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火鍋,喝可樂,偷吃糕點,成都98歲“吃貨”奶奶抖音吸粉400萬無心插柳,吃貨奶奶金句頻出意外走紅曾經的醫生,愛好廣泛孫女夫婦組成“制作團”

作者:智慧煙台
愛火鍋,喝可樂,偷吃糕點,成都98歲“吃貨”奶奶抖音吸粉400萬無心插柳,吃貨奶奶金句頻出意外走紅曾經的醫生,愛好廣泛孫女夫婦組成“制作團”

喻澤琴老人

如今已擁有近四百萬粉絲的抖音賬号“蔡昀恩”,實際上是以奶奶孫女的名字命名。

奶奶的走紅,也源于孫女的一次無心插柳。“去年四五月份,我們申請了一個抖音号,原本隻是為了記錄在印度的旅遊,但旅遊視訊并沒有火。”蔡昀恩說。

喝可樂、涮火鍋鴨腸、吃雪糕……這是 “蔡昀恩”賬号起初上傳的奶奶視訊。用孫女婿馬騄的話來說,“她是什麼垃圾她就吃什麼。”就是這樣一個“高齡吃貨”的形象讓網友直呼“奶奶身體太好了”“超可愛”,并迅速博得大家的喜愛,一炮打響。

吃漢堡吃掉了假牙,迅速安裝好裝作若無其事繼續大快朵頤;晚飯前偷吃糕點被抓現行,面對家人質問“吃零食營養在哪兒”,卻出乎意料回答“不要問,問得焦人,營養都裝在裡頭的”,奶奶總是用她獨有的一套思維模式讓網友大跌眼鏡。

除了可愛的吃貨屬性,“金句頻出”也是奶奶走紅的又一法寶。“曉得個鏟鏟”是她最受歡迎的經典語錄。

“奶奶,你大爺爺多少歲?”

“大他五歲嘛。”

“那他曉得不喃?”

“他曉得個鏟鏟,全是我在掌控。”

視訊中,奶奶得意于這個保守了一輩子的秘密,捂着嘴巴笑得像個孩子。

“我們的粉絲黏性很高,一般點進來就出不去了,常常私信我快點更新。”孫女蔡昀恩說,奶奶是個愛笑的人,她認為,粉絲們大多都是始于奶奶的“搞笑”,而最終卻是因為“正能量”而關注的。

愛火鍋,喝可樂,偷吃糕點,成都98歲“吃貨”奶奶抖音吸粉400萬無心插柳,吃貨奶奶金句頻出意外走紅曾經的醫生,愛好廣泛孫女夫婦組成“制作團”

别人的缺點要自己去發現

喻澤琴坐在家中的沙發上,仔細端詳起桌上的迷你垃圾桶,這正是她要拍的新選題——垃圾分類。

近日,記者造訪奶奶位于郫都區的家,正逢孫女夫婦來幫老人拍視訊。“今天我們拍垃圾分類。”盡管這個話題對奶奶來說是新事物,但她并不排斥,還好奇地讀起了垃圾桶上的字,“廚餘垃圾,有......有害垃圾!”

蔡昀恩說奶奶的眼睛還算好,空了還要讀報,最喜歡看的就是《成都商報》。“東安湖公園來了”“成都科技孵化器已帶動就業超10萬人”,選報紙上最粗的黑體字看,是奶奶“獨特”的看報方式。

“她現在看小字看不清了,前些年還能穿針引線,有些衣服都是她自己縫的。”其中,最得意的就是一件白色襯衣。奶奶喜歡蝴蝶,便用藍線在衣角和衣襟處縫了幾隻,顯得古樸大方。

閑暇時,奶奶最愛玩的就是魔方。“有一次半夜兩點我起床上廁所,發現她房間有動靜,走進去一看,她居然悄悄把魔方拿上床在玩。”奶奶的“幼稚”常常讓家人哭笑不得。

對于為何鐘愛魔方,孫女認為,這和奶奶的職業有很大關系。奶奶年輕時是一位中醫,這一行就要求膽大心細,這樣的習慣也保持至今。“她現在耍魔方是聽不到我們說話的,你不喊她,她能一個人這樣玩一天。”坐在蔡昀恩身旁的奶奶,趁着我們閑聊,又開始轉起了魔方。

備受追捧的奶奶如今上街都能吸引不少注意,但實際上她并不知道自己火了。“她對網絡沒有概念,有時候出去遇到粉絲要求合照,事後會問我們,是不是因為她長得乖。”蔡昀恩說,成為網紅對奶奶影響不大,她依舊活在自己那個單純的世界裡。

愛火鍋,喝可樂,偷吃糕點,成都98歲“吃貨”奶奶抖音吸粉400萬無心插柳,吃貨奶奶金句頻出意外走紅曾經的醫生,愛好廣泛孫女夫婦組成“制作團”

一台手機,一些簡單的道具,日常的場景,這就是蔡昀恩夫婦幫奶奶拍視訊的全部準備。

作為奶奶背後的“制作人”,80後的蔡昀恩夫婦始終堅持兩人拍攝。

“我們沒有增加制作團隊,并不想以此盈利,隻想記錄奶奶的生活,給大家帶去歡樂。”蔡昀恩告訴記者,網友的一條私信很打動她。網友在私信裡說,每當心情不好就會打開喻奶奶的視訊看,自己的奶奶很早過世,喻奶奶讓她看到奶奶的影子,感覺很溫暖。

“蔡昀恩”賬号的視訊内容漸漸豐富。從起初吃貨奶奶人設,到如今帶奶奶開賽車、做spa、練瑜伽、野炊,當新鮮事物和奶奶獨特的思維碰撞,總能擦出可愛的火花。一個樂觀、敢于嘗試、充滿好奇的老人讓人心生積極,同時也帶來了新一輪漲粉大潮。

目前,奶奶的每個視訊點贊都在十萬到上百萬不等。

近兩年,随着移動網際網路發展以及“數字鴻溝”縮小,一部分中國“新老年”群體開始崛起。在抖音上,像“蔡昀恩”這樣的賬号不在少數,動辄坐擁幾十萬至幾百萬粉絲,毫不遜色年輕網紅們。

愛火鍋,喝可樂,偷吃糕點,成都98歲“吃貨”奶奶抖音吸粉400萬無心插柳,吃貨奶奶金句頻出意外走紅曾經的醫生,愛好廣泛孫女夫婦組成“制作團”

蔡昀恩和丈夫馬騄

因為搞笑才選擇看,因為正能量才選擇關注,希望奶奶能身體健康,為我們帶來更多正能量的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