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中國制造”的卡通片,該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使之展現出中國文化的力量呢?卡通片要具有時代氣息,符合當代孩子的收看審美,才能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而卡通片裡所講的故事,更要接地氣、有生氣,才能讓孩子們在觀看時更有代入感,更容易看進去。
26集三維卡通片《夢娃》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取材于當代中國孩子“自己的事兒”。故事一開篇,二年級國小生李小寶誤打誤撞讓爺爺捏的泥人夢娃“活”了起來!還成為了自己的好朋友,隻要沒有大人在場,夢娃就會“活”過來,成為孩子們的秘密小夥伴。
8歲的小寶古靈精怪,他和爺爺一起生活。爺爺臉上總是挂着慈祥的笑容,疼小寶、捏泥人、下象棋是他現在退休生活的三大重心。小院裡還有一個滿嘴正宗天津話、心直口快愛咋呼、天天過得倍兒樂和的二伯和來自美國的“老外”傑克。而小寶最好的朋友是班長學霸“紐扣兒”和憨厚小吃貨二壯。“活”過來的夢娃成了一個有超能力的小精靈,可惜一見到炸糕就得意忘形,超能力也時靈時不靈。夢娃在和小寶的日常生活中,惹了不少麻煩,鬧出了一連串的笑話:為小寶的“班幹部輪換制”出謀劃策;一起想辦法對付“别人家的孩子”;用超能力把自己打扮成機器人和小寶一起宣傳環保;發動超能力“指揮”掃帚拖把幹家務賺零花錢;鼓勵小寶勇于承認錯誤,一起去博物館歸還鵝卵石;為了獻愛心,在小寶學校的跳蚤市場義賣自己舍不得吃的炸糕……重陽節的時候,為了拍一張給爺爺洗腳的照片,小寶和夢娃花樣百出地“指導”爺爺洗腳,卻害得爺爺犯了腿疼。在夢娃的提醒下,小寶學着爸爸的樣子,用熱水給爺爺泡腳緩解腿疼。這一幕被攝影師傑克用照片記錄了下來。
小寶向小夥伴炫耀,自己家的傳家寶是和博物館裡一模一樣的戰國水晶杯。沒想到被夢娃得意忘形,失手打碎了。小寶和夢娃向爺爺“負荊請罪”,得到了爺爺的原諒。可爺爺卻說那隻是個普通玻璃杯。小寶松了口氣,但又失望,原來自己家沒有傳家寶。小寶的拖延症總讓爺爺發愁,夢娃召開了一場“拖延症批評會”。書桌、衣櫃、作業本,都紛紛訴說小寶拖延症帶來的煩惱。夢娃也化身為醫生,給小寶開了“珍惜時間丸”“專心片”“成長責任注射液”。小寶終于認識到了拖延症帶來的危害。小寶告訴夢娃:真想世界上隻有我一個人,沒有爺爺的唠叨,沒有老師的批評,沒有小蔻的挑剔,那該多好啊!夢娃說可以幫他實作夢想。萬萬沒想到,“美夢”最後卻差點變成了噩夢。學校要演出課本劇《夢想小超人》,二壯想要扮演小超人,小寶“指揮”夢娃給二壯做示範,可導演的任務卻落在了班長小蔻的頭上。到底課本劇還能不能演出成功?這是個問題。老師給孩子們留了一道“舌尖上的作業”。小寶摩拳擦掌,小蔻躍躍欲試,二壯則覺得這次的作業正合心意。廚師二伯成了幾個孩子的輔導員。學做菜的過程也是人仰馬翻,夢娃還在一旁搗亂,自己動手做了一個迷你小炸糕。
在卡通片的故事裡,夢娃的身上有着普通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她經曆的是孩子們“自己的事兒”;她的視角則成為了串聯起整部卡通片的精神主線。每個故事都傳達了一種正确、積極的價值觀,而夢娃的“小”視角,代表的是兒童的視角;夢娃在人類世界裡的體驗,則是當代中國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投射。
夢娃“活”了過來,這樣充滿童心和想象力的設定,不但會讓小觀衆們收看時覺得神奇和有趣,更是摒棄了說教,用體驗和共情的方式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鮮活地傳達給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