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作者:憑蘩之鏴

本文轉載至《兵器》雜志2002年02月刊并經适當編輯。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二戰德軍空降兵

納粹德國的空降部隊,或者叫作“傘降獵兵”(Famscbirmiager),建立于20世紀30年代。和其他的德國武裝部隊不同的是,這支部隊按照精銳部隊的要求進行訓練,專門用于特種作戰。他們不但擁有和德國陸軍部隊一樣的輕型機動車輛,還能夠利用傘降和專用滑翔機進行機降突襲,取得出其不意的戰果。但是在整個二戰期間,尤其是到了後期,這些士兵施展他們特種作戰技能的機會卻不是很多。在東線、北非和意大利以及在諾曼底登陸和“市場花園”行動裡,德國空降兵們很多時候充當了“救火隊”的角色。哪裡形勢危急,哪裡往往就有德國傘兵的身影。無論是作為傘兵進行空降突擊行動,還是作為精銳步兵鎮守戰略要沖,他們參加的戰鬥大多成為後世津津樂道的經典。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德國空降兵部隊司令科特・斯圖登特将軍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攻打丹麥和挪威

1940年4月,德國入侵丹麥和挪威,德國空降部隊在戰役中初露鋒芒。丹麥、挪威扼守海上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35年丹麥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基本未作戰争準備。而挪威隻有6個分散在各地的步兵師,外加一些老舊艦艇和飛機,其防禦多半是指望英國派遣的遠征軍。希特勒決定在向西進攻英、法之前,首先占領這兩個國家,使德國海軍能暢通無阻地進出北海和大西洋,保證德國進攻西歐時“後院” 的安全。同時,瑞典至德國的鐵礦供應線也能獲得充分保障。這一入侵計劃代号是“威塞爾演習”。1940年4月9日淩晨,德軍空降兵分3路向丹麥和挪威的4個機場發動空降突擊。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1942年4月20日,柏林閱兵時的德國“傘降獵兵”。

第1路德軍空降兵直撲丹麥奧爾堡的機場及沃爾丁堡大橋。5點半,德國空軍第1運輸機大隊第8中隊的容克一 52運輸機運載着空降兵第1團第4連向丹麥飛去。7時左右,1個排的傘兵在丹麥北部奧爾堡的兩個機場上空成功傘降。在德軍傘兵的突然襲擊下,丹麥軍隊未作任何抵抗。德軍輕松奪取了這兩個重要機場,随後這兩個機場便成了德軍向挪威空運部隊和物資的中轉站。第8中隊的其他容克式飛機越過波羅的海,一直飛往沃爾丁堡大橋,這是連接配接丹麥福斯特島利斯蘭特島的重要橋梁,也是連接配接哥本哈根的惟一通道,全長3.5千米。德國傘兵的任務是要把這座大橋完整無損地搶到手,并且堅守到大部隊到達。第1團第4連的指揮官格立克上尉起飛前倉促研究了僅有的一點資料:一張不太可靠的地圖,還有一張印有這座大橋的彩色明信片。現在,在清晨燦爛的陽光下,長長的沃爾丁堡大橋就在前方。6點15分,沃爾丁堡鎮的市民們被德國飛機低沉的“嗡嗡”聲吵醒。他們還沒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空降就開始了。在運輸機裡,格裡克上尉發出跳傘信号。艙門向下翻開,傘兵們一個接一個跳出機艙。機艙内很快空無一人。格裡克降落在通向鐵橋的鐵道路基旁,周圍沒有槍聲,也沒有警報聲。他指令把機槍架在路基上,掩護其他人安全降落。丹麥人似乎還沉睡在和平的夢境之中。德國傘兵掙脫身上的傘繩後顧不上打開空投的武器箱,隻用随身佩帶的手槍就沖進了營房。數分鐘内就解除了丹麥人的武裝。一個班的傘兵騎着繳獲的自行車,迅速奔到橋上。守橋的士兵見大勢已去,一槍未放就投降了。令傘兵驚奇的是,沒過多一會兒,德軍第305步兵團的先遣隊已經從大橋對面沖了過來。原來他們按計劃乘舢闆登陸,一路上也沒遇到抵抗,順利到達橋頭。随後,德國主力部隊通過沃爾丁堡大橋長驅直入丹麥腹地,占領了童話之都哥本哈根。開戰僅4個小時,丹麥便宣布投降。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德國傘兵準備跳傘時,要雙腳分開站在艙門口,兩隻手緊緊地扣住門框兩邊,努力保着平衡、等待着“跳”的指令。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傘兵跳傘時,要頭朝前躍出機艙,盤旋着垂直下降.身體完全舒展開,等待着降落傘被引導繩拉開。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德國傘兵成功跳傘6次後,會被授予空降兵徽章――隻攥着納粹徽章的鍍金雄鷹,還有橢圓形的銀質花環做外框。

挪威的情形就有所不同,雖然挪威軍隊在訓練有素的德國空降兵面前處在絕對劣勢,但仍然進行了頑強抵抗。德國第1傘兵團第3空降連負責攻占挪威的重要港口斯塔萬格的蘇拉機場。雖然德國空軍已經對機場的守衛部隊進行了轟炸,挪威士兵依然堅守陣地,并且連續地向空中的德國傘兵開槍開炮。擔負掩護和支援的梅塞施米特一110戰鬥機大都已返航,幸好有兩架迷航的戰鬥機姗姗來遲,恰好立即投入戰鬥,給正在落地的德軍空降部隊提供了火力支援。由于風向問題,很多德國兵都偏離了空降區,挂在了樹上,成了随時會被敵方火力擊中的靶子。他們拼命把自己解開,一個個重重地摔在地上,不少人是以受傷。機場周圍的火力比較猛烈。空降兵們甚至無法接近一起空投下來的武器包,直到這些德國兵聚攏起足夠大的 一支隊伍,并找到了支援武器以後才逐漸掌握了戰場主動權。挪威軍隊的主要支撐點是機場邊上兩個堅固的碉堡。傘兵們設法将手榴彈投進碉堡的槍眼。空降兵經過半小時的戰鬥,占領了機場, 接着清除了設定在跑道上的障礙物。增援部隊随後由容克一52飛機運到。機場完全被德國人控制了。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德軍空降兵打開空投罐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在主攻方向上,第1傘兵團第1、2連飛往挪威首都奧斯陸附近的福内布機場,第一波29架運輸機在飛越斯卡格拉克海峽時,遇上濃霧,被迫改在剛占領的丹麥奧爾堡機場降落。20分鐘後,增援福内布機場的第324步兵團第2營已接近目标。指揮官瓦格納上尉雖然接到了返航指令,但并不知道第一波傘兵行動由于天氣原因被取消。他猜想這也許是挪威人的詭計,是以未予理睬。他率領機群繼續前進,設法在陰沉的雲霧中飛向目标。他們飛出雲層後發現奧斯陸附近能見度良好,前導機組已經到達福内布上空。瓦格納盤旋觀察了一周,這是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型機場,有兩條混凝土跑道,跑道終點是一片水域。幾架梅塞施米特一110戰鬥機正在機場上空盤旋,襲擊機場内的飛機和附近的守軍陣地。瓦格納發出了着陸信号,容克運輸機開始以小半徑盤旋進場着陸。當瓦格納的飛機在跑道上滑行時,被突然射來的猛烈火力擊中。瓦格納中彈身亡,副駕駛急忙加大油門,把飛機又拉了起來。負責空中掩護的德國戰鬥機在油料将盡的時候,幹脆大膽地直接降落到機場上,他們使用飛機上的機槍壓制守軍,掩護了第324步兵團的機降行動。着陸之後,機降步兵和戰鬥機機組人員一起向守軍發起進攻,并奪取了挪威人的防空陣地,控制了機場。随後,他們堅持了3小時,終于等來了運載援兵的飛機。由于挪威人的激烈抵抗和惡劣天氣,直到當天晚上,德軍第324步兵團的3000多名上兵才全部着陸。

而此時進攻奧斯陸的德國登陸部隊也遭到挪威海防部隊堅強阻擊。嶄新的德軍重巡洋艦“布呂歇爾”号被擊沉,護航艦隊也遭到英國艦隊的沉重打擊。第一次登陸以失敗告終。由于形勢危急, 占領福内布的空降部隊決定采取大膽戰略,以1500人排成進軍方隊,在空軍的掩護下,以占領者的姿态沿着主要街道浩浩蕩蕩開進奧斯陸。挪威當局措手不及,人心大亂,停止了有組織的抵抗。德空降部隊占領奧斯陸後,緊接着從背後進攻該市港口,使登陸部隊迅速上岸。随着塗有鐵十字的坦克、裝甲車隆隆開進市區,德國人終于站穩了腳跟。在其他地方,挪威人也進行了艱苦的抵抗,但是最終都被德國人擊敗。

這次作戰史稱“搶占挪威”,其實就是和英國人賽跑。正因為有了精銳的空 降兵,希特勒才能後發先至,占領挪威,繼而控制了整個北歐。德軍在丹麥、挪威的空降作戰中,共損失運輸機170餘架,空降部隊傷亡近千人。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傘兵着陸後,從空投的武器箱中拿取武器彈藥,傘降時他們一般隻随身攜帶手槍。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德國傘兵在挪威福内布機場強行着陸後,迅速向守軍發起進攻。

進攻埃本・埃馬爾要塞

在德國入侵低地國家(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的戰役中,德國空降兵被賦予了新的重大任務。在荷蘭,他們奪取了一些重要橋梁。在比利時,他們受命去摧毀一條由重裝甲要塞組成的防線,其中包括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超級要塞埃本・埃馬爾。埃本・埃馬爾要塞是比利時東部防禦體系的核心,建築主體建立在奧伯特運河北岸150英尺高的一個花崗岩高地上,當時被稱為歐洲最堅不可摧的防禦陣地。要塞裡面有7千米長的走廊、梯子和戰壕,防守部隊有1200人,主要的武器有安裝在旋轉式裝甲炮塔内的120毫米火炮兩門,75毫米火炮16門,60毫米反坦克炮12門,高射炮6門,輕、重機槍37挺。由于要塞中設計了大量通道,守軍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從營房進入戰位。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從埃本・埃馬爾要塞眺望奧伯特運河

為保證拿下這個要塞及附近的三座橋梁,德國空降兵組建了一支特殊部隊,被稱為科赫突擊團,以其出色的指揮官沃爾特・科赫上尉而得名。該部隊包括第1空降團第1營,第1空降團先鋒營和一支滑翔機部隊。突擊團共計500人。針對埃本・埃馬爾的地形特點,計劃使用滑翔機将突擊隊直接降落在要塞上面。為了執行攻占埃本・埃馬爾要塞及附近橋梁的任務,科赫突擊團兵分四路,分别以其襲擊的目标命名。襲擊要塞的部隊由一名工兵軍官、爆破專家威茲格上尉率領。這支部隊隻有83名上兵和兩名軍官。整個行動共調集了11架滑翔機,飛行員是從德國滑翔機部隊中精選出來的。1940年5月9日夜,科赫突擊團乘卡車來到科勞格・奧斯特海姆機場準備出發。當晚,第3突擊組的指揮官彼得・阿倫特軍士長對他的部下們說:“弟兄們,我們明天早晨就要行動,我們必須證明自己沒有浪費時間,而且學到了應該學會的東西。”他要求部下好好休息,因為在敵人的火力下是無暇休息的。次日晨,空降兵們全副武裝登上滑翔機。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進攻埃本・埃馬爾要塞示意圖

4點半,滑翔機準時起飛。當到達指定位置的時候,牽引滑翔機的容克一52發出信号,牽引繩解脫,滑翎機向着地面小幅度盤旋着下降。每個空降兵都能感覺到坐在他後面的人緊緊地壓在他的背囊上,等待着不可預知的着陸沖擊。德國人的運氣不錯。飛行員們艱難地把他們脆弱的滑翎機降落在了目标區裡,飛機幾乎報廢,但隻有幾名空降兵受了些輕傷。阿倫特一着地,立刻引導另外4架滑翎機向自己的位置降落。德國飛行員成功地把滑翔機降落在距離要塞不到50米遠的地方,空降兵們抓起裝滿炸藥的背包沖出機艙,飛速越過比利時人的輕武器火力網,攻到了要塞城下。其他方向的德國空降兵也沖到要塞的牆下,子彈和迫擊炮火力立刻覆寫了他們原先的位置。兩名德國空降兵設法接近了裝甲炮塔,用炸藥在炮塔壁炸開一個大洞。阿倫特率部向裡面沖擊,制服了反抗的比利時士兵,控制住炮塔。奪取橋梁的各個戰鬥組分别在各座橋梁的西頭着陸,從比利時人背後進行襲擊。除坎尼橋被守軍破壞外,其餘各橋均完好無損地被占領。7點,第2梯隊開始傘降,突擊隊的力量得到增強。在要塞外面,戰鬥仍在繼續,德國人發起一波又一波的進攻。雖然要塞的大部分還控制在比利時人手裡,但是7座炮塔已經全被摧毀,12門75毫米和兩門120毫米的火炮已經無法使用。阿倫特和他的部下毫不停歇地繼續進攻。直到比利時士兵被消滅或投降為止。有些機槍工事還在開火抵抗,德國人把50千克炸藥放置在工事的混凝土外牆邊,把工事和勇敢的守衛者們都炸上了天。上午,幾乎所有的主要工事都被德國人占領,被占領的堡壘和炮塔成了德國傘兵的掩蔽所。但是比利時人仍然占據着工事的一部分,英勇抵抗。德國人先是向三号支撐點發動直接突擊,但是被猛烈的火力打得擡不起頭,他們隻好撤回來。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滑翔機着陸後,德國傘兵迅速展開攻擊行動。

到了下午,比軍第7步兵師組織了一個步兵營向德空降部隊進行反擊,一個炮兵團向要塞頂部的空降兵進行火力襲擊,勢單力孤的德國空降兵有些難以支撐。威茲格要求德國空軍派出“斯圖卡”轟炸機對要塞進行空襲,以減輕傘兵們所受的壓力,并徹底斷絕比利時人的希望。很快,德國轟炸機群趕到,埃本・埃馬爾要塞陷入一片火海。在德國人的猛烈轟炸下,磚塊和石頭被炸成粉末,像濃霧一樣彌漫在空氣裡。對要塞的守衛者來說,這場景猶如地獄。而德國空降兵卻在逐漸降臨的夜幕中發起了新的攻勢。當夜,德國空降兵分散行動,成功摧毀了3個強大的支撐點。夜間,一個工兵營渡過運河,第二天淩晨登上要塞,在空降兵的協助下,對要塞的地下工事、坑道等進行了連續的爆破。得到增援的德國空降兵對剩餘幾個包圍圈裡的比利時守軍再次發動強攻。很多比利時上兵在爆破和轟炸時就已經戰死,幸存者們陷入了絕望的境地。1940年5月11日下午,戰場上安靜下來,最後3個比利時的支撐點停火投降。大約1000名比利時官兵投降,其中包括要塞司令卓特蘭德少校。德國隻投入了85名空降兵,其中隻有20人受傷,6人陣亡。德第6集團軍從這個缺口向比利時快速推進,于5月17日占領了比首都布魯塞爾。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埃本・埃馬爾要塞的雙聯裝120毫米炮,上面還殘留着炸藥爆破的痕迹。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希特勒與攻占要塞的騎士十字勳章獲得者們合影。前排右起第一人是沃爾特・科赫,他右邊是魯道夫・威茲格。

摧毀“荷蘭要塞”

荷蘭為抵禦德軍入侵,建立了包括3道防線在内的防禦體系:首先是在邊境地區構築有一般的築壘陣地;爾後是哥雷比一皮爾防線,有10個步兵師依托哥雷比一皮爾防線組織防禦;最後是“荷蘭要塞”,即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烏德列支和海牙一線,這一地區海灣、河流密布,構成了良好的天然障礙。作為歐洲首批進行戰争動員的國家之一,荷蘭政府在大戰爆發的第二天就下達了戰争動員令。由于從5月初就接到德軍将要進攻的警告,荷蘭當局采取了一些反空降措施,如在各機場的跑道上和公路的重要地段埋設地雷和其他障礙,加強了城市、機場的守備力量,并着重加強了防禦點的對空火力。

1940年5月10日淩晨,德國開始行動。德空軍首先襲擊了荷蘭、比利時、法國的40多個機場,一舉奪取了制空權。幾乎在空襲的同時,運載第一批傘兵的運輸機開始起飛。5時30分,第18集團軍向哥雷比一皮爾防線發起進攻。很快,阿姆斯特丹、安德萊赫特、鹿特丹等幾座城市的重要橋梁和機場被德國空降兵奪占。執行突擊任務的是德第7空降師的4000名主兵和第22機降師的1.2萬名士兵。盡管荷蘭軍隊奮勇抵抗,但德國空降兵還是用出色的部署和戰術技巧奪取了目标。在鹿特丹市,市民們驚恐地看到德國人降落在足球場上,然後以閃電股的速度奪取了莫茲橋。

為了奪占鹿特丹附近重要的維列姆大橋,德軍安排了兩支空降分隊。一支是第16機降團11連利部分工兵,約120人。他們在5月9日夜裡,潛入到奧耳登堡附近的次維舍南浴場,登上12架水上飛機。5月10日清晨,這些水上飛機沿着馬斯河,以離水面幾米的高度超低空進入,降落在維列姆橋下的水面上。工兵爬上橋墩,拆除了橋上的炸藥。荷蘭人萬萬想不到德軍從橋下冒出來,數分鐘内奪取了大橋。德國空降兵随後乘橡皮筏登岸并在橋兩頭築起了橋頭堡,阻擊荷軍的反擊。另一支分隊是第1傘兵團第11連,約60人。他們在河北岸不遠處傘降着陸,機智地截住幾輛市内公共電車,迅速趕到河邊,加強了橋上的德軍。不久,在瓦爾港機降的第16團3營經過激烈的巷戰穿越市區,到達馬斯河畔,進一步增強了扼守維列姆大橋的力量。維列姆大橋失守後,荷蘭軍隊隻能從岸邊陣地和附近建築物上向大橋進行猛烈射擊,還出動炮艇對橋頭進行火力封鎖,但德國空降部隊始終牢牢控制着大橋。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占領橋梁後,德國傘兵快速地拆除守軍安裝的炸藥。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德軍用MG54機槍壓制大橋的守軍,掩護自己的傘兵沖鋒。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奪取大橋後,傘兵馬上轉入防禦,以確定地面部隊的順利進攻。

奪取梅爾韋德大橋的是德第1傘兵團第3連。傘兵着陸後當即占領了大橋,并拆除了橋墩上安放的炸藥,但在激烈交火中連長陣亡。由于梅爾韋德橋附近建築布局複雜,并非常靠近橋頭,荷軍利用有利地形進行反擊,将大橋奪回。于是德軍将第1傘兵團主力和在瓦爾港機降的另一個步兵營投入作戰,雙方進行了反複争奪。兩天以後,擔任正面進攻的第18軍團的先頭裝甲部隊穿越被德國傘兵奪取的莫爾迪吉克橋,到達馬斯河邊。在勸降無效的情況下,德國空軍在5月14日對鹿特丹的古老市區進行了野蠻轟炸,鹿特丹市中心被毀并造成大量平民傷亡。荷蘭軍隊當日宣布停火投降,政府及皇室成員流亡英國。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1940年5月10日,荷蘭。德國空降兵向莫爾迪吉克大橋發起沖擊。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鹿特丹郊外,與德軍第9裝甲師接上頭的德軍傘兵。

正是由于荷蘭守軍有反空降準備,德軍在荷蘭的空降作戰受到空前損失,空降兵傷亡4000餘人,甚至參戰的斯圖登特将軍本人也中了流彈,受重傷。偷襲海牙的空降作戰則完全失利,許多傘兵被俘,幾乎損失了全部的運輸機。在鹿特丹的空降雖然取得成功,但也傷亡慘重。對荷蘭的空降行動,德國人投入的430架容克一52運輸機損失了2/3,而這些飛機的飛行員大多是臨時征調來的航校飛行教官。這些人傷亡所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至少嚴重削弱了培養德國空軍後備人員的力量。(待續)

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上)

1940年5月,德國空降兵奪取莫爾迪吉克大橋後押送俘虜。荷蘭士兵進行了頑強抵抗,一度奪回部分陣地。

本文下半部分請浏覽此連結:希特勒的“綠色魔鬼”——納粹德國的“傘降獵兵”(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