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異星覺醒》被一對對情侶霸廳的日子,作為單身狗的我識趣的轉向了并沒有多少人問津的《當怪物來敲門》
之前在看預告片的時候心想這大概是一部像是斯皮爾伯格的《圓夢巨人》這樣的兒童冒險奇幻片

但看完之後卻發現,這部獲得西班牙戈雅獎9項大獎,3項提名的影片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樣“少兒風”
影片有着許多隐喻,也有這許多可以解讀的角度,我隻想說說最殘酷冰冷的那一面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個故事其實在刺破童話的外殼,揭示殘酷又現實的成長法則
少年康納的生活中有許多問題
媽媽得了癌症在化療,情況一天不如一天,但卻一直向他隐瞞實情
爸爸離開了他們去了美國組建了新的家庭
和外婆相處并不愉快,學校裡還要忍受同學的欺淩
他在晚上總是重複同一個夢,在夢裡他失去了最愛的母親
就在這樣的心理狀态下,連姆尼森配音的樹精怪獸出現了
樹精每晚12:07分準時出現在康納門前,既不幫康納解決問題,也不傷害他
隻是叨叨叨叨非要給小康納講故事
而這三個濃濃童話風的故事,卻結結實實的講了三個“反童話”的成人道理
第一個故事講了一個典型的邪惡女巫加王子複仇的故事
但講到結局是才發現,女巫既有邪惡的欲望,但也是無辜的受害者
王子成為了受人愛戴的國王,但也是手刃自己女友的殺人犯
放在傳統的童話中,這樣的暗黑設定大概會三觀盡毀吧
可是這卻是最為現實的第一條成人法則:
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純粹的好人,也不會有純粹的壞人,很多人都介于這兩者之間,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都有着兩面性
第二個故事講了一個守舊粗魯的藥劑師和一個牧師之間的恩怨
牧師布道反對藥劑師的舊醫學,并且拒絕将能治愈一切的紫杉樹給他
但他的女兒生病之後,嘗試了一切手段都沒有用
隻得來求助藥劑師,為了女兒可以放棄一切,包括信仰
藥劑師十動然拒
信仰是半個治療方式,信仰都沒有了,我也沒辦法
而這裡也就出來了第二個有些無奈的成人法則:
很多事情我們根本無能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相信,而即使你有了強大的信念,故事的結局也不會改變
第三個故事就更讓人無奈了
康納受夠了同學的無視,可是當他奮起反抗,找尋自己的存在感的時候才發現
隐形人被人看到了之後,也會是一樣的孤獨
沒錯,這三個故事中都透露着一股子悲觀喪氣的負能量
全然不像夢想燃情的治愈系味道
而等到樹精講完了這三個故事,逼迫小康納講出他的噩夢的時候
他終于講出了那個“大逆不道”的真相
他希望他的媽媽快點死,因為他再也無法承受害怕生命中至親之人消失的痛苦
其實,整部影片也隻是借這樣一種魔幻的表現方式給出了一個成人化的道理
接受現實吧,到了放手的時候,你就隻能放手
雖然聽上去這并不像是一個完美的治愈系言辭,但卻真真切切的是唯一的出路,不是麼?
太多的童話給了人們虛無缥缈的幻象,人們期待這、期待那、期待着太多無法實作的東西
可成長就是将這些幻象和理想主義的外殼一一擊破,接受那個樸素又真切現實的過程
如何實作這個殘酷的過程呢?辦法隻有一個
既然不能改變客觀的事情,那就隻能調整自己的心态
道理誰都懂,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
康納在樹精這個分身的幫助之下找到了讓自己得到平靜的心境,也完成了一個男孩到一個男人的成長過程
這麼一個充滿寓言意味的故事并不是傳統童話中那樣的溫情
那些我們曾經堅信不疑的童話,在影片中被撕開了善和美的面具
善和美都是包裝,“真”才是這個世界本身的樣子
接受也罷,不接受也好,他都不會為你改變一絲一毫
這就是這個成人世界必須要面對的法則
影片的結尾,小康納接受了這不能改變的一切
既然生命無法挽留,何不在分離的時候好好的告别?
放手吧,時間會治愈一切
雖然這部成人童話并不容易完全了解,但就算隻是沖着那充滿想象力的影響風格
也絕對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