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作者:正定博物馆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本文转自

中山博物馆公众号

梁清标(1620-1691),直隶真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字玉立,号蕉林、棠村、苍岩、斋号秋碧堂,著有《蕉林诗集》、《棠村随笔》等。梁氏家族后代个个官位显赫,世代书香,而到了梁清标这一代,无论是地位还是收藏,都达到了全盛时期,甲于一方。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梁清标(1620-1691) 行书 欧阳修《醉翁亭记》

水墨纸本 手卷

27.8×1060.8cm 约26.5平尺

款识:蕉林居士写。

钤印:毛爰、弓馬餘興、歌得歸與

释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外地人讲正定故事:一代名仕,收藏鉴定大家--梁清标

【名门之后 官至尚书】

梁清标的祖父梁梦龙是嘉靖年间的进士,曾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为官享有清名,世人称“梁阁老”。

梁清标幼年过继给任南雄知府的叔父梁维基,他在富有儒家精神的家庭中长大,自小接受入世、兼济天下的理念,崇祯十六年(1643年),考中了明朝最后一榜进士,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后任庶吉士。清军入关后,顺治十三年(1656年),官至吏部尚书。

由于性情率真,顺治十六年(1659年),梁清标遭人弹劾,连降三级。后来康熙三年(1664年),又重新被起用,担任了礼部尚书。康熙六年(1667年),47岁的梁清标受命任会试主考。当时鳌拜专权,很多官员依附于鳌拜,梁清标对鳌拜敬而远之,因此受到了排挤又被革职。不过康熙皇帝对这位才子念念不忘,在出巡真定期间,传诏让梁清标陪驾,后下旨起用他补刑部尚书。第二年调任户部尚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梁清标破例以户部尚书的职衔兼任兵部尚书,事业达到了人生巅峰,可谓权高位重。

【博学多才 收藏大家】

梁清标一生笃学不倦,风雅好文,工书法,精鉴赏,广搜金石文字、结交天下名士。他曾历任四部(兵、礼、刑、户)尚书长达四十余年,官至保和殿大学士,而让文人带兵终究太过勉强,梁清标先后经历了三落三起的跌宕,两次降任,一次革职,晚年又由从一品降至正三品。但正是坎坷的政治道路,成全了他的收藏事业。明末,内府将大量书画“折奉”(把书画当成薪水)给官宦,梁清标趁机通过买取、索要或交换,从各方广泛而大量的搜集任何他有机会得到的书画作品,同时又买通江南一代的字画商人、装裱工在艺术品南迁时期作为眼目,为他收集稀有藏品,他以灵活而高敏感度的头脑,通过多方渠道使他的收藏愈加丰富。

梁清标位于秋碧堂里的“蕉林书屋”是一个传奇之所,他经常邀请文人墨客来这里与他一起研究、欣赏他潜心搜寻的藏品,鸿儒往来,雅集不断,在当年的艺术圈中,便是如同故宫博物院一样的存在,能有幸受邀进去一窥珍宝,是无数文人和收藏家所心驰神往的梦想。

然而,梁清标去世之后,其一生所继承或收藏的典籍字画并没有被其后代继承,而是大量散轶,大部分进入清宫,《石渠宝笈》中那些耳熟能详、震烁古今的国宝级作品,不少皆出自蕉林书屋,如《洛神赋图》、《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溪山行旅图》、《张好好诗》、《平复帖》等,其辉煌业绩,令人叹为观止。如今,书屋内的作品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续写着梁清标的收藏神话。

梁清标在仕途上被多次弹劾却仍能在顺治、康熙面前深受荣宠,其最大的原因是梁自身的才识学养,作为名门之后,梁清标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引领词林数十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其诗作于明季者,多感慨讽刺之言,及入本朝以后,则飒飒春容之音,为台阁中巨手。”

梁清标的书法作品非常罕见,像《醉翁亭记》如此恢弘的长卷几乎从未出现过。此幅作品内容是欧阳修的散文名篇,书体偏向二王一路,间架颇具颜真卿风骨,用笔恣肆率性,俊逸高古。作为眼光极高的收藏家,他每天都能欣赏、临摹历史上最一流的作品,不断吸取最优秀艺术家的精华。他曾收藏王羲之《上虞帖》、《兰亭序》(张金界奴本),颜真卿《自书告身》等帖,得到众多真迹濡染,下笔自然不凡。而即使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他依然勤于临池,笔耕不辍,对于如何运笔、用墨早已成竹于胸。但他对自己的书法非常严格,很少满意于自己的作品,更不轻易示人,此卷如今能收藏于石家庄中山博物馆,实属难得。像梁清标这样以卓越的鉴藏能力扬名历史的名士作品,其包含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都为这件作品增加了无形的收藏价值,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梁清标更是堪称中国收藏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彪炳史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