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降将女險成順治的貴妃,攔路董鄂妃,卻被人虛構同康熙上演三角戀

作者:向敬之

向敬之

皇太極厚遇孔有德及耿仲明,無疑學了古人千金市骨那一招。

皇太極的政治意圖很明确,就是要以頂級厚禮,吸引更多的明朝降将和群眾,投入自己的懷抱。

此前,努爾哈赤優待李永芳,為的是拿下一座城。而今,皇太極厚遇孔有德,為的引進一片人。

愛新覺羅家族,能夠從當初建州女真幾十個部落中的一個部衆不過幾十人的小部,發展壯大,一統女真,成為轄地廣闊、臣群眾多的女真之主,并躍躍欲試問鼎中原,靠的就是左右逢源的人才戰略。

果然,四月後,明朝廣鹿島副将尚可喜率廣鹿、長山、石城三島數千名官兵和百姓叛明來歸。尚可喜與孔有德、耿仲明都曾是毛文龍的部下,彼此交往很密切。

皇太極厚待投降者孔、耿,讓尚可喜看到了富貴所在。

降将女險成順治的貴妃,攔路董鄂妃,卻被人虛構同康熙上演三角戀

《江山風雨情》唐國強版皇太極

崇德元年四月,改汗稱帝的皇太極叙功封賞,封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史稱“三順王”。三順王,顧名思義,歸順之意。

崇德二年,三順王聯手,攻破皮島,明将沈志祥殺監軍投降,成為清朝的續順公。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為這些明朝降将及其家族樹碑立傳,說:“有德、仲明,毛文龍部曲;可喜,東江偏将;志祥又文龍部曲之馀也。文龍不死,諸人者非明邊将之良欤?……明兵能力援,殘疆可盡守也。太宗撫有德等,恩紀周至,終收績效。……推誠以得人,節善以勵衆,其諸為興王之度也欤!”

這些人,在毛文龍手下不過中級軍官,被清太宗拔高尊崇,封王封公。他們感恩戴德地甘為攻城略地的走狗鷹犬,為新主不辭辛勞、殚精竭力地滅故國。

十多年後,他們的王爵封号發生了變化,如孔有德定南王、耿仲明靖南王、尚可喜平南王,卻為後世不齒。

明朝遺老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錄·西甯死事傳》說:“崇祯間有三叛臣,其首惡為孔有德。以先降得為稗王,國變後道經曲阜,欲入谒先聖廟林,孔氏宗人阖門弗納,且叱其冒稱聖裔。”

孔有德自稱孔子後裔,經過曲阜,想拜谒孔廟、孔林,遭孔氏族人拒之門外!他把降清作為形勢所迫,援引前輩賢達為祖宗,是自容,亦是自愧。

拒絕他入内的人呵斥:你沒有辱沒先聖,不過毛文龍部下一走卒耳!隻是妄自以為聖人後裔也。好為聖裔者,不止他一人耳。孔門亦多有屈膝為帝王貼金者。

于明朝而言,孔有德無疑是叛國之首惡。但在清朝,孔有德常年浴血沙場,打得數十萬大順軍殘餘和南明永曆帝落荒而逃。

值得注意的是,皇太極死後,睿親王做了攝政王,多爾衮統兵入關,問鼎燕京,滅掉李闖後,曾對孔有德為首的前明降王,采取了疏遠和抑制的态度。

《清世祖實錄》卷二十一記載,順治二年十月戊申記載,朝廷對以豫親王多铎為首的西征李闖團隊,賞賜孔有德、耿仲明貂裘、蟒緞、朝衣各一襲,黃金各一百兩,白銀各一萬兩,馬各兩匹後,特發專谕:“命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還盛京。”

孔有德還鎮盛京,至第二年秋,才因清廷推行剃發、圈地、逃人等惡政,激化民族沖突,漢族群眾踴躍反抗,李自成留下的大順軍餘部、張獻忠上司的大西軍,打出了聯明抗清的旗号,迫使多爾衮不得不重新起用孔有德等。

孔有德被封為平南大将軍,偕耿仲明、尚可喜統兵,進取湖南,次定贛南,再入廣東,被許了一張大大的空頭支票,讓他們去鏖戰活躍在南方的反清勢力。

順治六年五月,孔有德被改封定南王,率兵兩萬西進,攜家駐防廣西。初,清廷拟定孔有德鎮守福建,但因尚可喜認為廣西地處偏僻、情況複雜而推辭,孔有德毅然迎難而上。

最後幾乎占領廣西全境時,即順治九年六月,他在桂林一役,遭遇了從張獻忠陣營轉戰至南明麾下的西甯王李定國重兵圍攻,被迫縱火王府,自缢死忠清廷。

降将女險成順治的貴妃,攔路董鄂妃,卻被人虛構同康熙上演三角戀

頌揚李定國的連環畫

臨死前,孔有德留下一句“城亡與亡,大義也!”(《清史列傳·孔有德傳》)而此“大義”的哀鳴,是以他自虧投效作為代價的。

哪怕他在桂林城破時,具有額中暗箭不下陣的勇猛,舉家一百二十餘口悉數被殺,唯一的兒子孔廷訓被李定國俘虜後戕害,僅存女兒孔四貞逃至京城,成為孝莊的養女,差點成為了順治帝的東宮女主。

此中有曲折。

順治十一年六月,孔四貞扶棺還京,順治帝下旨:三品以上大臣郊迎,四五品京官守靈一晝夜,并賜孔四貞白銀萬兩,作為日用開支。

第二年四月,順治帝“以定南武壯王孔有德建功頗多,以身殉難,特賜其女食祿,視和碩格格,護衛儀從俱仍舊”(《清世祖實錄》卷九十一,順治十二年四月癸未)順治封谥孔有德為武壯,在京城阜成門外建定南武壯王祠,春秋遣太常卿緻祭。

再過一年,紫禁城東西路後妃居所建成。孝莊太後命兩黃旗大臣、領侍衛内大臣鳌拜、遏必隆、索尼等奏請順治帝,乾清、坤甯等宮殿俱已告成,妃嫔尚未冊立,敦請順治帝按規矩行冊立之事。

順治原來有皇後,但在十年八月将來自蒙古科爾沁母家的第一位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廢儲,降為靜妃,不久遣還娘家。十三年五月,孝莊太後又從娘家,為順治帝選了兩個老婆,意思是皇後必須從她博爾濟吉特氏中選擇。順治帝為了将十八歲的大齡女董鄂氏選入掖庭,加之他的廢後已導緻滿蒙政治聯姻關系瀕臨絕境,故而隻好在六月十六日再次冊立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

一個即孝惠後,一個是淑惠後。都是順治帝的表侄女,都沒有得到順治帝的愛。

她們是政治聯姻的祭品。

同時,孝莊太後為她準備了另一個政治聯姻的女人,即孔四貞。

降将女險成順治的貴妃,攔路董鄂妃,卻被人虛構同康熙上演三角戀

孔四貞劇照

孝莊要進行滿漢聯姻。

就在順治第二次冊後的第十天,他谕知禮部:“奉聖母皇太後谕,定南武壯王女孔氏,忠勳嫡裔,淑順端莊,堪翊壸範,宜立為東宮皇妃。爾部即照例備辦儀物,候旨行冊封禮。”(《清世祖實錄》卷一百〇二,順治十三年六月癸卯)

雖然對孔四貞的評價,不無客套話,不無程式語。但是,聖母皇太後孝莊用心良苦,為了加深孔四貞與順治帝的感情,命她在順治下朝後去随侍,陪同順治外出行圍。孝莊之意,納孔四貞為東宮妃,入主東宮之首的承乾宮,為的是穩定還駐紮在廣西的孔有德部将線國安等,以加強朝廷對孔有德餘部的聯系,實作滿洲統治者對廣西統治的擴大化。

順治帝自然明白孝莊的政治用心,雖有妥協,但為了江山社稷,少不了要委屈自己所愛的董鄂氏屈居其下。

孔四貞奉旨行事,無疑是接受孝莊的安排的。但是,由于懿靖大貴妃唯一親子、十六歲的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突然去世,順治帝對冊立孔四貞之禮一拖再拖。順治帝為了拖延,不行冊封禮,就連自己從位育宮移居乾清宮的朝賀禮也免了。

孔四貞随侍順治,卻得不到重視,而順治對董鄂妃寵愛正隆,少不了傷孔之心。于是,孔四貞說,其父生前已将她許配給了偏将孫龍之子孫延齡。

孝莊指婚時,孔四貞不說,待到順治拖延時,再說已有婚約。這明顯是欺君,明顯是托詞,本是大罪,但,順治巴不得,孝莊也無奈。

嚴懲必然得罪孔有德餘部,不如給個順水人情。孔四貞成為太後義女,皇帝的義妹,聲勢浩大地嫁給了一個首鼠兩端的孫延齡。

孫延齡撿漏,娶了沒成為第二夫人的孔四貞,夤緣而上,裝出一副妻管嚴的樣子,終于在康熙四年,通過孔四貞的進京活動,受封上柱國、光祿大夫,世襲一等阿思尼哈番、和碩額附、鎮守廣西等處将軍。

孫延齡攜妻南下,雖是志大才疏,卻想甩開孔四貞,擁兵自重。夫妻關系惡化。孔有德的舊部隻知有小姐,不知有姑爺,對孫延齡的拉攏并不感冒。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挑起三藩之亂,拉攏孫延齡。孫氏既接受康熙的撫蠻将軍一職,又芥蒂于康熙意欲起用線國安為都統,于是在第二年二月舉兵響應吳三桂,殺了都統王永年,拘禁巡撫馬雄鎮,自稱安遠王,公然反清。

孔四貞苦勸無效,孫延齡肆意妄為。康熙十四年九月,孔四貞為了逼孫延齡盡快反正,聯合孔氏舊部發動兵變,殺了孫延齡的兄長孫延基,勒令孫延齡交出兵權。孔四貞将兵權交與佯附吳三桂、實忠大清朝的傅弘烈,成就了傅弘烈獲授廣西巡撫兼滅蠻大将軍。

最後,孫延齡及其與孔四貞的獨子死于吳三桂侄孫吳世琮之手,孔四貞被吳三桂俘獲,為籠絡孔氏舊部,而拘于昆明軟禁了六年之久。直至康熙二十一年,清軍攻陷昆明,結束三藩之亂,才被接回京師。

孔四貞在康熙朝的平藩大戰後,孑然一身,長伴青燈古佛三十餘年,最後于康熙五十二年蒼涼而逝。

雖然康熙帝給孔四貞一個隆重的喪禮,也不可改變孔有德父子榮哀俱半的命運。

有好事者,安排孔四貞與康熙帝、納蘭容若上演了一場虐心的三角戀,但那是偷換了孔四貞差點成為順治帝東宮妃的事實。孝莊命孔四貞入主東宮時,康熙還在襁褓之中。

往事如煙,嫁接與雜糅,是現代藝術工作者的匠心獨具。但是,曆史不會因孔四貞誓死不叛清朝、孔有德最後的悲壯及留給後世的感傷,而改變對孔有德雖名武壯、卻是貳臣的角色定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