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三月三”民俗文化廟會自13日開幕以來,便吸引了衆多市民遊客紛至沓來逛廟會、品美食。

圖上的美食便是黃家烤肉,黃家烤肉是濟南名吃制作材料有健康活豬、大茴香、小茴香等。起源于明末清初,由黃氏家族創制,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黃家烤肉整豬烤制,以其皮黃酥脆、外焦裡嫩、肥而不膩、久放長存聞名于世。
黃家烤肉是山東傳統風味名吃,與章丘大蔥、龍山小米、明水香稻并稱“章
丘四大特産”。
著名的黃家烤肉,發源于章丘古城--繡惠鎮。黃家烤肉系明末黃氏祖傳,迄今300餘年的曆史,因其整豬烤炙,制作工藝獨特,皮酥柔嫩,清香可口,早在清朝時就頗有名氣,并由著名商賈孟洛川帶入宮廷,受到慈禧太後的褒獎。
傳說早在元朝,章丘市黃家灣有一個姓黃的在朝中做武官,因打了敗仗被貶回原籍。其随從中有一蒙古人經常點燃樹枝烤羊肉吃,鮮美的味道吸引了很多人。
黃家是以受到啟發,也經常烤肉吃,不過,因為此地世代養豬,主要是烤豬肉吃,而且是将豬肉割成塊烤。到明朝末年,終于發展到用特制的爐子烤整豬和以烤肉謀生。是以,自明朝迄今,黃家烤肉已有近400年曆史了。
在黃家烤肉的發源地—章丘市繡惠鎮東北隅村也流傳着這樣的傳說:明洪武二年(1369年),黃氏先祖黃誠兄弟三人,一筐一擔從冀州(今河北省)棗強縣黃家窯遷來山東,定居在章丘縣城。
先祖一家初來異鄉,生活窘困拮據,終年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為了養家糊口以補生活,就到城外山上獵些野味來賣,後來又烤成熟食叫賣。
時間久了便熟能生巧,所燒野味愈來愈鮮美,頗受顧客歡迎。過了幾年,野味越來越少,而且山雞野兔之類肉少利薄,是以他們便把眼光轉向家家豢養的豬。
但豬肉不比野味,膘厚脂肥,燒成後黑漆皂光,不是烤化烤焦,就是半生不熟,不好看也不好吃。後來他們琢磨用土坯圍成爐,将肉吊在裡邊焖烤,初步解決了不熟和烤焦的沖突。
随着不斷摸索、改進和加工,黃家烤肉終于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肴。
黃家烤肉是濟南傳統風味名吃,以鮮香味濃,皮酥肉嫩,肥而不膩,聞名于省内外。
黃家烤肉在清鹹豐年間名聲極高,銷量頗為可觀,黃家灣制作烤肉的人家也增多了,清末宣統年間已有四五家制作和經營烤肉,民國時期黃家灣有人在濟南城裡院前開設異香齋烤肉店,商埠區工商業有較大發展後,異香齋遷至經二路緯四路經營。
現今市場開放以來,烤肉又受到人民大衆的喜愛,經營烤肉的店鋪也日漸多了起來,由于機械化生産的滲透,使黃家烤肉的制作技法和制作技術日臻完善,并以此豐富消費者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