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草木生發,萬物生長,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季節。因為陽氣上升,人體内的許多器官蓄積内熱,這些内熱散發出來以後,人體就會出現春燥,進而誘發諸多不适。而今大多數人都在居家防疫階段,不妨試試刮痧來去除身體不适。一塊刮痧闆,半個老郎中刮痧保健其實并不難,像梳子、搪瓷杯蓋子、甚至是勺體圓潤的勺子,都可以用來刮痧,簡單易操作。1普通感冒: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頸後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處,低頭時更明顯。穴位詳解請檢視下表方法:從上向下刮拭,一般每次5~10分鐘,以頸後部感覺發熱為宜。2腰痛:手部+後背
方法:在後腰處先塗刮痧油,然後從上向下緩慢刮拭脊柱兩側。腰在手上的反射區在手背正中間,可先塗少許刮痧油,再沿手腕到中指指尖緩慢刮拭。邊刮邊尋找有疼痛、結節、肌肉緊張僵硬的區域,每次刮拭15~30分鐘即可。3乳腺結節:梳雙乳方法:塗少許潤膚乳,然後将刮闆與胸部保持45度角,從乳房下方的乳根部位緩緩刮向乳頭方向,力度柔和,以感覺舒适為宜,每次5~10分鐘即可。提示:乳頭乳暈及乳部不明原因腫塊禁刮。4腸胃不好:刮天樞
天樞穴:位于臍旁兩寸。穴位詳解請檢視下表。普通腹瀉:普通輕微腹瀉者可用刮闆逆時針揉按天樞穴,或點揉中脘穴(臍上4寸)。便秘:用刮闆順時針方向揉動天樞穴,令腹内有熱感為宜。5眼睛幹澀:刮眼眶方法:眼睛疲勞時,可用刮闆逐一點揉眼周的睛明穴(内眼角)、攢竹穴(眉頭)、魚腰穴(眉毛中間)、太陽穴(外眼角),每個穴位1~2分鐘。也可以用刮闆直接輪刮眼眶,起到舒緩疲勞、明目的功效。6精神不振:百會穴+太陽穴百會穴: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穴位詳解請檢視下表。
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方法:第一,把梳子由前發際從前向後梳,早晨一梳腦子就清醒了;第二,由頭正中間,向各個方向刮,以百會穴為中心,全頭放松刮;第三,頭正中向前刮,頭正中向後刮,頭兩側太陽穴向後刮。促進頭部血液循環,使頭腦清醒,有利增強記憶力。提示:沒事就刮一刮或揉一揉,但力度要輕。7頸肩疼痛:風池穴+肩井穴風池穴: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頭一低腦後的兩個坑就是這個穴位。
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
方法:風池從上向下貼着皮膚刮,一直刮到肩井穴,然後沿着肩膀的方向,由裡向外刮,有肉的地方三十下,沒肉的地方就二十下。提示:用手腕調整角度,前臂做移動,帶動刮痧闆刮拭。8補血養肝:血海穴+三陰交血海穴:屈膝,用掌心蓋住膝蓋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
三陰交:位于小腿内側,踝關節上4指。
方法:由下肢内側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陰交穴,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一次刮完,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形成為止。常刮三陰交能夠起到補血養肝的目的。提示:下肢刮痧先刮外側,由上向下,再刮後側(膀胱經的位置),然後再刮内側。9春季實火:太沖穴+行間穴症狀:牙龈疼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口渴欲飲、煩躁易怒、小便黃赤、大便幹結、舌紅苔黃行間穴:在足背側,第一、二趾間。
内庭穴:在足背側,第2、3趾間。
方法:刮痧時用刮痧闆的鈍角處,先點按行間穴、内庭穴各1—2分鐘,然後從下往上刮(可配合刮痧油或按摩油),在能夠承受的範圍内力道可以大一點,刮至出痧或刮50下即可。10春季虛火:背五條症狀:面色潮紅、口渴不欲飲、幹咳少痰、低熱、舌紅少苔、五心煩熱方法:要刮背五條,包括背部正中間的督脈、督脈旁開1.5寸,即2橫指的膀胱經第一側線、督脈旁開3寸,即四橫指的膀胱經第二側線。
刮痧時按壓力要小,速度要慢,每一闆的刺激時間較長,能使人體正氣得以鼓舞,使低下的功能恢複旺盛。
3種痧色,對應不同病症
痧色鮮豔:如果紅色不是很深,說明體内有風寒的表現,這也是最正常的顔色。
痧呈紫紅色、暗紅色:這種情況多表明體内有濕熱。
痧為紫黑色:說明體内瘀滞比較嚴重。痧印的輕重并不完全與疾病相關,會慢慢潰散,是以不必過分擔心。
哪類人群不适合刮痧?哪些位置不能刮?我們也要知道。
1、頸部兩側不能刮中醫臨床發現,頸部刮痧存在一定風險,特别是頸部兩側一定不要輕易刮痧!這是因為,胸鎖乳突肌的中部分布有頸動脈窦,頸動脈窦屬于壓力感受器,如果給予刺激,會引發血壓驟降,讓人眼前發黑、頭暈目眩。持續對其進行刺激的話,有可能引發較為嚴重的後果,本身就身體狀态不好的人尤其要注意。刮痧時要避開頸部兩側區域,推拿按摩也是如此。
2、禁忌人群不能刮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年老體弱、皮膚過敏、白血病、過敏性紫癜、血小闆減少症、癌症、皮膚炎,或皮膚上有傷口、疤痕的人,以及孕婦、女性處于月經期,都不适合刮痧當然,即使是健康人群,也不能每天都刮痧。一定要讓身體有個恢複期,等上一次刮痧的痕迹消失後再進行。
刮痧小技巧1、手拿刮闆,刮闆前進的方向跟皮膚的角度成45°或者更小,越平刮起來越舒服,不要去鏟。
2、很多人認為刮痧刮痧一定要刮出痧來,出痧越多越好,楊老師指出這是不正确的。人在感冒、發燒、疲勞的時候刮痧容易出痧,健康的人不太容易出痧,隻是皮膚潮紅。
3、刮痧不能來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應單方向刮拭,盡可能拉長刮拭距離。這樣是順着動脈血液循環的方向刮,才能促進血液循環。
4、每次刮3~5個部位為宜,每個部位刮3~5分鐘,最長不超半小時。
5、力道不同也會産生不同效果,輕刺激是“補”,強刺激是“瀉”,一般人不知自己體質是實是虛,拿捏不準該補該瀉,就保持力道平均,這叫“平補平瀉”。第一次刮完等3~5天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
6、刮痧之後要選擇溫通發汗類飲食,且不宜受風,一小時内不建議洗澡。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