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百姓非常痛恨他?

作者:曆史文社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國小課本中的一首古詩,名叫《憫農》,作者為李紳。但很少有人知道,曆史上的他最終變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百姓非常痛恨他?

李紳早年喪父,由母親教以經義。青年時,他目睹了農民終日辛苦勞作,卻還是吃不飽的現狀,以憤慨和同情的心情,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憫農》。34歲那年中進士,補國子監助教。 後離京到金陵,入節度使李锜幕府。幾經沉浮,最終李紳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據野史記載,李紳當官後“漸次豪奢”,與他年輕時的理念非常不符。他一餐的費用,高達幾百貫錢。尤其喜歡吃雞舌,每頓飯都有一盤。而一盤雞舌,需要宰殺三百多隻活雞。當時李家後院的死雞堆積如山,家中私妓成群,若有客人,他就會挑選幾名家妓出來作陪。與李紳同一時代的文人,皆對他嗤之以鼻。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百姓非常痛恨他?

奢靡還不是李紳人生中最大的污點,他發迹後還喜歡耍官威,無情無義。沒當官之前,他經常去一個名叫李元将的人族叔中做客,每次看到李元将都會恭敬地喊他“叔叔”。但他當官後,李元将為了巴結他,主動降低悲憤,稱李紳為“弟”,為“侄”。沒想李紳卻不高興,直到李元将稱自己為“孫子”,他才勉強接受。

無獨有偶,一位姓崔的巡官和李紳有同科進士之宜。一天,他專程來拜訪李紳,剛在旅店住下,仆人就和當地百姓發生了争鬥。李紳得知後,問家仆是何人。家仆老實交代,沒想到他還是将仆人和百姓處以極刑。同時,他還找到崔巡官說:“我們原本相識,為何你到了這裡不來見我?”崔巡趕緊叩頭謝罪,卻并沒有什麼用。李紳讓人把他綁起來,罰了他二十大闆,還把他流放了。對此,時人私底下議論紛紛。為什麼是悄悄議論?因為李紳為關殘暴,當地百姓非常怕他,不少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逃到了其他地方。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百姓非常痛恨他?

李紳一生中最大的污點,是他經手的“吳湘案”。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被人舉報A錢公款、強娶民女。時任淮南節度使的李紳不做任何調查,立即下令逮捕了吳湘,判處他死刑。此案上報朝廷後,谏官懷疑其中有冤情,故朝廷派禦史崔元藻前往揚州複查。果然,這樁案子是一樁冤案。吳湘A錢的款項不多,更沒有強搶民女,是以罪不至死。但已74歲高齡的李紳一意孤行,為了讨好李黨頭目李德裕而實施的一次報複行動,不由分說地下令處死了吳湘。

寫下《憫農》的李紳,為何百姓非常痛恨他?

大中元年,唐宣宗即位,罷免了李德裕的宰相職務,李黨一幹人等全部被貶去崖州。由于吳湘案是冤案,所說李紳已死,但按照唐朝律例,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剝奪其爵位,其子孫不得當官。是以,李紳死後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懲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