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世奇謀:楊修謀劃不周,吳質險中取勝,曹操受到蒙蔽

【故事】

曹操想立自己的三兒子曹植為太子,曹丕得知曹操這個意圖之後,就請吳質到府中為自己謀劃應對之策。但是,又怕被别人看到,于是,就用裝絲絹的大筐将吳質藏起來,帶進府中。

​經世奇謀:楊修謀劃不周,吳質險中取勝,曹操受到蒙蔽

主簿楊修知道這件事之後,報告了曹操。曹操說:“過幾天把他抓來。”

很快,有人告知曹丕這個消息,曹丕很緊張地問吳質應該怎麼辦。吳質說:“不必擔憂。明天用大竹筐裝絲絹再送入府裡,借此來迷惑他們。”

第二天,楊修又報告曹操,曹操就派人來搜尋竹筐,果然都是絲絹。曹操是以懷疑楊修想謀害曹丕,于是産生了殺死楊修的念頭。

【謀略】

為什麼曹丕能夠在曹植、曹操行動之前都能提前做好準備?最大的可能是曹丕已經得到準确的資訊。為什麼曹丕能得到準确的資訊?最大的可能是曹丕在資訊情報這件事上早有準備,完成了提前的布局。至少在曹操身邊一直有情報員,曹植身邊也極有可能有,這些人一直在為曹丕收集情報資訊。

是以,曹丕的行動都是建立在真實的情報資訊基礎之上的,隻有這樣,曹丕的行動才更具有針對性,曹丕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應對才有更合理的解釋。

曹操想立誰為太子的想法肯定是隐密的,不想為人所知的,就算他曾經與不同的人謀劃,其他人也是要保密的。而保密的資訊竟然洩密了,不得不說曹操身邊是有間諜的。或者曹操從言行中表露了自己的明确的傾向性,想立曹植為太子,這也是可能的。

無論是有了情報,還是從曹操的言行中得知的企圖,此時曹丕既然已經知道了,那就應該行動起來,請謀士來謀劃是正常操作。

曹丕請吳質來到府中的行動是保密的,并且還要用大筐擡進去,本身就說明了曹丕也想保密,并不想公開自己的待行動。曹丕這樣做是對的。因為此時是奪嫡的關鍵時刻,任何謀劃必須要秘密,任何行動必須要保密。子曾經曰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但是,事以密成語以洩敗,曹丕的行動還是暴露了,因為楊修在觀察着這一切。

​經世奇謀:楊修謀劃不周,吳質險中取勝,曹操受到蒙蔽

當楊修得知了吳質進入曹丕府中的消息後,他發動了攻擊。楊修當然是是站在曹植的立場來進行進攻的,他的行為是為了曹植的利益。但是,楊修絕對想不到自己攻擊曹丕的行動也洩密了。洩密之後,無疑給了曹丕反擊的機會,至少曹丕有了防守的準備時間。這就不得不說曹丕的情報工作做得極其到位!這也說明,曹丕的主要情報來源是曹操身邊的人。

楊修這一次告密行動是缺少分析的,或者他的思維深度是不夠的,想的步數太少了,他必須要對可能性進行多步預判,這一點楊修沒有做到。

曹丕為什麼要請吳質進入府中?毫無疑問,最大的可能就是為曹丕進行謀劃。他們要謀劃的是什麼?這還用說,當下最緊急的事情一定是奪嫡,一定是曹丕感受到了地位危機,需要進行提前準備。當然,肯定有可能是其它的事情。但是,奪嫡是最大的可能。

總之,曹丕請謀士進入府中的行動本身就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行動了。

​經世奇謀:楊修謀劃不周,吳質險中取勝,曹操受到蒙蔽

吳質是什麼人,楊修必須得有清醒的認識;吳質的謀劃水準如何,到底高不高明,楊修肯定是知道的。隻從曹丕請吳質來謀劃這一點就足以認定:吳質是個善于謀劃的能人。

如果楊修不知道吳質的謀劃水準很高,那他就是愚蠢了。如果楊修知道吳質的水準很高,還要貿然行動,那就是他謀劃不周的展現。

這一步向曹操告密的行動本來是想借曹操的手打擊曹丕,但是,隻要多向前想一步,曹植與曹丕是不是都在曹操身邊發展情報員了,是不是有洩密的可能,就會立刻明白,不能直接向曹操彙報。這個借刀殺人的行動一報告給曹操必然洩密。洩密之後再想抓住吳質,幾乎是不可能的。

​經世奇謀:楊修謀劃不周,吳質險中取勝,曹操受到蒙蔽

楊修隻要想到這一步,他必然要重新考慮如何對曹丕發動攻擊。因為真正的攻擊點根本不在大筐上,而是在筐中的人;攻擊的時機也不是進入的時候,而是出來的時候。如果隻進不出,肯定不是人,有進有出才是吳質。

當曹丕得知楊修告密的行動後,必須要請吳質為自己謀劃。要麼是防守的政策,要麼是反擊的政策。

​經世奇謀:楊修謀劃不周,吳質險中取勝,曹操受到蒙蔽

此時,防守的政策是上策,隻要安靜不動,停止一切活動,不露出破綻就是安全的,因為根本不會被抓住任何把柄。但是,吳質并沒有采用防守的方案,而是采用了混淆視聽的反擊的政策。這個政策是有風險的,雖然有機會達到反擊的目的,但是隻要深入分析,這個計策還是有漏洞的,有後患。

​經世奇謀:楊修謀劃不周,吳質險中取勝,曹操受到蒙蔽

原因在于留下的可用于查證的線索太多了。絲絹從哪裡來的?為什麼這個時候運進府中?有沒有登記造冊?是用來做什麼的?當一個謊言出現之後,需要很多謊言來彌補漏洞,太容易暴露。當然,吳質敢于這樣使用計謀,還在于他對曹操的心理把握得當,知道曹操會是以懷疑楊修的動機:想要替曹植除去曹丕。

​經世奇謀:楊修謀劃不周,吳質險中取勝,曹操受到蒙蔽

是以,曹操的疑心落入了吳質設定的計謀之中,吳質達到了目的,幫了曹丕。但是,此時曹操被蒙蔽了。他的思維沒有跟上,隻要細細想想,就會發現沖突。為什麼楊修舉報,曹丕真有大筐出入。楊修不可能沒有任何線索就進行試行,這樣豈不是自尋死路嗎?楊修的舉報有一定的事實基礎,而事實卻出乎意料,肯定是出了問題,自己身邊有人洩密了,不然不會這樣準确地在大筐中放入絲絹。

曹操隻要懷疑,就可以不動聲色地調查,自己被蒙蔽利用的事實不難發現。

​經世奇謀:楊修謀劃不周,吳質險中取勝,曹操受到蒙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