學生活動,他曾親手創辦起了武漢大學龍舟隊,鼓勵與華科進行友誼比賽,并親自到現場鼓勁加油。2016年新生入校時,李曉紅親自當導遊帶領新生逛武大,頻頻出現金句“這間‘洪字齋’的首字,出自《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最近捧熱的‘洪荒之力’,其實我們好久以前就用上了”,博得新生們的歡笑與掌聲。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2

實幹家讓武大進入最好的發展時期之一

在武漢大學6年的時光裡,李曉紅不僅是平易近人的“曉紅哥”,也是一個實幹家。

2010年12月,52歲的李曉紅校長第一次站在了武漢大學的演講台上。他意氣風發,壯志滿懷,在數萬名師生前慷慨陳詞:“我們要将武漢大學從一個國家一流大學,建設成一個世界一流的大學!”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李曉紅到任後,以最快的速度、最廣泛的方式了解武大,融入武大。兩個月,他走遍了30餘個院系、20餘個機關部門、學生食堂、部分研究機構以及駐外研究院。其間,李曉紅相繼拜會湖北省、武漢市主要上司,就武漢大學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學校“985工程”三期省部共建等進行商談。2011年2月,教育部與湖北省簽訂協定,規定湖北省按照整體規模不低于中央投入經費的1:1比例給予資金和配套政策支援武大。

李曉紅還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解決了武漢城建在武大地區的停滞。首當其沖的是武漢大學出口的改善,增設地下通道,更加友善快捷。2013年9月8日,一座武漢大學的新牌坊氣派地拔地而起。為了配合八一路地下通道的建設施工,武漢大學于2012年下半年将原牌坊拆除,在距其約50米處建起了一個複制原牌坊形式、放大1.12倍的新牌坊。正面“武漢國立大學”和背面的“文法理工農醫”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迎接着新生的到來和武漢大學120周年校慶。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李曉紅任武大校長期間,一直呼籲校友之間的“團結”,注重和校友之間的聯系。陳東升、雷軍、閻志、艾路明等校友紛紛向學校捐款捐樓,除了校友們對學校的歸屬感,也離不開李曉紅的努力。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李曉紅離開武大後,武漢大學官方網站推出文章《珞珈曉來别樣紅——李曉紅任校長近六年武漢大學發展回眸》。文章說,“在學校黨委的堅強上司下,李曉紅與校上司班子精誠團結,帶領武大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迹”,學校進入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之一。”

中國工程院迎來最年輕院長李曉紅,不止是珞珈暖男,還是文藝青年

資料也顯示,從2011年到2016年,武大的影響力節節攀升:2014年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報告排名第五;2015年同時進入三大世界大學排行榜USNews、QS、泰晤士報高等教育400強,進入中國大學世界排名最高的“G9集團”;2016年跻身QS排名亞洲大學50強。

3

穩得住的學術達人

即便身兼多職,李曉紅仍然能夠沉下心、穩得住,進行科學研究。

他長期緻力于水射流技術及其在煤礦安全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在煤層氣開采及複雜煤礦瓦斯災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針對我國複雜煤礦瓦斯災害嚴重這一重大安全問題,李曉紅提出了超前防治災害與煤層氣開采利用一體化的學術思想,發明了一種能産生脈沖應力波和聲震波的氣、固、液多相振蕩射流,創新性地研發出多相振蕩射流在煤層中網格化造縫增強透氣性和強化瓦斯解吸技術,自主開發出超前治理煤礦瓦斯災害成套裝備,已在重慶、四川、貴州、山西、河南、安徽等近50座煤礦推廣應用,為我國煤礦安全生産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成果已被财政部列為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在全國起到了一定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作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曉紅現正緻力于超臨界二氧化碳強化頁岩氣開采的研究。2017年6月17日,李曉紅項目組在陝西延長石油-延2011井進行了我國首次頁岩氣超臨界二氧化碳壓裂現場試驗,并取得圓滿成功,把二氧化碳壓入地下封存的同時,把頁岩氣采上來利用。這一成功标志着我國在自主探索陸相頁岩氣高效開發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突破,在這一領域走到了國際前沿,有望開辟一條綠色、環保、高效的陸相頁岩氣開發新途徑。

資料來源:武漢大學學生會、武漢大學官方網站、科技日報、湖北日報、湖北網絡廣播電視台等

編輯丨蔡婉婷、江翠玉、石吉源

動圖丨石吉源

排版丨江翠玉

責任編輯丨鄒丹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