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質•答魏太子箋

作者:古文二三子

二月八日庚寅,臣質言:奉讀手命,追亡慮存,恩哀之隆,形于文墨,日月冉冉,歲不我與。昔侍左右,廁坐衆賢,出有微行之遊,入有管弦之歡,置酒樂飲,賦詩稱壽,自謂可終始相保,并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間,死喪略盡!臣獨何德,以堪久長?

1、二月八日庚寅:建安23年二月八日; 2、手命:手書; 3、追亡慮存:追念死去的文友,顧念活着的故舊; 4、恩哀:恩典和哀思; 5、冉冉:漸進的樣子; 6、歲不我與:時不再來; 7、廁:側,參與; 8、微行:便裝出行,不使人知其身份; 9、賦詩稱壽:以詩祝賀壽誕; 10、終始相保:永遠友好相處下去; 11、效節:效忠。

陳、徐、劉、應,才學所著,誠如來命,惜其不遂,可為痛切!凡此數子,于雍容侍從,實其人也。若乃邊境有虞,群下鼎沸,軍書輻至,羽檄(xí)交馳,于彼諸賢,非其任也。

1、陳、徐、劉、應:陳琳,字孔璋;徐幹,字 偉長;劉桢,字公幹;應玚,字德琏;同為建安七子,均亡于建安22年大疫; 2、來命:來信; 3、不遂:未酬其才志; 4、雍容:儀容溫文; 5、若乃 :至于,用于句子開頭,表示另起一事;有虞:有戰事; 6、鼎沸:比喻形勢紛擾動亂; 7、輻至:指人或物聚集而來; 8、羽檄:古代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

往者孝武之世,文章為盛。若東方朔、枚臯(gāo)之徒,不能持論,即阮、陳之俦也。

1、孝武:漢孝武帝劉徹,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太學,置五經博士,在位54年,為西漢一代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極盛時期; 2、東方朔:字曼倩,上書自薦,拜為郎。後任常侍郎中、太中大夫等職;枚臯:字少孺,武帝時為郎,好诙諧,善辭賦,才力靈活; 3、持論:提出主張; 4、阮、陳:阮瑀和陳琳,為建安七子;俦:輩,類。

其唯嚴助、壽王,與聞政事,然皆不慎其身,善謀于國,卒以敗亡,臣竊恥之。至于司馬長卿,稱疾避事,以著書為務,則徐生庶幾(jī)焉。而今各逝,已為異物矣。後來君子,實可畏也!

1、嚴助:漢武帝時中大夫,與大臣辯論政事,為帝所親幸。後拜官會稽太守,後淮南王劉安謀反,嚴助因與劉安交好被殺;壽王 :吾丘壽王,字子贛,從董仲舒習《春秋》,漢武帝時為光祿大夫,後坐事被誅; 2、司馬長卿:即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 3、徐生:指徐幹;将徐幹比作司馬相如,庶幾近之;庶幾:差不多; 4、異物:指人死物化。

伏惟所天,優遊典籍之場,休息篇章之囿(yòu),發言抗論,窮理盡微,摛(chī)藻下筆,鸾龍之文奮矣。

1、伏惟:伏在地上想,下對上陳述時的表敬之辭;所天:詩文中常以“所天”指帝王、父夫,此指魏太子曹丕; 2、“優遊典籍之場”二句:以文章、典籍為場、為囿,悠遊而休息其間;囿: 養動物的園子; 3、抗論:發表高論; 4、微:精妙,奧微; 5、摛藻:鋪陳辭藻;摛:舒展、散布; 6、鸾龍之文:指文章多彩紛呈,猶如鸾鳳飛翔;奮:振。

雖年齊蕭王,才實百之,此衆議是以歸高,遠近是以同聲。然年歲若墜,今質已四十二矣。白發生鬓,所慮日深,實不複若平日之時也。但欲保身敕(chì)行,不蹈有過之地,以為知己之累耳。

1、蕭王:漢光武帝劉秀,更始皇帝劉玄時,劉秀為蕭王;此句是以曹丕比蕭王; 2、才實百之:才幹百倍于蕭王; 3、歸高:同歸于高; 4、同聲:同聲相應; 5、敕行:正行; 6、蹈:踩,踏; 7、以為知己之累:免得為知己增添煩惱。

遊宴之歡,難可再遇,盛年一過,實不可追。臣幸得下愚之才,值風雲之會,時邁齒臷(dié),猶欲觸匈奮首,展其割裂之用也!不勝㥪㥪(lóu),以來命備悉,故略陳至情。質死罪死罪!

1、下愚:自謙之詞; 2、風雲之會:猶言風雲際會; 3、時邁齒臷:指年老;臷:通“耋”,老; 4、觸匈奮首:敢冒鋒刃之觸胸,亦當奮首報德;匈:通“胸”; 5、展其割裂之用:即冒死報德; 6、㥪㥪:恭謹、恭敬; 7、備悉:都知道; 8、至情:至深之情。

吳質•答魏太子箋

全文:

二月八日庚寅,臣質言:

奉讀手命,追亡慮存,恩哀之隆,形于文墨,日月冉冉,歲不我與。昔侍左右,廁坐衆賢,出有微行之遊,入有管弦之歡,置酒樂飲,賦詩稱壽,自謂可終始相保,并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間,死喪略盡!臣獨何德,以堪久長?

陳、徐、劉、應,才學所著,誠如來命,惜其不遂,可為痛切!凡此數子,于雍容侍從,實其人也。若乃邊境有虞,群下鼎沸,軍書輻至,羽檄(xí)交馳,于彼諸賢,非其任也。往者孝武之世,文章為盛。若東方朔、枚臯(gāo)之徒,不能持論,即阮、陳之俦也。其唯嚴助、壽王,與聞政事,然皆不慎其身,善謀于國,卒以敗亡,臣竊恥之。至于司馬長卿,稱疾避事,以著書為務,則徐生庶幾(jī)焉。而今各逝,已為異物矣。後來君子,實可畏也!

伏惟所天,優遊典籍之場,休息篇章之囿(yòu),發言抗論,窮理盡微,摛(chī)藻下筆,鸾龍之文奮矣。雖年齊蕭王,才實百之,此衆議是以歸高,遠近是以同聲。然年歲若墜,今質已四十二矣。白發生鬓,所慮日深,實不複若平日之時也。但欲保身敕(chì)行,不蹈有過之地,以為知己之累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