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榮格名著,水木丁教你打造強大内心,對世界不卑不亢

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會感到自己處于某種困局,無處不在的職場壓力、複雜的人際關系、阻力重重的個人發展之路……我們可能努力地想要破解又無處下手,想要擺脫又無路可尋。為什麼道理都懂,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我們該如何在這個世界自處,與這個世界相處?

近期,作家水木丁時隔多年推出了重磅新作——《我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對這世界》,不同以往的文學随筆,這是一本與心理學相關的書。6月13日晚,水木丁攜新書與知名作家、編劇柏邦妮一同做客單向空間·北京東風店,通過直播與讀者分享,如何用心理學知識打造強大内心,如何更好地認識自我,進而不卑不亢地面對這世界。

解讀榮格名著,水木丁教你打造強大内心,對世界不卑不亢

水木丁x柏邦妮 新書分享會現場

深入淺出解讀榮格《未發現的自我》

2017年,水木丁機緣巧合,一時起念,去考了心理咨詢師的證書,拿到證書後又實習了半年,後來有一天,偶然讀到心理學家榮格的《未發現的自我》(the undiscovered self)一書,深覺這是一本很好的書,雖然隻有七八萬字,但是隻要讀懂,就能受益終身,便開始通過直播給讀者講榮格。

意外的是,水木丁在備課後發現,《未發現的自我》本來隻是一篇論文,但想要給對心理學接觸不深的普通讀者講清楚并非易事,必須補上很多基本常識,于是,本來計劃講五個小時的文章,最後講了最少十五個小時。

直播上線後,有讀者表示水木丁的很多觀點振聾發聩,有人開玩笑稱,自打聽了水木丁講榮格的課,每次再和周圍人甚至社會觀點不一緻時,就多了一種勸慰自己的方法:“你們不懂,我其實才是掌握宇宙真理的人。”甚至有讀者朋友告訴水木丁,她講的内容對他們産生了醍醐灌頂的啟發,對他們的人生有了重大影響。是以,在經過對原先的講稿進行大幅修訂,以及用了很長時間補充當時沒講的内容後,便有了這本《我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對這世界》。

解讀榮格名著,水木丁教你打造強大内心,對世界不卑不亢

水木丁說:“大師的書大家看不懂,有時可能隻是在認知方面差了那麼一點點,而這一點點并不是多麼高深的,而是非常基礎的,這本書就是要給大家補充這基礎的一點點。”

對于書名“不卑不亢”,水木丁這樣解釋:“認識自我可以讓自己宣布做人的尊嚴,這就是不卑。認識自己可以讓自己有一個謙虛的态度,這就是不亢。一個真正認識自己的人,一定是不卑不亢的,他一定是既自尊又謙虛,而不是既傲慢又自卑。”

正如她在向讀者正式介紹這本書時所說的:“我們總想能夠活得自尊又謙虛,結果一不小心,就變得既傲慢又自卑。我們總想保持自己的個性,卻不知不覺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我們總想能自由自在,内心卻又恐懼這種自由……而榮格的這篇文章,就像讀者說的,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們都是人生的囚徒,而這是一本越獄指南。”

解讀榮格名著,水木丁教你打造強大内心,對世界不卑不亢

水木丁在新書分享會現場

在書中,水木丁結合大量的生活執行個體和親身經曆,保留了大部分口語化的表達,希望能夠深入淺出地解讀那部《未發現的自我》,為讀者把榮格講透,講清楚。這本書不是泛泛地講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給出一個個标簽,如果你能夠讀懂這本書,幾乎就可以讀懂大部分的心理學書籍,也可以讓你換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和分析你自己,讓自我能夠開始變得堅定一些,少一些迷茫,甚至徹底地換個角度去看待對當下世界發生的事情。

喚醒女性自我意識

“冠名權”“單身凍卵”“女性生育”等等話題紛起時,常引發社會熱議,在當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表面看起來已然成為一種時尚,然而,在結婚、生育等人生問題的選擇上,絕大多數女性擁有的往往隻是口頭自由,她們仍然被社會強大的傳統觀念裹挾、圍困着。

從“大齡未婚就是剩女”到“不生孩子人生不完整”,甚至是生了男孩還是女孩,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見。柏邦妮講道:“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經常被定義為‘某人的女兒’‘某人的妻子’‘某人的母親’ ,似乎女性存在的意義來自另一個人,而非自身;似乎離開了那個人,女性就沒有存在的依托了。”而最可怕的是,身陷其中本就受着偏見的女性,逐漸成長為這些偏見最強大的持有者。而這部分女性群體對那些敢于選擇自己人生的女性所産生的敵意,或許正是因為她們過上了自己沒能擁有的人生,于是接受了社會傳統觀念給女性設定的幸福标準。

解讀榮格名著,水木丁教你打造強大内心,對世界不卑不亢

柏邦妮在新書分享會現場

這正是《我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對這世界》這本書裡所談到的“個體和集體”概念,作者重申了很多次榮格的那句——“個人生活是唯一真實的生活。”我們每個人從小過着集體生活,受着集體的影響,很多人是以喪失了對個人生活的感覺能力,很多人是以喪失了對個人生活的感覺能力,覺得自己要跟别人過得一樣,要有标準化的人生,才能夠得到幸福。比如,年輕的時候一定要結婚生子、買房、混成中産、賺更多的錢,要工作、要努力,都是類似成功學給出的名額,誰達到了這些名額,誰就是成功人士,就會感到幸福。

是以,柏邦妮說:“‘個人生活是唯一真實的生活’這是句話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家特别需要去領會的一點,它讓你在面對時代的裹挾和社會紛争時,能擁有堅定的内心力量,你可以找到内心的錨,不被時代所左右。”

堅持自我這件事,總是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水木丁分享了心理學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說過的一段話:人其實是會選擇逃避自由的,理論上人人都覺得自由是個好東西,但實際上自由也會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一個擁有自由選擇權的人也注定要承擔自由人的責任,在得到自由的同時可能也是迷茫的開始,不知道往哪裡去,不知道什麼才是對的,感到靈魂無所歸依的孤獨,是以很多人會逃避自由,選擇加入集體産生的某種安全感。

堅持自我并不意味着讓人幸福,但追求自我實作的人隻能往前走,即使有很多痛苦,也隻能義無反顧地繼續探索。因為往前走的話,可能有一天可以了解到道法自然,達到一種古人所說的“達者無憂”的心态。

解讀榮格名著,水木丁教你打造強大内心,對世界不卑不亢

新書分享會現場

在這本書中,水木丁通過對榮格經典作品的解讀告訴讀者,一個真正認識自己的人至少可以選擇是去做某些和社會融合的事,還是選擇做特立獨行的事。是堅持,還是妥協?關鍵是了解自己,搞清楚什麼才是自己最想要的“選擇”。認識上不清楚、腦子混亂、完全被情緒左右的人,是談不上任何選擇的。

她說:“當你真正看懂榮格的時候,你就會被他撫慰。這樣的心理學大師會把一個問題從頭至尾論證完整,就像舉着一個火為你引路,一路照亮你的心靈與視野,讓你的天地越來越寬,這也是讓我有熱情去解讀他的原因。”

繼續閱讀