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東風通過arcfox和岚圖相繼沖擊新能源汽車中高端闆塊,上汽集團在打造智己汽車後,讓飛凡汽車單飛。上汽集團近日宣布,拟投資設立飛凡汽車,注冊資本70億元。同時,上汽乘用車r品牌獨立,由飛凡汽車進行市場化運作。上汽集團選擇雙線獨立的背後,不僅是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加劇,更是希望未來能借助資本市場,推進上汽集團戰略轉型落地。
70億元啟動“飛凡”
據了解,飛凡汽車由上汽集團投資成立,注冊資本70億元,其中上汽集團出資66.5億元,占股比的95%;員工持股平台認繳出資3.5億元,占股比的5%。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r品牌将通過非凡汽車成為獨立品牌并進行市場化運作,探索資料驅動和産業共創的新模式,有助于加快開拓中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
此前,r品牌隸屬上汽集團分公司的上汽乘用車,為上汽集團旗下推出的全新高端純電品牌。據了解,在飛凡汽車獨立營運r品牌後,上汽集團也将全力推動其發展。上述負責人表示,起步階段,飛凡汽車将充分整合上汽集團在研發、制造、服務等領域的資源,由上汽技術中心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援和解決方案,由乘用車分公司進行代工生産。這意味着,在前期為飛凡汽車降低制造投入和成本,能幫助企業渡過前期的難關。
為實作電動化轉型,上汽集團不斷試水。成立飛凡汽車獨立r品牌前,上汽集團已開始“孵化”高端電動品牌——智己汽車。去年11月,上汽集團釋出公告稱,拟與張江高科、恒旭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該基金計劃與阿裡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含其指定的下屬投資主體)專項投資智己汽車。去年12月,智己汽車已正式完成注冊。注冊資本達100億元。
在定位上,智己汽車将高于r品牌。有消息稱,r品牌獨立後将主攻20萬-40萬元中高端新能源智能化車型,智己汽車則主攻40萬元以上車型市場。這意味着,兩個品牌将雙線作戰,釋放出上汽集團上攻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信号。
事實上,上汽集團的雙線作戰并不意外。目前,在新能源車市競争日益激烈背景下,上攻中高端車型市場已成為自主品牌的選擇。此前,東風汽車釋出旗下全新高端電動品牌——岚圖;北汽集團則釋出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arcfox。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智能電動車市場仍為一片藍海。随着市場結構加速從“啞鈴型”向“紡錘型”優化,中高端市場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吸引國内新老車企、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等衆多玩家投身其中。
“面對國内汽車市場消費更新、自主品牌向上進階的趨勢,上汽集團推出兩個獨立品牌,也是看準新能源車市已完成試水階段。”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顔景輝認為,上汽集團旗下上汽通用五菱品牌通過miniev争搶走量市場,同時更需要在高端車型市場突圍來保證企業轉型成功,智己和飛凡汽車便是上汽集團加速搶占中高端智能電動汽車賽道的關鍵。
瞄準資本市場
在沖擊高端市場的同時,品牌獨立營運也松綁了上汽集團。對此,上汽集團方面表示,獨立營運r品牌将探索運用創新的公司營運方式、商業運作模式和市場化的激勵限制機制,實作獨立營運、自負盈虧。
獨立營運也為吸引資本關注提供可能性。有消息稱,智己汽車成立後已制定獨立運作和獨立ipo計劃,飛凡汽車也有獨立ipo計劃。而在其他品牌獨立後即闖關ipo的先例也屢見不鮮。去年,廣汽埃安完成品牌獨立;今年4月,吉利也釋出全新高端電動品牌——極氪,均采用獨立營運模式。獨立後,兩個品牌也接連傳出登陸資本市場的消息。
衆所周知,新能源造車領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以蔚來汽車為例,盡管毛利率轉正、銷量攀升,但在高研發和線下管道擴張情況下仍未盈利。為尋求更多資金支援,目前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也在登陸美股後又赴港上市。
資料顯示,今年三季度上汽集團歸母淨利潤為70.36億元,同比下滑14.75%。業内人士表示,上汽集團利潤下滑由多種因素導緻,其中包括部分合資、自主燃油車闆塊銷量不振。而在利潤下滑的同時,持續為新品牌“輸血”無疑成為包袱。
據悉,飛凡汽車将于明年下半年推出es33概念車的量産版本,該車型定位中大型純電動suv,将基于r-tech高能智慧體打造,r-tech包含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三電科技等領域的前沿技術。一位自主品牌汽車内部人士表示,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獨立營運的好處包括有助于更好地吸納社會資本,借助外部資源推動自身發展,有了産品規劃和目标便能更好吸引資本支撐後續發展,同時産業鍊和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多同盟,對品牌今後發展更有益處。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