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國人大代表李樹建:擁抱網際網路,把傳統的變成流行的

作者:大河網
全國人大代表李樹建:擁抱網際網路,把傳統的變成流行的

春節期間,李樹建(右一)帶領大家前往深圳交流演出。

開欄的話

“十四五”是開啟新征程、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關鍵階段,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新目标也已繪就。大河之南,中原大地,不管是公共事業,還是居民家庭,大家小家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一個嶄新河南正在屹立于世。

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即日起,大河報開設“世說新‘豫’”專欄,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與廣大網友一起,描述他們心中的新詞、新事,講述他們履職期間的新發展、新變化及2021年提案建議的準備情況。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段偉朵文受訪者供圖

剛剛過去的春節,河南春晚成功“出圈”,其背後支撐的,是河南厚重的曆史文脈以及迎接新時代後彰顯的文化自信。“出圈”不是偶然,用高科技、網際網路喚醒傳統文化,有一大批人正在努力,這其中,也包括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

【新事】第6次登上春晚舞台把河南戲唱給全國人民

今年的央視春晚,李樹建帶來的《大登殿》選段,成為除夕夜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長盛不衰的戲曲中,流淌着民族的文化基因,也蘊含着地域的風情血脈。

“10年前我曾連續五年參加央視春晚,但10年之後,再次登上這一舉世矚目的舞台,我比前幾次都緊張。”19日,李樹建告訴記者,本次戲曲節目隻有十分鐘時間,參加表演的演員有140多人,多數是合唱,豫劇《大登殿》則是他個人獨唱。弘揚黃河文化,豫劇要當先鋒。他深知央視春晚舞台這對于宣傳豫劇、展示河南文化強省形象的重要意義,即便是“老将出馬”,也是心中提着一股勁。“能借助牛年春晚舞台,向全國乃至全球的觀衆傳遞豫劇聲音,為豫劇發展、傳承和普及,為出彩河南做出豫劇人應有的貢獻,我覺得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李樹建1月23日就趕赴北京參加排練,演完後大年初一才趕回河南老家,陪95歲的老母親過大年。

【新說】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全媒體形式傳播中原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他始終緻力于弘揚傳統文化。有人說,李樹建是河南戲曲的領軍人,但他卻表示,他是河南戲曲、河南豫劇的“看門人”。

“當年我去看望病中的常香玉大師,她曾兩次問我,豫劇還中不中了?我堅定地說,中!”李樹建說,中原更加出彩、文化要出重彩。在河南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的關心支援下,近年來他帶着豫劇出訪了29個國家和地區,還走進首都劇場,走進北大、清華校園。

在不少人心中,豫劇是傳統的,是古典的,但李樹建卻勇于創新,積極擁抱網際網路,正在把傳統的變成流行的。2013年河南豫劇院成立之初,他就讓豫劇搭乘網際網路的“東風”。所有重要演出和豫劇名家進校園活動,都開啟網上直播。從2019年開始,李樹建還在一些網際網路平台開設了視訊号,短短一段時間,粉絲已過百萬。

牛年新春,他和學生們還去往深圳演出“忠孝節義”四部曲,就是為了讓河南傳統戲曲走進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和深圳的傳統文化傳播者一起,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全媒體形式傳播、檢驗中原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履職】去北京前征集網友建議,置頂!

“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承保護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能夠做好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将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李樹建說,為此,這幾年全國兩會期間,他關注的重點,都是弘揚傳統文化。其中,他去年就重點關注了傳統戲曲如何借助網際網路平台加大傳播力度。“我演了46年的戲,每年按100多場,每場2000名觀衆算,46年就是1000多萬觀衆,可我在直播最初的2個多月時間,就有2億多人觀看,抵我演幾輩子的戲,這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

打開李樹建在其中一個網際網路平台上的視訊号,置頂的一條,就是向大家征集用網際網路傳播傳統戲曲文化的建議。目前,留言已達到1.7萬條。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樹建将帶着哪些建議進京?目前準備情況如何?

李樹建表示,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他深知責任重大。河南是文化大省,也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是以,他今年将重點關注傳統文化、戲曲藝術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的問題。建議目前正在準備過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