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志.魏書.徐晃傳

作者:夢成講壇

徐晃字公明,河東郡楊縣人。在郡中作吏,随車騎将軍楊奉讨伐賊寇有功,被任命為騎都尉。李莈、郭汜在長安發動叛亂,徐晃勸說楊奉,讓他和皇帝回洛陽,楊奉聽從了他的計策。獻帝渡過黃河到達安邑,封徐晃為都亭侯。

到洛陽以後,韓暹、董承天天争權奪利,勾心鬥角,徐晃便勸說楊奉歸順曹操,楊奉聽從了他,又反悔,曹操到梁地讨伐楊奉,徐晃便投奔了曹操。曹操授予徐晃兵權,派他出擊卷縣、原武的賊寇,大獲全勝,升任裨将軍。

随曹操征伐呂布,徐晃單獨逼迫呂布的将領趙庶、李鄒等人投降。又同史渙在河内郡斬了眭固,随同曹操大破劉備,又随曹操打敗顔良,攻取白馬城,進軍到延津,大敗文醜,徐晃被任命為偏将軍。

以後又同曹洪攻打氵隐強的賊寇祝臂,大破敵軍;同史渙在故市攻打袁紹的運糧車隊,因為功勞最多,被封為都亭侯。曹操包圍了邺縣,攻破了邯鄲,易陽縣令韓範佯裝獻城投降負隅頑抗,曹操命徐晃進攻。徐晃來到以後,把一封信縛在箭尾射入城中,為韓範陳說利害,韓範悔過投降了徐晃。

徐晃随即勸曹操說:“袁譚、袁尚都沒有被打敗,那些沒有攻取的城池都在看風使舵,今天要是滅了易陽,明天各城就要拼死守禦,恐怕河北就沒有平定的日子。希望您允許易陽投降為别的城做個樣子,那麼各城就都會望風而降。”曹操認為很對。

徐晃又單獨率兵讨伐毛城敵寇,設定伏兵大舉襲擊,攻破了三個駐地。再次随曹操在南皮擊敗袁譚,讨伐平原郡的叛軍,平定了該郡。又随曹操征剿蹋頓,被封為橫野将軍。

再跟随曹操讨伐荊州,徐晃單率一支軍隊屯紮樊城,又讨伐中廬、臨沮、宜城的賊寇。再與滿寵到漢津征讨關羽,與曹仁在江陵攻擊周瑜。

建安十五年,徐晃統兵讨伐太原郡叛軍,包圍大陵,拔取了城池,殺死敵帥商曜。韓遂、馬超在關右謀反,曹操派徐晃屯駐汾陰安撫河東郡,賜給他牛酒,讓他為祖先上墳。

曹操到潼關,擔心不能渡過黃河,找徐晃詢問。徐晃說:“主公大兵在此地,而敵人不另派兵駐守蒲阪,可見是失策。現在給我一支精兵,從蒲阪津渡河,去充當全軍的先頭部隊,截斷敵軍,就可以抓獲敵人。”曹操說:“好。”派徐晃率領騎兵、步兵四千人過河。

徐晃領兵挖塹立栅還未站穩腳跟,敵将梁興率五千多騎兵、步兵來進攻,被徐晃擊退,曹操大軍得以渡河,于是打敗了馬超的勢力。曹操派徐晃與夏侯淵平定阝俞麋、涉縣的各部落氐族人,同曹操安定會師。曹操回邺縣,派徐晃與夏侯淵平定涉縣,打敗夏陽的賊寇餘黨,斬了梁興,使三千多戶投降。

  再随曹操讨伐張魯,另派徐晃去征剿椟、仇夷各處山上的氐族人,他們都投降了。徐晃升任平寇将軍,解除了将軍張順的被圍困境,攻破了賊寇陳福等人的三十多個屯兵據點。

曹操回到邺縣,留下徐晃與夏侯淵在陽平關防禦劉備。劉備派陳式等十多個營的部隊斷絕了馬鳴閣道,徐晃從岔路攻伐,大破陳式的隊伍,敵人被迫自己跳入山谷,死了許多人。曹操聽說後,非常高興,讓徐晃持節,釋出通報說:“這一條閣道是漢中的咽喉險要之地,劉備想斷絕内外聯系,奪取漢中。将軍這一舉粉碎了劉備的計劃,真是妙計中的妙計啊!”

曹操于是親自到陽平關,帶出漢中的各路軍馬,又派徐晃協助曹仁讨伐關羽,在宛城駐軍。碰上漢水泛濫,于禁的部隊被淹,關羽在樊城包圍了曹仁,又在襄陽包圍了将軍呂常。徐晃的部下大多是新兵,很難同關羽作戰,便進軍屯駐在陽陵陂。

曹操又傳回來,派将軍徐商、呂建等人去見徐晃,傳令說:“必須等兵馬全集中,再一起向前出去。”敵軍在偃城屯紮,徐晃到達後,設計挖掘塹壕,作出要截斷敵人後路的樣子。敵軍燒毀自己的營寨逃跑了。徐晃占領偃城,兩面營寨相連,又稍微前進到距離敵人的包圍圈三丈左右的地方,沒有進攻。曹操前後派殷術、朱蓋等一共十二營的部隊到徐晃這兒來。敵人的圍頭有兵屯駐,另外還在四冢駐軍。

徐晃揚言要攻打圍頭的守敵,卻秘密地進攻四冢,關羽看到四冢要被攻破,親率五千步、騎兵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去,徐晃便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沖入敵圍,大破敵軍,很多人自投沔水而死。

  曹操傳令說:敵人塹壕鹿角層層包圍,将軍作戰全勝,攻陷敵圍,殺死俘虜大批敵寇,我用兵三十多年,加上聽到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也沒有長驅直入沖進敵人重圍的,而且樊城、襄陽的被包圍,比起戰國時的莒城、即墨,情況要嚴重得多,将的功勳,要超過孫武和司馬穰苴。

徐晃整頓部隊回到摩陂,曹操出城七裡迎接徐晃,設宴慶祝。親自舉杯向他勸酒,慰勞他說:“保全住樊城、襄陽,都是将軍的功勞。”當時各路人馬都集中到一起,曹操巡視各營,士兵都離開隊列觀看曹操,有徐晃的軍營整齊,全體将士站在隊列中不動。

曹操歎息說:“徐将軍可以說是有周亞夫的風度了。”曹丕即王位,封徐晃為右将軍,晉封逯鄉侯。曹丕即皇帝位後,又晉封楊侯。同夏侯尚到上庸讨伐劉備,打敗敵人。文帝命徐晃鎮守陽平關,轉封他為陽平侯。

魏明帝即位,徐晃在襄陽抵禦吳将諸葛瑾,朝廷為他增加食邑二百戶,連同以前的共三千一百戶。病垂危,遺囑用平時穿的衣服收殓他。徐晃為人小心謹慎、作風儉樸。統率軍隊往往不是依靠偵察,先作好不能打勝仗的準備,然後才開始作戰,窮追不舍,争取實利,将士常常顧不上吃飯。

  徐晃常歎息着說:“古人顧慮遇不上英明的君主,現在幸而讓我遇到了,應該建功效力,哪用自己誇耀自己呢!”始終不多交朋友。

  230年去世。朝廷賜予壯侯的谥号。他的兒子徐蓋承襲了爵位。徐蓋死後,兒子徐霸襲爵。明帝分給徐晃食邑,封他兩個兒孫為列侯。

起初,清河的朱靈在袁紹手下擔任将軍,曹操征讨陶謙的時候,袁紹派朱靈統率三個營援助曹操,作戰有功。袁紹所派來的那些大将大多要被送回。朱靈說:“我閱人很多,沒有像曹公這樣辦事的,這真是明主啊!現在已碰上了真的明主,還要投奔誰呢?”便留下來不再離開,他所帶的将士都仰慕曹操,全跟着朱靈留下了。朱靈以後也成為良将,名聲僅次于徐晃,官至後将軍,封高唐亭侯。

  評:曹操建立這樣的武功,而當時的良将,五個人首當其中。于禁最為沉穩凝重,但最終未能盡節。張郃以機巧善于應變出名,樂進以骁勇果斷著稱,但對照他們的行事,與所聽說的并不相符,也許是記錄有遺漏,不如張遼、徐晃的傳記完備詳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