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Xinhua.com
新華社太原9月16日電(記者王學濤)山西省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所近日釋出消息稱,去年,該研究所在編制永樂宮搬遷資料後,發現了近100件與永樂宮宗教活動有關的古文獻。經專家鑒定,五部孟元時期道教學科文書和一部或更早的同期道教銘文,對于研究孟遠時期所有真宗教的發展和永樂宮重建曆史具有重要價值,被指定為收藏一流文物。
永樂宮,原名大權陽長壽宮,是魯東濱故鄉山西省的大型道教重建,得到皇室的支援,是道教三大祖朝廷之一。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由于三門峽庫的建設,為避免洪水泛濫,永樂宮遷至現址進行保護,1961年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元杭尚渚省官付道士張來通牌照""袁陝西總經理付道士張志東牌照""元桂由皇帝福音丘仙門人通璇真人聖旨"是元代道士張來通通、張志東和于勝清的身份證件,在地域之間穿行,風格相似, 所有這些都引用了法院的神聖意志來準許宗教人員的活動,然後描述了通過的原因和被許可人的履歷,最後由儲存人和簽發機構繪制。
山西省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所所長奚九龍說,"元朝皇帝的通谛(包括信封)付給長春宮李振仁"表明,元朝的真正教義必須得到政府的認可才能被否定,反映了元朝統治階級對宗教的嚴格管理制度。永樂宮得以将這一殊榮保留給整個真教的第四個教義李振昌的謹慎程度,凸顯了整個真宗教對永樂宮的高度重視。"太上洞玄靈寶無功人文"隻儲存了後半卷,麻紙包裹,紙上刻着:"這卷卷從太陽廟山脊裡面向西吻。放置在太陽神廟之吻中的珍貴書籍的宗教意義需要進一步研究。
"這些珍貴的紙質文物的發現,為深入研究道教,特别是孟遠時期的全真使命、教法和齋戒制度,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習近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