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斧頭,甘肅:國慶節是"人人喜"很多"團聚之美"

作者:MtimeTime.com
斧頭,甘肅:國慶節是"人人喜"很多"團聚之美"

圖為阿克賽哈薩克族自治縣縣城的航拍照片。(資訊圖)阿爾塞縣委宣傳部插圖

新華社甘肅酒泉10月13日電(記者馮志軍)"羊群中将狼群吃掉,兄弟們與騎馬、和諧、食相統一。"幾十年來,這句古老的哈薩克諺語在甘肅省酒泉市的阿克賽哈薩克族自治縣得到了反複的證明。無論是哈薩克古爾邦節、納烏肉節,還是漢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都成為各族的"公共享受"。

10月中旬,青藏高原北緣這個約1萬人口的縣城最低氣溫已經降到冰點以下,清晨瑟曦寒風的街道上,猶如嚴冬。漫步在縣城,路兩旁難得一見的交通散布在濃郁的民族建築風格中,而在一座巨大的鋼混水泥建築中,哈薩克"氈房",伴随着冬日的歌聲不隐約拉動,不斷悠揚。

斧頭,甘肅:國慶節是"人人喜"很多"團聚之美"

圖為10月12日阿克賽縣紅柳灣金山附近的辦公場景。攝影:馮志軍

這是阿克賽縣紅琉灣鄉的金山社群民族團結活動中心,為鼓勵和引導當地"民族團結一族"的傳承和推廣,特意設定了可容納數百人集體互動的氈房式禮堂。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走上小舞台進行才藝表演。在大廳一側的巨牆上,有56個民族在中國的"二維碼介紹",一個也有很多"團聚之美"。

63歲的相機,在做她的工作的同時,沒有忘記請幾個老朋友帶着他們的冬天不拉和其他樂器來。根據多年來養成的習慣,每次完成工作後,他們都要"氈房"大廳裡拎着歌舞一會兒才離開。如果她遇到遠方的客人,她會講述哈薩克人發展的快樂故事。

斧頭,甘肅:國慶節是"人人喜"很多"團聚之美"

圖為阿克賽縣紅琉灣鄉金山社群民族團結活動中心的"國家二維碼牆",也呈現出"團聚之美"。攝影:馮志軍

"文化活動是親近人的最佳方式,每逢全國節日,社群都會組織各種文化文化交流活動,各族居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聊天,促進各民族文化融合,加深各族居民之間的友誼。阿克賽縣紅琉灣鎮金山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滔滔馬納蒂告訴新華社。

居住着漢族、哈族、回族、東鄉族、藏族、維吾爾族、哈尼族等9個民族,共有1107戶3320人社群,常年由270人組成的民族團結志願者組成的隊伍活躍,他們深入社群建設網格,宣傳國家政策,收集民族團結資訊和輿論。

斧頭,甘肅:國慶節是"人人喜"很多"團聚之美"

圖為10月12日,一個哈薩克斯坦家庭在阿克賽縣民族新村的時尚别墅裡享受派對場景。攝影:馮志軍

古力馬納蒂說,金山社群工作者是"百事可樂"的民族政策,新員工必須經過嚴格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識教育訓練才能正式投入工作。通過了解群衆的感受,總結公衆反映的強烈問題,調解水管堵塞、屋頂漏水、裝修噪音幹擾等沖突百餘種,近年來,沒有出現重大的社會沖突和民族糾紛。

事實上,以上隻是阿克賽縣民族大團結的一個縮影。當地一名退休幹部恩特馬克(Entmark)仍然記得母親告訴他的一個故事:她出生在一個艱難的分娩中,當他被送往醫院時已經死亡,家人急于團聚。當時,在場的醫務人員有哈薩克族、漢族、藏族、回族,大家輸氧、輸血、全員搶救。孩子終于成功出生,母子倆安全熬過了危險時期。

在住院期間,恩特馬克的母親沒有奶水,孩子餓着肚子,日夜哭泣。在醫院内外進行母乳喂養的年輕母親在聽到這個消息後輪流喂養Entmark,幫助新生兒度過生命的早期階段。在那些日子裡,恩特馬克吃的是哈薩克人和漢人的牛奶。後來,為了記住這段友誼,家人給他起名叫"團結"。

阿克賽哈薩克自治縣始建于1954年,位于甘、清、新三省(區)交彙處,是全國哈薩克三個自治縣之一,有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等13個民族,常住人口10.9萬人,哈薩克族占總人口的37%。

"在哈薩克人眼裡,沒有乞丐的說法。阿克賽縣國家博物館的一位翻譯說,按照哈薩克的傳統,當"生活在一個沒有地方住吃的地方"的人尋求幫助時,無論哪個民族,他們都會敞開大門來款待,即使他們從遊牧的氈房搬到定居點建築,這種習慣也沒有改變。(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