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單的意義:給好書機會,讓閱讀更公平

作者:一财風尚

書太多,讀不過來,作為一種精選的推薦書目,“書單”應運而生。那麼書單能否幫助讀者在近乎無限的書海中選出好書,選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書?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大陸出版圖書達119億冊(張),約20萬種。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資料透露,新中國成立70餘年來,大陸累計出版的書籍約900萬種。如今,出版社、媒體、地方政府、圖書館、大學、研究機構、作家、書評人、KOL乃至很多個人,都在制作書單,強調屬于自己的推薦理由。滿天飛的書單,哪一款最好?前不久在杭州大屋頂舉辦的2024獨立書店閱讀節上,一場名為“制造書單:通往公共閱讀的想象之門”的沙龍專門讨論了這個問題。

書單的意義:給好書機會,讓閱讀更公平

書單是一種閱讀意見

媒體人、書評人蕭轶是“制造書單”沙龍的策劃人。在圖書市集遍地開花的當下,人們在逛的時候,看到琳琅滿目的新書舊書,聽到各種各樣的推薦語,心裡就在很自然地形成一份屬于自己的書單。蕭轶在幾家文化媒體負責過定期推出書單,他認為,書單是一種典型的出版業資訊産品,對圖書導讀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是一個有很多可能性的事物。

“在自媒體特别發達的年代,個人表達十分民主化了,每個人都能制作自己的書單。書單變得有些尴尬了,需要重新去認識。”蕭轶提到,現在小紅書有很多讀書部落客,可能每一天發一本書的閱讀分享筆記。點開他的個人頁面,長期的分享其實就已經形成了一份個人書單。

而在文化媒體和出版社,根據新書動态,形成月度書單、季度書單,到年底再轟轟烈烈地揭曉一份年度書單,也已成為行業慣例。比如《新京報·書評周刊》釋出的年度閱讀推薦榜、《新周刊》“硬核讀書會”創辦的“刀鋒圖書獎”等,已建立較高的讀者信賴度。書店依據銷量釋出的書單也很有分量,比如北京萬聖書園的銷量榜單和推薦書單,已經成為中國公共閱讀的重要部分。每個城市的每家書店,都會形成屬于自己的書單。

書單是一種出圈方式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是目前出版業最持久、規模最大的人文社科類書單。4月27日釋出的2024年4月書單是第99期,推薦了20多本人文社科類新書,其中的《長城之外:北境與大明邊防(1368-1644)》也入選了第一财經2024春季好書。23家各類媒體和自媒體對書單進行聯合推廣。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的創辦人林凡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編輯,最近她還創辦了一個新的人文社科圖書品牌“萬鏡MirrorForest”。從業兩年時,林凡凡就意識到,有很多出版社的網際網路流量不夠大,滿足不了出版社之間微信公衆号互推新書的門檻,導緻很多好書沒有機會進入當時一些有較高流量的書單。她決定自己搞一個書單,先看書的品質,而不是平台的粉絲量,這樣對好書“更公平”。

林凡凡為書單定下了固定的名稱、LOGO和釋出時間,使它成為一個品牌化的定期書單。“要讓人們看到這個書單有品質,能夠定期推出,有識别度。”林凡凡通過微網誌、微信公衆号、官網,一個個聯系人文社科類圖書做得比較好的品牌和出版社。這些機構的編輯都很認可她的想法,積極選出優質新書加入這份書單。

書單的意義:給好書機會,讓閱讀更公平

2015年5月28日,第一期人文社科聯合書單釋出。書單定為每個月釋出一次,很快每次微信推送都能帶來過千的粉絲增量。參與的各出版機構轉發書單,漲粉效果也非常好。

為了提高選書品質,人文社科聯合書單創立後不久就引入了評委制,從一份出版機構互推型的書單轉變成一份評選好書的榜單。目前,人文社科聯合書單擁有一個由資深書評人、媒體人組成的評審團,輪流上陣,每期書單由5名評審對40本參評新書依次打分,再得出最終書單。

林凡凡為書單建立了清晰的運作流程,并在書單的微信公衆号上公開。書單年度成員機關和非成員機關都有明确的薦書流程。一切按規則運作,不為個人或機構開特例。

2017~2018年,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跟當當網建立合作,推出人文社科年度書單。林凡凡說:“那時年榜已經非常多了,每年秋季各家開始運作,年末釋出。書店的書單依托自家的銷售資料,媒體的書單主要是從書籍内容和媒體選題立意去做。以當當網的銷售資料為支撐,以人文社科聯合書單一年11次榜單的入選書為基礎,我們可以選出‘叫好又叫座’的年度書單,這就成為差別于同類書單的一個特色。”通過人文社科聯合書單的微信推文連結,可以直接進入當當網的專頁下單買書。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還曾推出“每周精選人文社科好書”“人文社科經典書單”,形成長短結合、新舊結合的書單群。書單的持續運作,為書單自身和參與的出版機構積累了一批新讀者。“我們有時會收到一些書店或圖書館采購員發來的郵件,向我們索取薦書表格,作為采購圖書的參考。這也是對我們書單品質的一個正面回報。”

林凡凡也坦言,現在書單已經很難直接帶動銷售,幫助新書實作經濟效益了。“進入榜單至少是實作了社會效益”,她認為,一本書是不是好書,是被評價出來的。“我們很多時候難以直接得到讀者的評價,往往是從媒體、書單得到回報。讀者在更多的書單上看到一本書,就更有可能留下印象,把這本書加入購物車。”

書單要符合大衆的口味

鳳凰網讀書在2024獨立書店閱讀節的展覽現場設定了“閱讀突圍日常——鳳凰網讀書·書單展”,把今年1~3月的推薦書單帶到了現場。1月薦書12本、2月薦書10本、3月薦書11本,各設定一張展桌,現場配有樣書和精心設計的推薦語書簽卡。書展現場,有讀者席地而坐讀起了新書。4月29日,鳳凰網讀書釋出了11本書組成的4月推薦書單。第一财經2024春季好書《世上為什麼要有圖書館》《燕東園左鄰右舍》《離島:于偏僻之地重建生活》也分别入選了鳳凰網讀書1~4月的推薦書單。

“鳳凰好書榜”從2008年起評,每月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書評人、媒體人,推出月度書單和年度書單,當時一度擁有由40多位知名學者組成的專家團。目前其月度書單是從2023年1月起重新制作推出的,每月底釋出,由5名書評人、媒體人組成推薦人小組。

鳳凰網讀書編輯徐言介紹,他們希望鳳凰網讀書月度書單是一份更豐富、更有公信力的書單,邀請蕭轶和書評人思郁、媒體人渡水崖、豆瓣讀書達人把噗作為常駐推薦人,分别覆寫曆史、社科、外國文學、國内原創文學、非虛構、文藝、電影等領域,要求推薦人必須真正讀完了這本書,撰寫不少于500字的推薦語。選書也要求“接地氣”,能比較符合大衆閱讀的口味。

書單的意義:給好書機會,讓閱讀更公平

與閱讀書單相配合,鳳凰網讀書也會推出一些主題書單。比如女性主義書單、熱映電影書單、世界讀書日書單、關于書的書單等。作為文化媒體,他們也會編譯釋出一些國外知名書單,比如2023《紐約時報》年度好書、布克獎長名單和短名單等。徐言表示,這些編譯書單受關注的程度大大超乎編輯們的意料,書單中的書在國内是一時無法讀到的,但反響仍然很熱烈。

徐言認為,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興趣,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書單。把自己的熱愛放到坐标軸的原點,放大最感興趣的點,去擴充自己的閱讀世界。當讀者看過的書單越來越多,也會建立自己的評判标準。

選書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蕭轶認為,選書是一門遺憾的學問,無論怎麼選,選上的未必都是當時最好的書。何為最好的書,标準又難以簡單說明。這考驗着書單制作者的能力,無論是出版社、媒體、學者還是書評人,不同的機構和人有不一樣的閱讀範圍、愛好和評判标準。“以前在媒體時,請很多知名學者來一起評選好書,學者們之間、編輯跟學者們之間,也常常會發生挺大的争執。”蕭轶說。

以資訊高度發達,社交賬号、自媒體和短視訊能提供海量資訊的現狀,怎麼樣真正摸清大衆胃口,也是制作書單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在蕭轶看來,做書單不能去預設所謂的“滿足大衆口味”,因為無法預料具體是怎樣的讀者會看到書單。過度為了流量而選書,會導緻很多好書被埋沒。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