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作者:正定博物館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本文轉自

中山博物館公衆号

梁清标(1620-1691),直隸真定(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人,字玉立,号蕉林、棠村、蒼岩、齋号秋碧堂,著有《蕉林詩集》、《棠村随筆》等。梁氏家族後代個個官位顯赫,世代書香,而到了梁清标這一代,無論是地位還是收藏,都達到了全盛時期,甲于一方。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梁清标(1620-1691) 行書 歐陽修《醉翁亭記》

水墨紙本 手卷

27.8×1060.8cm 約26.5平尺

款識:蕉林居士寫。

钤印:毛爰、弓馬餘興、歌得歸與

釋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後者應,伛偻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衆賓歡也。蒼顔白發,頹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講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鑒定大家--梁清标

【名門之後 官至尚書】

梁清标的祖父梁夢龍是嘉靖年間的進士,曾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為官享有清名,世人稱“梁閣老”。

梁清标幼年過繼給任南雄知府的叔父梁維基,他在富有儒家精神的家庭中長大,自小接受入世、兼濟天下的理念,崇祯十六年(1643年),考中了明朝最後一榜進士,入翰林院庶常館深造,後任庶吉士。清軍入關後,順治十三年(1656年),官至吏部尚書。

由于性情率真,順治十六年(1659年),梁清标遭人彈劾,連降三級。後來康熙三年(1664年),又重新被起用,擔任了禮部尚書。康熙六年(1667年),47歲的梁清标受命任會試主考。當時鳌拜專權,很多官員依附于鳌拜,梁清标對鳌拜敬而遠之,是以受到了排擠又被革職。不過康熙皇帝對這位才子念念不忘,在出巡真定期間,傳诏讓梁清标陪駕,後下旨起用他補刑部尚書。第二年調任戶部尚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梁清标破例以戶部尚書的職銜兼任兵部尚書,事業達到了人生巅峰,可謂權高位重。

【博學多才 收藏大家】

梁清标一生笃學不倦,風雅好文,工書法,精鑒賞,廣搜金石文字、結交天下名士。他曾曆任四部(兵、禮、刑、戶)尚書長達四十餘年,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而讓文人帶兵終究太過勉強,梁清标先後經曆了三落三起的跌宕,兩次降任,一次革職,晚年又由從一品降至正三品。但正是坎坷的政治道路,成全了他的收藏事業。明末,内府将大量書畫“折奉”(把書畫當成薪水)給官宦,梁清标趁機通過買取、索要或交換,從各方廣泛而大量的搜集任何他有機會得到的書畫作品,同時又買通江南一代的字畫商人、裝裱工在藝術品南遷時期作為眼目,為他收集稀有藏品,他以靈活而高敏感度的頭腦,通過多方管道使他的收藏愈加豐富。

梁清标位于秋碧堂裡的“蕉林書屋”是一個傳奇之所,他經常邀請文人墨客來這裡與他一起研究、欣賞他潛心搜尋的藏品,鴻儒往來,雅集不斷,在當年的藝術圈中,便是如同故宮博物院一樣的存在,能有幸受邀進去一窺珍寶,是無數文人和收藏家所心馳神往的夢想。

然而,梁清标去世之後,其一生所繼承或收藏的典籍字畫并沒有被其後代繼承,而是大量散轶,大部分進入清宮,《石渠寶笈》中那些耳熟能詳、震爍古今的國寶級作品,不少皆出自蕉林書屋,如《洛神賦圖》、《遊春圖》、《韓熙載夜宴圖》、《溪山行旅圖》、《張好好詩》、《平複帖》等,其輝煌業績,令人歎為觀止。如今,書屋内的作品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續寫着梁清标的收藏神話。

梁清标在仕途上被多次彈劾卻仍能在順治、康熙面前深受榮寵,其最大的原因是梁自身的才識學養,作為名門之後,梁清标憑着自己淵博的學識,引領詞林數十年。《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言“其詩作于明季者,多感慨諷刺之言,及入本朝以後,則飒飒春容之音,為台閣中巨手。”

梁清标的書法作品非常罕見,像《醉翁亭記》如此恢弘的長卷幾乎從未出現過。此幅作品内容是歐陽修的散文名篇,書體偏向二王一路,間架頗具顔真卿風骨,用筆恣肆率性,俊逸高古。作為眼光極高的收藏家,他每天都能欣賞、臨摹曆史上最一流的作品,不斷吸取最優秀藝術家的精華。他曾收藏王羲之《上虞帖》、《蘭亭序》(張金界奴本),顔真卿《自書告身》等帖,得到衆多真迹濡染,下筆自然不凡。而即使在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下,他依然勤于臨池,筆耕不辍,對于如何運筆、用墨早已成竹于胸。但他對自己的書法非常嚴格,很少滿意于自己的作品,更不輕易示人,此卷如今能收藏于石家莊中山博物館,實屬難得。像梁清标這樣以卓越的鑒藏能力揚名曆史的名士作品,其包含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都為這件作品增加了無形的收藏價值,是中華民族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産。梁清标更是堪稱中國收藏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彪炳史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