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面新聞獨家對話孟京輝: 和年輕人在一起 把自己投入到社會生活的洪流中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想玲 攝影雷遠東

孟京輝依舊留着長頭發,一派rocker的樣子。這樣的形象讓第一次見面的人,内生難免生出一種距離感。但是真正走進他會發現,這是一個極其健談又接地氣的藝術家。聊天的時候,會引用名人名言,喜歡把好玩挂在嘴邊。

對于新鮮的事物,抱着強烈的好奇心。比如,這次在成都東郊記憶的演出,沒有傳統的空間結構的開放場地,把以前的東西打破了。視覺音樂的效果都不一樣。能夠在這種新的表演空間,重建立立跟觀衆的聯系,這讓他很興奮。

封面新聞獨家對話孟京輝: 和年輕人在一起 把自己投入到社會生活的洪流中

有人說,沒有思想靈魂的先鋒話劇,用多麼厲害的導演、演員、舞美都隻是一具美豔動人的皮囊。在資本滾雪球的近20年,孟京輝很好地抓住時代的機遇,以《戀愛的犀牛》《琥珀》《柔軟》“悲觀主義三部曲”打下基礎,積累了第一批精神消費的觀衆,這種不離不棄在成都表現的尤為明顯。

4月29日晚,孟京輝代表作之一《琥珀》在成都上演。演藝中心座無虛席。成都觀衆用行動,表達了對經典的緻敬。

封面新聞獨家對話孟京輝: 和年輕人在一起 把自己投入到社會生活的洪流中

關于藝術

不是簡單的薄片的内容

希望在作品中傳達永恒的東西

封面新聞: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您的很多作品,從《琥珀》到《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很多作品創作于十年前甚至是更久。但是到今年仍然活躍在戲劇舞台,如何保持它的生命力的?

孟京輝:高爾基說過,大概意思是一個藝術家,應該把轟動一時的新聞和能夠反映社會生活的典型的、有内涵的内容差別開來。這是個簡單瞬間即逝的東西,還是能夠沉澱的東西。藝術家應該有鑒别能力。我希望觀衆能夠在作品中找到美學的奧秘,人生成長的奧秘,情感的奧秘,找到有能量的東西,而不是簡單的,薄片似的。

封面新聞:這也是您創作戲劇的原則?

孟京輝:是的,我們希望能夠常演常新。在面臨新戲時,我經常跟創作團隊要讨論一個問題。這個能給我們的未來帶來什麼,給我們内心帶來什麼?不是簡單地說一個故事,不是簡單的人生的流程。

封面新聞:除了給未來,您希望給閱聽人點來什麼?

孟京輝:戲劇在和閱聽人的互動關系和對話關系中,希望在作品中說一些永恒的東西。比如愛情、友誼,饑餓,積蓄能量、繼續成長等等,都是一輩子要做的事情,一些面臨的美妙的東西和必須經曆的東西。

封面新聞獨家對話孟京輝: 和年輕人在一起 把自己投入到社會生活的洪流中

變與不變

跟年輕人在一起

把自己投入到社會生活的洪流

封面新聞:從25歲開始,您就被冠以先鋒戲劇導演的名号。幾十年過去了,提起孟京輝,人們仍然喜歡稱呼其為“先鋒戲劇導演”。先鋒意味着什麼?

孟京輝:原來是一種姿态,前傾的姿态。想要跑步飛翔的姿态。這是一種差別于按部就班的、井底之蛙的、比較簡單的模仿的心态。就是一種前進的,前傾的。現在來看這個詞,會有新的内涵。貨真價實的社會、激動人生的劇場設計、品牌和自我要求以及和觀衆的态度。用什麼東西和觀衆溝通?靈魂思想在哪裡?當說起先鋒,不僅僅是個概念。順着這個,找到屬于自己的東西。

封面新聞:當先鋒是不是代表着要不斷變化?

孟京輝:中國的戲劇狀況和西方審美戲劇發展史是有聯絡的,有脈絡的。不論怎麼蹦跶,都是在整個世界文化版圖和中國文化裡,有美學能量和各種沉澱。它是奮鬥的曆程的一種反應。先鋒意味有變化,但最重要的社會生活、時代和自我的進步聯系在一起。這個是關鍵。

封面新聞:您會時刻要求自己進步麼?

孟京輝:沒刻意想,但是平時老琢磨這件事,老是琢磨,就慢慢被琢磨透了,最大的可能在接近戲劇的本質。

封面新聞:琢磨的形式是什麼?

孟京輝:讀書、和年輕人在一起。讓自己變得年輕。努力把自己投入到社會生活的洪流中。

封面新聞:年輕這個事兒跟年齡有關嗎?

孟京輝:年輕,還是跟年齡有關的。年輕,就是别太吹牛,保持國小生的态度。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在變化,有更多更好的東西在你面前,你可能并不知道,不了解。要随時保持謙遜的态度。

封面新聞獨家對話孟京輝: 和年輕人在一起 把自己投入到社會生活的洪流中

關于成都

每個城市的體溫不一樣

文化的東西,更是要慢慢來

封面新聞:如果用現在流行的詞來說,成都算是一個超級IP了。來這裡取材的電影,以及以它為背景的音樂都很紅。作為戲劇導演,在您看來,有沒有可能會以成都為背景,産生一種戲劇表現?

孟京輝:暫時還沒有。我認識很多朋友,對自己家鄉的小城鎮,或者是旅行時國外一個陌生的遠方,産生人類美好的情愫。把這種情愫記錄下來,放到藝術創作裡,都是有可能的,要慢慢來。

封面新聞:我記得您評價過杭州,說杭州比北京洋氣,比上海寬松。關于成都,您怎麼看?

孟京輝:成都比北京寬松,很悠閑,是一個溫軟的城市,享受時間的城市。但是這些對于成都都是點滴的認識,并不完全。當然,這次的演出,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我們要在這個城市幹很多事兒。比如,遇見更多的朋友,演更多的戲,做更多好玩的事兒。

封面新聞:成都的閱聽人對戲劇接受度如何?

孟京輝:在網絡發達的時代,全中國都一樣。北京對作品資源更多,更苛刻。上海,更加精挑細選。每個地方發展不一樣。

封面新聞:成都提出了目标,要打造西部文創中心。您有什麼建議?

孟京輝:誰家後院沒點好東西啊。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好東西,别人的好東西和自己的要結合起來。一個城市的發展,尤其是文化,是需要自然而然的發展,強扭的瓜不甜。本土力量的培育、發展以及推進,非常重要。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脈絡結構以及體溫都有不同之處。文化這種東西,不能着急。要慢慢來,不能三天兩頭地變。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