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作者:東方今報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 袁曉強/圖 趙俊鴿/剪輯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李樹建《蘇武牧羊》劇照)

“真不好意思,我的嗓子啞了!”抵達北京的5月20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豫劇領軍人李樹建面對鏡頭,以這種方式向大家表達歉意。

他的嗓子是累啞的。這是因為,身為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省劇協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的他,最近入駐快手平台,每天晚上開直播,因為“親愛的老鐵們、親人們、家人們、戲迷們”太過熱情,而他堅持互動,一段時間下來,“累得夠嗆”。這也是這位新晉“小網紅”幸福的小煩惱。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的采訪,就從“網絡直播”開始了。用李樹建的話說,“點選量”就像觀衆進劇場的人數,“點贊”數就是觀衆的掌聲,“進直播間”就是觀衆進劇場看戲,“評論”就是過去他們在劇場發的問卷,誰擁抱移動網際網路,誰就活,誰就火。

【标簽】“行走江湖”多年,臨近花甲晉升“小網紅”

在中國豫劇界甚至整個中國戲劇界,沒有人不知道李樹建。

作為中國豫劇的一名老兵,今年58歲的他演了45年的戲,從業餘劇團到現在當了32年的院團長,演遍了我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出訪了29個國家和地區。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因為入駐快手,臨近花甲之年的他晉升為“小網紅”。

今年春節後,快手向多位全國人大代表發出邀請,希望他們入駐直播平台。3月7日那天,李樹建開啟了快手首秀。

其實,對于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李樹建一直持積極的态度。這是因為,他從中嘗到了不少甜頭。

早在2013年河南豫劇院成立之初,他們就讓豫劇走進了網際網路。從那以後,豫劇的所有重要演出和豫劇名家進校園活動,都開啟了網上直播。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直播間裡,李樹建和年輕人互動)

多年“行走江湖”,讓李樹建深刻感受到:傳統戲曲領域有許多優質内容,但缺少優質傳播,尤其是當下基于新媒體的傳播。網絡直播與傳統戲曲結合,既能拓寬傳統戲曲傳承傳播的管道,又能豐富網絡直播的内容、提升網絡直播的内涵。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讓年輕演員進入直播間,李樹建為他們配戲)

“近年來,我們的豫劇演出活動,每場上網觀看人數少則數十萬,多則數百萬,實作了演出傳播的最大化。特别是‘2018首屆戲曲稀有劇種賀新春網際網路公益晚會’,我們将全國一百餘個稀有劇種集中在鄭州展演,30家直播平台介入,超50家媒體的宣傳矩陣,15個小時連續全網直播,網上觀看人數達到3862萬人,創下了中國戲曲傳播史上的一大奇迹。”

戲曲經移動互聯傳播之後,影響力更大了。2017年,文化部在全國進行了劇種普查,網絡大資料顯示,全國共有348個劇種,豫劇排第一位,在網際網路上是最受觀衆歡迎的劇種。

【變化】攜兩部手機和直播架進京,抽時間和“老鐵們”交流

從直播中看到效果、嘗到甜頭的李樹建,果斷開啟了快手直播時間。

功夫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親愛的老鐵們、親人們、家人們、戲迷們……”直播間裡,李樹建的“招呼”相當專業,讓平時難得一見的粉絲們激動萬分,尤其是可以與他屏對屏互動,紛紛撒花,送“小心心”、“潛水艇”……

3月7日至今,李樹建釋出了202條小視訊,點選總量2億+人次,獲贊232萬+人次,評論10萬+人次,粉絲數達到74+萬人。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我覺得,‘點選量’就像觀衆進劇場的人數,‘點贊數’就是觀衆的掌聲,‘進直播間’就是觀衆進劇場看戲,‘評論’就是過去我們在劇場發的問卷,隻不過戲迷從劇場走向了網絡。”直播之餘,自稱“小網紅”的李樹建作了這樣的總結。

“誰擁抱移動網際網路,誰就活,誰就火。”李樹建說這句話,有自己的資料支撐:我演了45年的戲,每年按100多場計算,45年就是5000場左右,每場按2000名觀衆,45年就是1000萬人次的觀看。可網際網路近兩個月就有4000萬觀衆,“比我演一生的戲還要多”。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李樹建快手号上釋出的短視訊,很受歡迎)

熱愛豫劇的李樹建,為了弘揚豫劇,馬不停蹄。不但自己演、自己唱,他還邀請更多人走進直播間,一起來光大豫劇。

帶着對移動網際網路的敬畏之心,他組織河南戲曲界更多的名家和網際網路超級戲迷參與了快手、抖音等網際網路平台直播活動,還特别邀請河南老藝術家,跨界邀請明星進入直播間,以期吸引更多的觀衆喜歡戲曲。

通過直播,不僅讓觀衆看到了精彩演出,還讓他們看到了很多以往在現場看不到的鏡頭和故事。

“最近幾周,每天晚上9點都進行直播。我們讓更多年輕演員在直播中和大家見面,為了豫劇的發展,為了年輕演員的成長,我願意為他們站台。”

和往年不同,此次到北京開會的他,攜帶了兩部手機和直播架,晚上開設“兩會老李直播間”,和“老鐵們”說說履職盡責的心裡話。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李樹建在駐地房間,桌子的直播架上有兩部手機)

【秘訣】堅持“内容為王”善于精心策劃,才能吸引觀衆

兩個月内,李樹建的直播間觀衆超過4000萬人。這些人,都是鐵杆戲迷嗎?

善于歸納的李樹建,将其分為核心閱聽人、重要閱聽人和一般閱聽人。

核心閱聽人主要是通過網際網路接受戲曲資訊較多的傳統戲迷、經過網絡培育出來的戲迷,還有主動擁抱網際網路的戲曲從業者。重要閱聽人,主要是通過網際網路接觸戲曲比較多,但接觸戲曲資訊的頻率和穩定性較差,還有就是接觸網際網路較少的那些傳統戲迷,他們經過培育可以成為核心閱聽人。

而一般閱聽人群體,隻是偶爾通過網際網路接受戲曲資訊,但對戲曲了解不多,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喜歡與否。“這樣的不在少數,數量上遠遠超過了核心閱聽人和一般閱聽人。”

有意思的是,李樹建還專門對網絡戲曲閱聽人的心理需求,進行了歸納。“大量網絡戲迷和戲粉不僅喜歡看戲、追捧喜歡的演員,很多還學唱、喜歡唱,有的還能彩扮登場,戲曲通過網際網路傳播以來,網絡成了戲迷活動的重要陣地。”

在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李樹建堅持“内容為王”。

“我和團隊成員對每一期直播内容,都進行了精心策劃。”李樹建說,直播間服務團隊成員,均為熟悉戲曲網際網路傳播、青春靓麗的90後,而請進直播間的嘉賓,有資深老藝術家王善樸、楊華瑞、劉忠河、虎美玲,中青年藝術家範軍、賈文龍、李金枝、申小梅、方素珍、劉豔麗等,還有豫劇新秀孫敬鵬、杜永真、王獻光等。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豫劇名家賈文龍進入直播間互動)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曲劇名家楊帥學進入直播間互動)

直播間“連麥”對象,也都是大腕兒。歌唱家劉和剛,演員杜旭東、孫濤、邵峰,網紅二驢、散打哥、“小兵張嘎”等。特别是這些文化名人、青年網絡大v的加盟,受到年輕人歡迎。

“我的目标,也是先從網際網路吸引青年的眼球,和他們交朋友,然後通過線下策劃,讓他們盡可能多地走進劇場,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老的戲曲文化,真正為戲曲的未來培育觀衆。”

【不足】直播間過于娛樂,就扭曲了戲曲的内涵和靈魂

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李樹建,在基層調研中發現,在“戲曲 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并不是沒有問題。

“由于網際網路上一些快餐文化沒有足夠内涵,年輕人的關注會逐漸遞減,在黨和國家支援傳統文化發展的背景下,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渴求會自覺回歸。但網際網路傳播平台,包括戲曲演員在直播中也很大程度上存在為了吸人眼球而過于娛樂,從某種程度上扭曲了戲曲的内涵和靈魂。”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李樹建主演的《程嬰救孤》)

李樹建說,網際網路上關注傳統戲曲的使用者與平台主流使用者相比,年齡更大,如果不能乘勢而進緊抓網際網路發展良機,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傳統戲曲的發展必然受限。

另外,網際網路活躍了大量戲迷群體,他們有着傳唱經典戲曲的強烈需求,但網際網路平台缺乏高品質的戲曲唱段伴奏,制約了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播發展。

針對“戲曲+網際網路”發展的現狀,李樹建建議,應該結合戲曲進鄉村、戲曲進校園等主題活動,盡快出台國家層面的“網際網路+傳統戲曲”工作實施意見。通過政府補貼等形式,加強傳統戲曲在網絡音視訊平台的推廣和傳播,促進網際網路+傳統戲曲未來的持續健康發展。政府主管部門應出台激勵措施,強化對網絡戲曲傳播者的教育、教育訓練和引導,提高藝術審美境界,堅決避免用錯誤方式的傳播造成對傳統戲曲文化的誤讀誤導。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著名表演藝術家賈廷聚受邀走進直播間)

“建議國家網信部門應該出台相關規則,促進戲曲院團和新媒體傳播平台的合作、交流、交融,在技術、流量支援和收益配置設定上,給予戲曲院團和戲曲人更多的傾斜。”李樹建還建議,由國家主管部門推動建立網絡青年戲曲節和網絡民間藝術節,切實為戲曲的傳承和年輕人之間搭起一座橋梁,更好地促進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播傳承。

【過往】行走于光陰的河流,“忙”是鮮明标簽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

既要練功,又要管理,既要演出,還要走進直播間和“老鐵們、親人們”交流。置身藝術、行走于光陰的河流,“忙”是李樹建的鮮明标簽,幾乎一天都閑不下來。

于他個人而言,有四件事,镌刻在2019年的生命月曆。

2019年7月9日晚上,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南省文聯聯合主辦的“國風豫韻 出彩河南”中國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樹建藝術實踐公益演唱會,在北京上演。這是李樹建從業45年來,首次以他個人名字舉行的演唱會。用專家的話說,這是對李樹建藝術道路及其成功經驗的總結,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個人成就的展示,而且能對今天的文化建設提供一種可以參照的樣本。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國風豫韻 出彩河南”中國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樹建藝術實踐公益演唱會上,藍天野、譚元壽、馬金鳳、王善樸等四位90多歲的老藝術家上台表達祝福)

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70周年慶典。李樹建作為我國文藝界的17名代表之一,受邀赴天安門觀禮。“這是對我本人的認可,更是對中國豫劇和中國豫劇人的肯定。置身其中,無比自豪,同時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責任。為了豫劇,我必須傾注全力。”

2019年11月20日,由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精心組織,在李樹建的帶領下,“豫澳同心 愛我中華”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河南戲曲名家文藝演出,在澳門舉辦。來自河南的戲曲名家深情開唱,優美的唱腔回蕩在澳門上空,情動濠江兩岸。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豫澳同心 愛我中華”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河南戲曲名家文藝演出)

而在去年的12月31日,“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黨和國家上司人同首都近千名群衆歡聚一堂,一起觀看演出,迎接新年的到來。作為豫劇的唯一代表,李樹建表演的《蘇武》同其他12個劇種同台獻藝,展現新時代戲曲藝術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唱響新時代愛國奮鬥之歌。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李樹建在“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上表演《蘇武》)

“總覺得時間不夠,我恨不得把一分鐘當兩分鐘來用。”李樹建感慨。

【意外】用藝術抗疫用演唱宣傳,豫劇人做到了

當時針的腳步悄悄踏入2020年的大門,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李樹建的計劃打亂了。

有戲不能演,有活動不能外出……經過短暫的“小迷茫”,李樹建比誰都清楚:這也是閉門修煉的好機會。

“如果讓我來總結,疫情期間幹了三件事:号召捐款、拍視訊、上直播。

大年初二,李樹建号召豫劇院全體職工、李派弟子捐款,僅李派弟子就捐了15萬元。他本人還拍了23條宣傳疫情防控的視訊,号召大家共同抗疫,共克時艱。

用他的話說,疫情肆虐,國家有難,戲曲有責,用藝術的形式來抗疫,用演唱的方法做宣傳,豫劇人做到了。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李樹建的弟子們)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揮之不去的疫情,讓李樹建真正進入了網際網路。3月7日剛剛入駐快手時,他在家裡,面對手機開唱。為了出一條好作品,一拍就是十多遍。但通過直播平台,讓他成為“網絡達人”,真正了解了網際網路的威力。

其實,除了這三件事,李樹建投入精力最多的,還是豫劇《義薄雲天》。

在常年的藝術實踐中,他“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在藝術創造上的審美自覺和追求,激活了原典,激活了原創,催生了《程嬰救孤》《清風亭上》《蘇武牧羊》 這三部傳統劇目現代轉換的高峰之作,被稱之為“忠孝節”中華美德三部曲。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李樹建帶着《程嬰救孤》走進美國)

尤其是《程嬰救孤》,于2013年、2016年分别走進美國戲劇中心百老彙和世界電影中心好萊塢杜比大劇院,将豫劇推向世界。

其實,就李樹建的藝術成就來說,“忠孝節”中華美德三部曲已成當代經典,豫劇新李派卓然獨立,但李樹建并不滿足于此,又開始向“義”進軍,創排《義薄雲天》。

【挑戰】“我累呀,累得渾身疼,累得都想哭啊”

為什麼要創排《義薄雲天》?

《程嬰救孤》演繹“忠”,《清風亭上》诠釋“孝”,《蘇武牧羊》彰顯“節”,而《義薄雲天》要弘揚“義”。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李樹建在《義薄雲天》中飾演的關公)

《義薄雲天》的主人公是名将關羽,在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心靈深處,關羽的大義,無人能及。而李樹建要做的,就是不斷挑戰自己,讓“忠孝節義”圓圓滿滿。

用“挑戰”來形容,恰如其分。

從未演過武戲的李樹建,能耍起關公的大刀?58歲的李樹建,能把關公演繹得虎虎生風?一時間,各種疑問傳到了李樹建的耳朵。

今年大年初三,李樹建就開啟了“上班”模式,天天練功。

演好關公,需要融“武生的沖、老生的穩、花臉的架子”為一體,還要戴着頭盔,僅穿在身上的服飾就有30斤。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李樹建在排練《義薄雲天》)

國内戲劇舞台上,關公的戲不少,但其他大藝術家飾演的關公,往往都是一折,而李樹建飾演的關公,則要演繹這位武聖人的風雲人生:從桃園三結義到鎮守荊州,從威震華夏到敗走麥城。

“我都58歲了,排練關公,我累呀,累得渾身疼,骨頭跟散了架似的,累得都想哭啊!”接受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專訪時,李樹建感慨,如果再年輕10歲,該多好。

雖然感歎了一下年齡,但在藝術面前,李樹建從不打折扣,從不找借口。

“現在的我,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也不愁名氣,你說,我圖個啥?”李樹建發出了這樣的設問。而他的答案,是“為了理想”。

赴京開會,一到駐地房間,打開行李箱,有兩樣東西引人注目:《義薄雲天》的劇本、聚焦關羽生平功績的圖書《不朽關公》。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赴京開會,還帶着《不朽關公》)

“關公生于黃河岸邊,葬于黃河岸邊,他做到了忠、義,受曆代曆朝的推崇。演好關公,首先要淨化心靈,要心無旁骛,要反複研究人物。”李樹建說,這也是他帶《不朽關公》的原因。

本來,李樹建還想帶着“關公”的靴子、髯口、大刀一并到京,這樣,開會之餘還可以練練功。但防疫期間,代表不能離開駐地,房間又太小,大刀耍不開,沒地方練。

“兩會結束,我要把這幾個月的時間奪回來。”李樹建透露,按照計劃,今年下半年,“忠孝節義”四部曲要到北京演出。

【願望】台上演繹“忠孝節義’四部曲,台下做好“尖斌卡引”四個字

觀衆、戲迷乃至業内專家提起李樹建,用四個字給他的藝術生涯做了精辟的總結:樹業、建功。

實際上,“樹業建功”的李樹建,其藝術宏願絕不僅僅在于使自己成為一棵大樹,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廣闊而茂密的森林。

“我這一生,台上演繹了’忠、孝、節、義’四部曲,而在台下力争做好’尖、斌、卡、引’四個字。尖,就是要做到能大能小。斌,就是要做到能文能武。卡,就是要做到能上能下。引,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李樹建《程嬰救孤》劇照)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清風亭上》劇照)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蘇武牧羊》劇照)

身為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今年的任務還很重,一團要重新加工《江姐》,新排《南水迢迢》;二團就是排演《義薄雲天》,加工《馬本齋》;三團要創排《重上太行山》、《黃河》;青年團則要将《向警予》搬上舞台。

另外,還要争取舉辦第四屆全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争取讓河南豫劇院搬到新家。

今年58歲的李樹建,再有兩年就到了退休年齡。

事往日遷,朝花夕拾。

李樹建曾先後在河南省豫劇一團、二團工作,2013年成為河南豫劇院院長。回顧在省城工作的這些年,往事曆曆在目。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他帶着一團的《五世請纓》晉京演出。當時,劇團演出還帶着行李、背着鋪蓋,就像要飯的。李樹建覺得,省團要起到引領作用,出力作、出佳作,要改一改陳年習慣,要住飯店,要有豫劇人的精氣神兒。從此之後,豫劇人面貌煥然一新,演出價格上來了。

剛到二團工作時,家屬院坑窪不平,下雨泥濘不堪,一到家裡就得用水洗洗鞋底的泥巴。于是,他修整家屬院,還将二團的辦公場所從木闆房搬到了辦公樓。後來,還給二團蓋了劇場,推出了“忠孝節”三部曲,打了翻身仗,并讓豫劇走向了世界。

對于三團,他則在《重渡溝》劇組最需要資金的關鍵時刻,“化緣”250萬元,助其一臂之力。後來,該劇獲得國家文華大獎。

而河南豫劇院成立後,擔任院長的他提議成立了青年團,為豫劇培養青年人才。此後,舉行全國豫劇院團長工作會、舉辦全國豫劇優秀人才教育訓練班,連續三年在北京舉辦優秀劇目展演月,蓋了新院址……

無論是一團、二團、三團、青年團,還是河南豫劇院,在李樹建心裡,都重如千鈞。

此次赴京開會的第一天晚上,李樹建做了一個夢。

夢裡,他回到了1998年3月6日。

這一天,他從三門峽劇團到省城鄭州的河南省豫劇一團工作,36歲的他成為河南省直文藝院團中最年輕的幹部,風華正茂,意氣風發。

兩會面對面│李樹建代表:直播倆月吸粉74萬,“老鐵們”真給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