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班先進找差距 | 李靜哲VS張倩:“我感受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作者:時代傳播融媒體

編者按:目前,全市法院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正在紮實深入開展。為進一步教育引導廣大幹警對标先進踐初心、履職盡責擔使命,商丘中院近日策劃開展了“跟班先進找差距”活動,組織号召機關青年幹警跟班學習身邊先進模範。跟班學習采取“面對面”“一對一”駐崗式的方式進行,以跨部門、跨專業交叉學習為主,跟班時間1-2天,跟班人員全程參與跟班對象的日常工作。連日來,跟班學習人員對标先進、對标模範,緊密聯系思想、工作實際認真進行了檢視反思,學習了經驗、找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形成了“向先進看齊、扛起責任擔當”的良好氛圍。“商丘天平之聲”将陸續推出跟班人員撰寫的“跟班日記”,以不同的視角,生動展示身邊先進典型事迹,讓大家一起走進先進、學習先進、争做先進。 人物簡介

跟班對象:張倩,女,1980年7月出生,碩士學位。現任商丘中院民二庭庭長。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法院辦案标兵、全省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全省優秀法官,曾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

跟班先進找差距 | 李靜哲VS張倩:“我感受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跟班先進找差距 | 李靜哲VS張倩:“我感受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跟班人 :李靜哲,女,1996年6月出生,西南政法大學研究所學生,2020年通過公務員招錄進入商丘中院工作,現任民二庭法官助理。2020年,作為一名應屆碩士研究所學生,我有幸通過了河南省公務員考試進入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為民二庭的一名法官助理。從校園到機關,身份的轉換和工作的陌生,讓我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終于能夠實作理想,忐忑前路任重道遠。

幸運的是,前行路上,我遇到了一位良師益友——民二庭的張倩庭長。

初見:美麗大方,關心入微

跟班先進找差距 | 李靜哲VS張倩:“我感受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我是在庭室配置設定會上,第一次見到張庭長,她的美麗與氣質當時就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會上,我被配置設定到了她所在的民二庭,會議結束後,她帶着我來到了她的辦公室。

書好多——這是我對張庭長辦公室的第一印象。辦公室的兩張桌子都擺上了書架,還有專門放書的兩個書櫃,密密麻麻地堆滿了書,除了有關本職工作的法典、案例和專著外,甚至還有經濟類、文學類書籍。

此時,我好像明白了張庭長絕佳的氣質從何而來,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古人誠不欺我。

接下來映入眼簾的,是幾盆郁郁蔥蔥的蘭花。蘭花自古以來便與高潔緊密相連,這種大氣舒朗的花朵有“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的特質。張庭長喜愛蘭花,可見鐘情于其品性。

坐下後,張庭長詳細詢問了我的個人情況,求學經曆、生活經曆甚至家庭情況、是不是獨生子女,我一一回答後,張庭長笑着說:“我也是80後,跟年輕人相處起來沒代溝。”

一番對話下來,讓我感到了親人般的溫暖。

指導:循循善誘,不厭其煩

簡單的情況介紹後,張庭長給我布置了第一個任務——整理金融審判白皮書,寫一篇主題不限的文章。

張庭長說,民二庭主辦金融審判和家事案件,其中金融審判由于涉及專業領域,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也做了較多的修改,同時案件數量大、發改率高,一直是審判難點。

說到工作,張庭長一改剛才的溫柔,變得嚴肅而認真。她說,我們的任務就是找到金融審判的裁判标準,解決金融審判這個老大難問題。第一步就是制作金融審判白皮書,隻有充分了解金融審判的情況,才能對症下藥。

張庭長說這些時,我在一旁能夠感受到她對工作的熱忱和對現狀的憂患意識,她是真的希望把這件事做好。

不久,我送出了自己的提綱,自知能力有限可能不夠完善,但張庭長依舊給我鍛煉的機會,把制作白皮書初稿的工作交給了我。說來慚愧,進入庭室後,由于是新人,對機關的組織結構、工作節奏甚至哪個部門是管什麼的、在哪個辦公室都一知半解,又趕上教育整頓,工作任務繁重,導緻白皮書的任務一拖再拖。

我自覺在草拟材料時已足夠認真,也請教了本庭工作時間較長、對案件比較了解的同僚。但完成後,發給張庭長稽核時,張庭長一眼就看出了一處資料錯誤。在白皮書制作過程中,資料是讓我最頭疼的,各種同比、環比、小數點後幾位的資料,我實在不能準确記住。但張庭長在令人眼花缭亂的資料中,一眼便看出錯誤之處,可見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她一定把這事時時放在心上,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宏觀了解本庭的整體審判情況,才能這麼了然于心。

不僅如此,無論是制作PPT、起草講話稿,還是草拟裁判文書,張庭長都會不厭其煩地提出改進意見。大到行文思路,小到别字标點,事無巨細,一次又一次的耐心指導,這種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深深折服了我。

工作:認真忘我,講求方法

作為一名新人,我自覺對待工作也算認真。但每天中午我到辦公室時,張庭長就已經在工作了。而晚上下班時,常常是我準備回家了,張庭長的辦公室還亮着燈。法院的工作繁瑣、勞累、壓力大,有時我也會有勉力支撐的心态,但我所接觸的張庭長,好像永遠對工作充滿熱情。她說,她在我這樣的年紀,基本沒有什麼個人的生活,一心都撲在了工作上。這種勤奮的精神,是我看齊的目标,我暗暗對自己說。

跟班先進找差距 | 李靜哲VS張倩:“我感受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張庭長在辦理案件時,我做過幾次記錄。做記錄前我想,不就是打字麼,有什麼難度。但真正動起手來才發現,這種想法簡直幼稚。在案件調查中,當事人陳述時并不會像電視劇裡那樣條理清晰、邏輯順暢,他們常常是想到什麼說什麼,一件事情講到一半就會拐到另一件事上,有時還會出現時間、人物、事實前後沖突的情況。我在記錄時聽得一頭霧水,無從下手。這種“前言不搭後語”的陳述,怎麼能形成專業的筆錄呢?而張庭長就會對當事人的陳述作出總結,用我熟悉的法言法語把當事人的大白話“翻譯”清楚,既簡練,又準确,極大地友善了我的記錄。

張庭長經常說,業務庭的工作繁瑣,還都有時間限制,是以一定要講究方法,提高效率,急事先辦,要事先辦。作為庭長,面對千頭萬緒的審判業務和行政管理工作,張庭長總能做到有條不紊、清晰明快。張庭長承辦的案件,卷宗總是按順序排列整齊的,修改過的文章或PPT總是連标點錯誤也找不到一個的,看卷、寫判決、開會、布置工作任務,甚至是在夜校講課,都可以安排得井井有條,而且每一項工作都能保質保量完成,這不僅需要敬業精神,更需要娴熟的工作藝術啊。

為民:鞠躬盡瘁,為孺子牛

跟班先進找差距 | 李靜哲VS張倩:“我感受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張庭長說過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法官踏踏實實辦好案件,就是為群衆辦實事”。我想,作為一名法院幹警,所謂“為群衆辦實事”,決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展闆上或整頓期間,流于形式,雁過無聲,而應該如張庭長所言,立足本職工作,在每一天、每件小事上,用自己生平所學為群衆排憂解難、定分止争。

跟班先進找差距 | 李靜哲VS張倩:“我感受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每次接待當事人、律師,張庭長總是态度和善,認真傾聽。我在起草某個案件的文書時,翻到了張庭長手寫的接待筆錄,密密麻麻5頁紙,字迹工整,條理清晰。隻看筆錄,就能想象到她接待當事人時耐心細緻的場景。

張庭長告訴我,法律的作用不僅是作出判決結果,更是定分止争、維護各方權益。是以,得出裁判結果并不是目的,而是要深入案件事實,真正弄清當事人的沖突點,進而有針對性地化解沖突,消弭沖突。但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視裁判文書的撰寫。

作為新人,我在草拟裁判文書時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張庭長總是苦口婆心地對我說:“文書品質是司法品質的直接展現,千萬不能有任何錯誤。小到當事人的基本資訊,大到本院認為的說理部分,每一處細節都關乎當事人的權益,要時刻放在心上。文書隻要有一點問題就是大問題,絕對不能馬虎……”

在我每次起草文書時,這些話都會出現在我的腦海……

感悟:潤物無聲,穩步前行

這次“跟班先進找差距”活動讓我收獲頗多,感謝機關給我提供了一次學習鍛煉、提升能力的機會,感謝我的跟班學習對象張倩庭長對我的悉心指導,我也将把學到的踏實的工作作風、積極的工作态度、實用的工作方法運用到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和業務水準,在工作崗位上實作自身的理想和價值。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繼續以“空杯”的心态,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強化業務能力提升,注重經驗總結借鑒,把在跟班學習到的好經驗、好做法,融入到法官助理的各項工作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不懈探索和積累,為推動法院審判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圖/趙陽 通訊員 楊委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