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天裡,尋覓江南古鎮裡的民俗民味

作者:澎湃新聞
春天裡,尋覓江南古鎮裡的民俗民味

烏鎮烏村

說起“香市”的緣起,還要從養蠶說起。江南素有絲綢之鄉的美稱,烏鎮的先民亦以種桑養蠶為生。《補農書》上記載:“鹹豐年間,桐鄉田地相匹,蠶桑利厚。”養蠶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産業,蠶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年的生活,是以蠶農選在清明至谷雨農閑時,農民紛紛從水路、陸路趕至周邊各大寺廟燒香祈求今年能夠蠶桑豐收,這段時日的烏鎮自是香客雲集,随之而來的雜貨攤、戲班子、小吃攤等皆是為香客服務的,一來二去,每年的“香市”就約定俗成了。

後來,香市漸漸匿迹,烏鎮古鎮保護開發後,沉澱的民風民俗也得到了挖掘整理保護,如今“香市”活動已成了烏鎮旅遊民俗節慶的一個品牌。整個香市綜合了民俗、文化、娛樂、美食、體驗與一體,成為烏鎮春遊必不可錯過的盛事。

蠶花聖會·江南水鄉祈蠶民俗

三月三,廟門開,鄉下蠶娘出門來,東亦逛、西亦颠,軋朵蠶花回家來……”淳樸的民謠傳唱的是烏鎮蠶農世代祈禱蠶桑豐收的願望。

春天裡,尋覓江南古鎮裡的民俗民味

蠶花仙子

舊時,烏鎮的蠶農每到清明和谷雨的時候都要祭奠蠶聖,祈禱“蠶花廿四分”。鄉民擡着蠶花轎從蠶聖亭行至升蓮廣場,蠶花仙子登台撒花,蠶農們将搶到的蠶花插在餐山上,插得越高蠶桑就越能有個好收成。蠶花仙子佩戴着的蠶花,在廟會上走走軋軋巡遊一周,沿途婦女、孩童拜香唱曲,祈求帶回蠶花喜氣。

古鎮廟會·傳統民俗大荟萃

香市正值遊春行樂好時節,外地的攤販、雜耍戲班也都趕來,形成了熱鬧的古鎮廟會。烏鎮特色的民間戲曲三跳、蘇州評彈、花鼓戲,唱腔悠揚,惟妙惟肖,讓人聽着看着也是忘了移步。西市河裡争雄的踏白船,船尾拖拽出的白色浪尾,載去一船岸上遊人的呐喊助威。

春天裡,尋覓江南古鎮裡的民俗民味

踏白船

烏鎮東栅景區也不甘示弱,驚險刺激的水上高竿船,精瘦的技藝人,懸于數十丈高的竹竿上,赤手空拳上演着金猴望月、鹞子翻身等高危動作。水上拳船上的捉對厮殺,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缭繞在碧水之上,白雲之間,讓南來北往的遊人沉醉其間不願醒來。更有項目衆多的傳統雜耍:舞獅、舞龍、抖空竹、地圈、高跷、古老中幡、民間絕活還有神鞭特技等,表演貫穿全天,讓群眾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水上集市· 提籃春光看非遺

香市正值群眾農閑,四鄰八鄉的人們将自家做的器皿、種的蔬菜水果、農副産品,還有巧奪天工的特色手工藝品,帶到集市買賣以添補家用,烏鎮家家戶戶設有小碼頭,出行都依靠搖橹船,鄉民們搖船售賣,臨河的居民隻要吆喝一聲,船就會搖到水閣邊,不出門也可以買到新鮮的蔬菜,很受居民喜歡。烏鎮水上集市是一個以貨船、農家船和新鮮農産品為主體的水上交易集市,此種形态的集市,是随着水鄉古鎮特有的水閣風貌和充沛的水系應運而生的。

春天裡,尋覓江南古鎮裡的民俗民味

蠶花盛會

今年香市,水上集市再度開市,烏鎮“土特産”、烏鎮人釀制的三白酒一應都能買到。而岸上,則是烏鎮當地的非遺傳承人帶來的非遺展示,紮花燈、繭子畫、藍印花布、糖畫、竹雕木雕、銅匠等等非遺技藝應接不暇。

清明小吃·春來江南食鮮味

香市期間的水上集市俨然成了美食集市,琳琅滿目俱是江南最道地的水鄉美食,鄉民們出售春日烏鎮香市特有的“鮮味”美食:踏春蠶豆飯、鮮筍鹹味菜飯;烏鎮人打小就食的煎麥芽餅、蔥姜豆腐幹、小馄饨、春卷也都不可不嘗;嘉興的粽子自是出名,烏鎮香市現場包制鹹蹄春筍粽鮮味十足。

春天裡,尋覓江南古鎮裡的民俗民味

清明小吃

而另處茶藝街古鎮廟會上的美食則是另一番景象,江南海北的美食琳琅滿目,冰糖葫蘆、紅糖麻糍、腸粉、涼粉凍、山粉圓、豆腐圓子、鴨血粉絲湯、煎餃、肉夾馍應有盡有,滿足吃貨的所有想象。

烏村農事·踏青春遊

童年的記憶裡,春天是屬于玩耍的。綠色的田野,明媚的春光,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都是獨屬于春天的美好記憶。在城市生活久了,好像連春光也變得少見了。“借佛踏春”,除了烏鎮西栅的龍形田油菜花開之外,與烏鎮西栅僅鄰500米的烏村正是風和柳如眉,日長蝴蝶飛,菜畦裡的小翠苗破土而出,烏村的草莓偷偷的泛紅了臉頰,靜靜等待着有緣人來采摘…… 四月的烏村,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香市期間,來烏村體驗久違的傳統農耕,與大自然來一番近距離接觸,感受江南春日的魅力。

春天裡,尋覓江南古鎮裡的民俗民味

農耕體驗

烏村裡,有孩子最愛的童玩世界:樂高積木館、樹屋等;這裡也有繁忙都市人夢想中的甯靜生活:捕魚、捉蝦、采菱,甚至在田間地頭勞動耕作。一價全包式的鄉村度假體驗,讓遊客做一回“現代鄉下人”,尋找讓心靈回歸的一方淨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